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學目標,在課前、課中、課后確定問題設置任務,使學生在明確的任務驅動下師生有效互動溝通,從而引發思考和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有利于聚焦核心教學目標,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尤其是課中任務驅動的策略,應有利于幫助學生解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這三個層面的問題。在運用中教師需研究教材并提高素質、高校大學生需積極主動參與,同時師生都要避免重問題輕理論、重方法輕內容的傾向。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2017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輔導員專題項目“基于任務導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SJBFDY800)。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要實現這些目標就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將其運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有利于強化思政課教學主體間的對話融合,有利于促進了思政課教學過程的視域融合,有利于提高了思政課教學效果的內外融合。
1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環節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運用就是圍繞教學目標確定不同的“問題”任務,促進師生在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交流對話,達成共識,收獲知識,提升自我。同時,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使用者主要是高校教師,但是如何更好地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還需要從課前、課中、課后等三個方面著手。
1.1 課前設置任務的策略
1)以教材為根本設置任務。事實上,不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怎么樣發展,都始終貫穿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這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密切相關,這涉及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因此,課前設置問題,確定任務首先要以教學內容(文本)為根本。
2)以學生為中心設置任務。大學生在思想、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問題,在高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及時利用這些問題設置任務,并利用這些任務驅動學生更好的學習。哪些事情能體現這些優勢?為什么我們能有這些優勢?
1.2 課中任務驅動的策略
1)設置學習任務,促進學生掌握知識。設置學習任務,重在解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知其然”的問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包括了一些基本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可以以思考題、主觀題、客觀題等多種方式呈現,也就是學生的學習任務,布置適當的題目讓學生去完成,讓學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知識點,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必須的,也是最基礎的要求。雖然這些核心知識點在初高中的教材上有所呈現,但是到了大學的課堂上還需要進一步鞏固,這是師生對話的基礎。
2)設置問題任務,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設置問題任務,重在解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知其所以然”的問題。問題任務是最常見的一種任務形式,也就是提出所要學習內容中的主要問題,讓學生邊學習邊思考。如在講解《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一章節的時候,就可以在課堂上設置問題: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是指什么事?為什么說這件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再比如在講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價值觀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在課堂上設置題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大學生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什么樣的要求?為什么要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設置情境任務,帶動學生學習熱情。設置情境任務,重在解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知其所以必然”的問題。課程教學中可以設置的情景任務包括故事情境、辯論情境、假設情景等。例如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必然性是什么?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中國社會會發生什么?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辯論,校園愛情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1.3 課后總結任務的策略
總結任務可以是教師主動引領下的,也可以是學生自發進行的。但不管是哪種方式,及時總結任務必不可少,其有利于將內外于心的認識,轉化為外化于行的表現。課后任務可以是對上一次的總結反思,可以是對下一次課的預習思考,可以是具體的作業要求,也可以是實踐的教學,還可以是深入的自我反思報告。課后總結任務的形式多樣,但一要及時,二要有相關過程性材料。
2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注意點
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的改革要緊密聯系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狀況、成長特點和生活實踐。當代大學生的思維具有靈活性、跳躍性、創造性、開放性等特點,喜歡獨立自主地進行思考和判斷,不愿意接受現成的灌輸說教,更喜歡在相互探討的過程中認可認同。
1)教師需研究教材并提高素質。教師在開展任務驅動教學中發揮中核心作用,教師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效果,也決定了任務驅動教學效果的好壞。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只有教師轉變了角色,認真讀研教材,提高自身素質,才能設置好任務,用精心設置的任務驅動學生學習,帶領學生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2)高校大學生需積極主動參與。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教師和學生乃至文本的對話交流過程,也是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認同過程,這是一個思想碰撞、逐步統一認識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需要大學生積極參與,與教師配合,完成相關任務,避免敷衍了事、言不由衷甚至停滯不前。否則,任務設置再多再實再巧妙,學生不參與不主動不配合,都是無法完成的。
3)避免重問題輕理論、重方法輕內容。任務驅動教學法同樣旨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在具體運用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為要確定問題設置任務,就把課程內容通俗化、簡單化甚至娛樂化,更不能只想著如何設置任務而放棄了內容,這樣只能是本末倒置、嘩眾取寵、適得其反,只圖課堂表面熱鬧活躍而忽視理論知識,這是不可取的。事實上,任何教學方法的運用必定是在充分挖掘內容的基礎上,切不可舍本求末。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大學生是青年的中堅力量,作為高校大學生的德育主陣地,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要開展得有聲有色。隨著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越來越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也在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適時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并將這一方法與其它方法相結合,可以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夢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9.
[2]趙明彥.體驗式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研究[D].大理大學,2016.
[3]漆學鵬.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
[4]陳琛.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式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8.
作者簡介
孫聰(1986-),男,江蘇泰州人,教育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