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霞妹
摘要:新時代小學數學練習設計,將圍繞質量監測評價導向展開,質量檢測評價導向下的小學數學練習設計,圍繞選擇題和解答題兩大類進行設計。選擇題是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還是和傳統的選擇題一樣,精簡化的題干和四個選項。其次是解答題,一套練習中解答題一般設計三個左右,每一道解答題都設計了2~3個問題,使解答題更加具有綜合性和代表性。本次研究主要探索基于質量監測評價導向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設計。
關鍵詞:質量監測;小學;數學練習
新時代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展開知識應用的過程。在以往的小學數學練習設計中,題型非常的多,有選擇題、作圖題、判斷題、填空題和解答題,實際上綜合起來就是兩大類練習:即主觀題和客觀題。客觀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概念的識記和公式定理的掌握,只有一個標準答案;主觀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思路,要求學生將解題步驟寫出來,有的主觀題沒有唯一解題方法,原理符合即可,主觀題對學生的數理思維要求較高。但是所有的題型中,選擇題綜合了所有客觀題特征,解答題可以以不同的提問形式要求學生解答,所以質量檢測評價導向下的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最終保留了選擇題和解答題兩種題型。
一、以比較思維為導向的練習設計
數學知識表面上看就是幾種運算模式和一些應用情境,但是在練習設計的過程中,題目的設計可以多樣化,稍微改變一個字體,或者將問題以另外一種形式提出來,那么題目就改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也要進行轉變。練習中很多學生對同一大類問題但切入點不同的題目容易混淆,因此在練習設計上教師應該要注重對學生比較思維的培養。
例如,在講授與路程相關的應用題時,以質量監測評價導向設計了一道解答題:現在有一輛卡車和一輛轎車,各自行駛的速度為:70千米每小時,90千米每小時。
問題1:卡車和轎車分別從甲、乙兩地相向而行,若5小時兩車會面,甲乙兩地相隔多遠?
問題2:若卡車和轎車都從甲地出發,5小時后卡車和轎車相隔多遠?
問題3:若卡車和轎車的起點都為甲地,他們以乙地為目標前進,5小時后卡車和轎車相隔多遠?
對于路程和速度一類的題目是小學生的難點,以往的練習設計中,以上三個問題,教師大都是通過設計三個不同的應用題來進行考查,這樣設計不能體現練習的綜合性。將三個問題綜合起來一同設計在題目中,讓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比如問題1和問題2雖然列出的算式都是一樣,但是考查的問題是一樣嗎?這就要求學生仔細去思考,學會辨別同一算式如果問題情境不同,那就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以問題3為例,問題3的算式是減法和前兩問又有區別,在路程和速度一類的解答題中,加法和減法應用的情境有什么不同,這些問題都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比較分析。
二、以說理為導向的練習設計
質量監測導向下的練習設計,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改革創新就是,注重在題目中進行說理,題目設計上圍繞學生的數學專用術語表達,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提升而展開。因為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要從多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比如列式計算、畫圖展示、文字闡述這些都是學生圍繞概念進行說理的過程。比如讓學生說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關系,然后再延伸至梯形,結合三角形面積和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來說一說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導出來的,要求學生結合畫圖、公式,概念說理的形式,將整個數學邏輯思維過程展示出來。
在圓柱形的面積計算教學中,為什么要將圓柱的側面看作是一個長方形,如果用切割法進行分析,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將基本的概念和公式作為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作圖列式的方式來理解。或者在設計關于數據處理的練習題時,教師給出了一個表格的數據后,問題的情境可以這樣設計,為什么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來分別表示,用這三種統計圖表示表格中的信息,我們可以知道這些數據有什么特征?這種問題設計與傳統的問題設計相比,更加注重統計圖的應用原理和情境,不是死板地要求學生利用某個統計圖來展示數據。所以多在題目中問一些為什么?怎么做,不僅僅是要求學生死套公式做題目,而是對其中的數學原理進行理解,讓小學生懂得學習數學不僅僅是會做題,還要理解為什么這樣做,對學生終生學習都很有幫助。
三、練習的設計注重學生數感的培養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中,數感能力的培養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數感能力培養是指學生對數字的敏感,通過觀察數字,短時間就能夠從比較大小、整體與局部的數量關系上進行分析。例如一道選擇題:1/6、7/8、2/9、7/10、2/3等一系列分數,要求學生選出哪些分數大于1/2,應該指導學生將每一個分數的分母除以2,得出來的數字再和分子進行比較,如果小于分子那么這個分數肯定就大于1/2,長期的訓練,當學生下次遇到任意一個分數,只要看一眼分母和分子的大小,就能夠判斷出該分數是否大于1/2。另一道選擇題畫出一個被均勻分成八份的大蛋糕圖,將蛋糕分給三位小朋友,年齡分別是5歲、6歲、7歲,要求年齡大的照顧年齡小的。選項中給出來不同的分法。在解答本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比較每一個選項中給三位小朋友分得的蛋糕份數是否符合題意,比如:A選項中5歲小朋友分得蛋糕總數的4/8、6歲小朋友分得蛋糕總數的3/8,7歲小朋友分得蛋糕總數的1/8。該選項中的三個分數不僅符合題目中:年齡大的照顧年齡小的原則,同時三個分數相加等于1,符合整體性原則。讓學生懂得同分母分數中,比較大小僅需要看分子即可,但是如果不同的分數代表的是一個整體的某部分,那么這些分數相加的和必須是1,要遵循分數的整體性原則。圍繞數字設計題目,傳授給學生與數字相關的解題方法,在解題中要求學生注意與數字相關的概念和原則,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能力。
四、結語
基于質量監測評價導向下的小學數學練習設計,除了在題型的設計上有所改變之外,在練習題的側重點和意義上也有所改進,主要側重培養學生的數理能力、數學思維能力、數感能力等,只有注重解題方法和能力培養的綜合性檢測題,才符合質量監測評價模式的練習設計要求。
參考文獻:
[1]莊月英.小學數學質量監測的命題與析題[J].新課程導學,2019(21).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