徐志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看圖寫話是重點教學內容,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各階段寫作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開展看圖寫話教學,培養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升寫作能力及思維能力。本文對小學看圖寫話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探究。
受年齡及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集中精力學習,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看圖寫話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沒有給予學生必要、及時的指導,教學方法單一;另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的能力有欠缺,在觀察圖片時沒有目的性,寫作時語言不流暢。這提醒教師要積極探索有效、合理的教學方法,找到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手段,改善教學的質量,提升教學效率,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小學生的年齡以及心理發展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于生活化情境比較熟悉,所以,教師可結合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看圖寫話教學,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想象如果在生活中會怎樣做,會產生什么樣的想法。如此,能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比如,觀察《不要摘花》(圖1-1)這幅圖時,如果沒有教師的指導,學生可能寫出來的就是簡單的一句“小女孩要摘花,她的媽媽不讓她摘。”這樣的語言太過單調,內容空泛,不能吸引讀者。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假如你和媽媽出去玩,你看到一朵花,想去摘,這時媽媽阻止了你。”這個情境指明了主要人物和事件,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合理想象,從三個方面提問學生——“圖中人物可能在什么地方看到花?”“小女孩為什么要去摘花?”“媽媽為什么阻止摘花?”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很快就能回答出教師的問題,然后師生一起將答案系統化。
圖1-1
二、進行模仿訓練,促進學生語言表達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所以在訓練學生看圖寫話時,教師可以先讓他們仿寫,帶領他們學習范文的觀察順序、觀察內容以及表達的情感,使其掌握一定的寫作順序和寫作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模仿訓練,教師可引導學生將自己在圖畫中觀察到的內容按一定順序寫下來,并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作品”,鍛煉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
舉例來說,在學習《荷葉圓圓》(如圖1-2、1-3)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圖片,提問學生:“同學們在圖片中能觀察到什么?”學生會積極地回答教師的問題;接著教師從荷葉入手,引導學生說出荷葉的特點,接著再觀察圖片中的其他事物,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學習了文章的語言表達方式,可組織學生仿寫,比如仿寫“小烏龜說:‘荷葉是我的小床。小烏龜趴在荷葉上,舒服地睡起了覺”一段,學生仿寫后,教師可請幾名同學分享自己寫的內容。在模仿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了鍛煉,寫作知識也得到了拓展。
圖1-2? ? ? ? ? ? ? ? ? 圖1-3
三、適當評價,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及時、積極的反饋,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在看圖寫話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也必須評價學生的作文,無論是學生自主寫的小短文,還是教師布置的課后寫作練習,或是其他情況下的寫作,教師應該全面關注,及時鼓勵、表揚學生,并給予一定指導,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為此,教師應改變傳統的評價觀念,秉持發展的評價理念,使評價對學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有趣的動畫人物來評價學生的作文,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激勵學生認真寫作。還應從觀察的內容是否齊全、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等方面指導學生修改作文,教給學生寫作技巧,提高其寫作能力。
總之,在看圖寫話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要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組織模仿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增加閱讀量,使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方式,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如此,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