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宇紅
摘要:美術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逐漸形成從文化角度去欣賞、理解美術現象的習慣,正確認識美術與文化兩者之間的聯系,以此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長久發展。鑒于此,本文就簡要探究了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希望可以為相關同仁的實踐工作帶來一些啟發。
關鍵詞:欣賞教學;文化理解能力;教學策略
隨著新一輪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當下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其中就涉及學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對此,任課教師要選擇符合小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教學策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可以從文化角度去欣賞美術作品,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促進學生的美術能力提升,為其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一、增強課堂互動交流,引導學生感知作品主題內容
如今,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自由、積極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在積極的交流中,加深與完善對藝術作品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用心感受與體會,并與其他同伴分享自己的獨特見解,以此增強課堂的互動交流。由于小學生的各項能力還比較薄弱,他們在欣賞某一幅作品的時候,更多感受來自第一印象,如鮮艷的色彩、奇怪的構圖等,但很少有學生會主動探究細節上的內容,往往就會草草而過。
這時教師就可以針對其中的一些細節,引導學生對此展開討論,包括但不限于構圖、色彩、材料、線條等,避免欣賞的隨意性。例如,畫面表現了什么樣的主題?畫面以什么色調為主?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主觀感受。為此,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審美能力與身心特點,采取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去觀察,理解美術作品的內涵,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在欣賞中做到創造性的“評價”與“理解”,這對提升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
二、注重多學科知識融合,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內涵
在新課標中,關于如何突破美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方面,提到了要以學科融合的教學方式做好課堂教學的改革工作。所以,在當前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任課教師就可以在作品欣賞的過程中與其他相關的知識融合起來,用于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就以語文學科為例,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如果可以將色彩、形象等與語文學科中的優美詩詞有機結合起來,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詩詞的掌握,也滿足了學生文化理解的需要。例如,在《風景如畫》一課的教學中,我采取了“欣賞、理解、創作和評價”的教學策略,通過語文學科的知識來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
首先,欣賞古詩,描繪涵義。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將《春日》《江雪》等故事的相關圖片展示出來,引導學生來理解其中的情景,以這種方式既能拓展學生的地位,也可以讓學生對中國畫的創作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借助古詩,理解內涵。以《詠柳》為例,教師提問學生通過朗誦這首詩你們可以產生怎樣的聯想?不同的學生會產生不一樣的想象情景,接著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幾幅畫作,讓學生說一說哪一個符合詩意,原因是什么?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學生去了解藝術創作的一些特點。再其次,以詩繪畫,創作實踐。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喜歡的古詩,并想想如何去表現它,鼓勵學生去實踐,并通過適當的表揚來增強他們的信心。最后,展評詩畫,交流感受。主要是針對之前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古詩所創作出來的畫作,先讓學生進行互賞、互評,之后由教師進行講評,促使學生能夠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以此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三、課堂內外的有機結合,促使學生掌握評析方法
在美術教學實踐中,無論是綜合探索課、設計應用課或者造型表現課,都需要提供給學生一個展示評價的平臺,讓學生能夠學會評價他人的作品,懂得借鑒別人的優點,這樣既有利于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框架,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能力。一般情況下,在這種學習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能夠明確評價的內容、傳授學生評價的方法,并可以結合具體的情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要求學生能夠學會用美術語言合理闡述自己對一些作品的看法。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啟發為主,當然也要有方向性,如從色彩、構圖、工藝的運用,技法的使用等方面去評價,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不能以成人的角度來進行。就以構圖為例,面對低年級的學生時,教師的引導應該是:“畫在這個位置合適嗎?”而如果是在高年級的教學中,因為學生知道什么是構圖,對此有了一定認知,就可以直接問“這幅畫的構圖如何?”當然,并不是每節課都是這樣,需要結合教學的重點及目標,采取合適的方法來啟發、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美術作品的內涵,掌握賞析的技巧。例如,在《我設計的車》一課的作業評價中,教師可以通過“你采用的什么形式表現?”“你的設計理念是什么?”,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有效評析與賞析,實現其對藝術作品理解能力的提高。
四、結語
總之,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是當下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教師既要提高對學生文化理解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也要清楚地認識到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要循循善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可以主動去探索美術的文化內涵,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能力。對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可以從文化角度去欣賞與感受美術作品中的文化內涵,體會美術作品所獨有的藝術魅力,通過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幫助學生理解不同國家、民族的美術作品,了解不同的文化,這對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解麗麗.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9(15).
[2]甘方誠.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教學策略[J]. 文理導航,2019(6).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