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昌
摘 要:陜北民歌廣泛流傳于陜北一帶,與當地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具有鮮明地域色彩,在長時間的發展與演變中,逐漸形成陜北民歌所獨有的演唱技巧,從而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陜北地區獨有的民族風情及地域風光。本文在分析陜北民歌演唱特點及演唱技巧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探討如何在演唱實踐當中靈活地運用演唱技巧,從而更好地展現陜北民歌的特色。
關鍵詞:陜北民歌;演唱特點;演唱技巧
作為地方性歌種,陜北民歌在長期的發展與演變中,不僅演唱方法日益豐富,演唱體系也逐漸趨于完善。相比于其他民歌,陜北民歌最大的特點在于音域寬廣、旋律變化大,所以,演唱陜北民歌不僅需要運用潤腔技巧,混合真假嗓,同時還要注意發音、咬字、快慢等。
一、陜北民歌演唱特點分析
(一)平腔的演唱特點
平腔也即直音。由于長年生活在黃土高原上,陜北人養成了豪邁爽朗的性格特點,從而決定了陜北民歌音樂高亢嘹亮,大起大落的特征,在演唱長音時通常以平腔為主。平腔唱法最大的特點在于發聲響亮,余韻悠長,情感飽滿,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十分鮮明。而在處理直音時,一般采用漸強的方式,例如需要招呼對面山坡上的人時,一般都會放聲高歌:“哎~~~,回~來~~~!”。此外,不同的作品,根據情感表達的需求,還可以處理成喇叭腔、收口腔等。除此之外,陜北民歌的平腔運用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十分注重力度、音色以及呼吸等方面的處理,比如在表現憂思怨憤時,也可以采用平腔,通過歌曲來唱出人物內心的話語,總之,平腔是陜北民歌最為典型的一種唱法,其演唱特點是發聲響亮,氣息綿長,能夠充分地表現陜北人粗獷豪放的性格特點,在人物情感表達上也有著獨到之處。
(二)斷腔的演唱特點
斷腔也是陜北民歌一種重要的演唱技巧,也稱為頓腔及頓音。斷腔最大的特點是發音短促、有力,每一個音符都真切實在,咬字清晰。比如陜北民歌《打秋千》,斷腔的重心放在字頭上,斷得利索而輕巧,充分表現人物活潑俏皮的形象。總而言之,斷腔唱法的特點在于聲音要具有彈性,要短促有力,巧而實,尤其是在演唱具有裝飾性的樂句時,一定要演唱得生動自然,盡可能貼近平時的生活。
(三)滑音的演唱特點
滑音是一種特殊的演唱方法。滑音的表現方式十分豐富,具體又可分為上滑音、大滑音、小滑音等。以歌曲《趕牲靈》為例,在演唱“頭”字和“三”字時,都需要采用滑音。再比如歌曲《有吃有穿》,在演唱“紡”、“轉”二字時,主要采用上滑音,演唱“吱呀吱”時,用拋腔,演唱“響”字時,則是采用下滑音,整首歌曲中幾乎每一個音符都需要采用滑音,滑音演唱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注重與方言的結合,重點在于唱出民歌本身獨有的韻味,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歌曲的情感,體現歌曲特有的風格。除此之外,滑音還十分講求氣息的運用,要求氣息盡量保持彈性,發聲盡量自然圓滑。
二、陜北民歌演唱技巧分析
(一)平腔的演唱技巧
演唱者在采用平腔唱法時,應當將真嗓音作為主導,在實際運用時需要結合演唱需求,將真嗓與假嗓相互結合。大部分陜北民歌在演唱時都需要運用平腔,根據具體的實踐,平腔唱法大體上又可分為下述三類,每一種所對應的演唱技巧也存在一定的差別:
1、全部真嗓音演唱。根據歌曲的節奏,所采用的演唱技巧也不同,如果歌曲節奏不快,旋律的起伏較小,比如《攬工歌》,演唱時要注意體現憂傷的氛圍,如果歌曲節奏較快,音域相對也較為狹窄,比如歌曲《天心順》,演唱時要注意力度及直暢性。
2、真假唱結合。如果歌曲自身的旋律變化較為豐富,演唱時則需要將真嗓與假嗓相互結合,由于音程跳動幅度較大,真嗓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就需要采用假聲,來滿足歌曲演唱的需求。例如陜北一帶廣泛流傳的信天游,在演唱時普遍采用真假唱相結合的方式。比如歌曲《船夫曲》,為了體現船夫粗獷悲壯的特征,真聲與假音之間的過度要盡量合理自然,才能體現船夫內心的情感。在演唱時還需要控制好發音、氣息及呼吸,結合演唱的實際需求,對假聲的比例進行合理的調控。
3、假唱為主。演唱時以假唱為主,主要是在長音后加入裝飾音,以歌曲《我心上就綰你一個人》為例,在演唱第一句句末的“頭”字時,需要運用甩腔的演唱技巧。在“石”字演唱完成之后,迅速提氣,把音送到頭腔并且快速地甩出去,從而充分地體現戀人之間眷戀不舍的情感,展現陜北民歌獨有的藝術特色。
(二)斷腔的演唱技巧
根據演唱的實際需求,又可以將斷腔的技巧分為兩類,一類是“一字數斷”,另一類是“一腔數斷”。在“耍絲弦”當中,還有一種獨特的斷腔技巧,也即“一字多斷”。運用斷腔演唱時,需要清晰地唱出每一個音,每一個字。在實際的演唱當中,斷腔唱法的技巧運用注重短、頓、巧,如此才能充分展現歌曲特色。而在襯句及托腔當中,斷腔可以充分發揮修飾作用,演唱時要注意把襯字與情緒相結合,使歌曲演唱更為生動質樸,形象貼切地反映生活內容。
(三)滑音的演唱技巧
滑音在陜北民歌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陜北地區人們說話的語調較為特殊,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后,逐漸形成滑音,在實際的演唱當中,滑音又可進一步分為大滑音與小滑音。
1、大滑音。大滑音的唱法比較夸張,以歌曲《說下個日子讓你走》為例,在演唱歌詞“一把扯住哥哥的馬”時,運用下滑音進行演唱,從而體現人物想留下哥哥的迫切心情,而在演唱歌詞“說下個日子讓你走”時,也需要運用下滑音技巧,來表現心中的眷戀與不舍。
2、小滑音。小滑音是一種具有特殊風格的演唱技巧,演唱的形式主要體現為下行滑音。比如陜北民歌《知心話兒捎來的》,在演唱歌詞中的“咿”字時,采用下滑音,雖然并沒有實際的內容,但是通過小滑音技巧的運用,能夠更好地表現情人見面時喜悅的心情。再比如歌曲《趕牲靈》,在演唱“頭”字與“三”字時,采用下滑音技巧,演唱的同時需要注意音色及力度的變化,通過運用下滑音技巧來體現生活的趣味和陜北民歌獨有的意韻。
三、陜北民歌演唱技巧的實際運用
(一)平腔技巧在陜北民歌演唱中的運用
演唱者采用平腔進行演唱時,應以真嗓為主導,結合歌曲的需求,恰當地加入真假聲的混合。在運用平腔唱法時,必須充分考慮歌曲的風格,可以完全用真嗓進行演唱,也可以采用真假聲混合的技巧。當演唱較為平穩的旋律時,演唱者可以采用真嗓。比如在演唱《攬工調》時,就可以采用真嗓,從而充分地體現歌曲的情緒。當演唱起伏較大的旋律時,演唱者如果仍然采用真嗓,就會受到限制。再加上陜北地區的地形較為復雜,多高山深坑,如果想讓歌聲傳得更遠,就必須采用假聲唱法,演唱者在演唱時,還必須注意真嗓與假聲之間的結合,要盡量確保自然流暢,不會出現太過明顯的銜接痕跡。發出的聲音要盡量凝實,不能給人虛浮的感覺,發音清亮而高亢。尤其是信天游一類的陜北民歌,長音的運用十分常見,演唱者用真假聲混合的方法進行演唱,可以使歌聲始終保持飽滿圓潤,結實明亮。從演唱者的角度而言,如果想將自己的唱法和歌曲本身的風格相互融合,就必須要處理好咬字、吐字以及氣息,要結合演唱的需求,使真聲與假聲的比例始終保持和諧。
(二)斷腔技巧在陜北民歌演唱中的運用
陜北民歌十分注重字頭與字尾的處理,處理字頭時要咬準,也即“出聲”,收尾時要清晰,也即“歸韻”。在演唱的過程中,演唱者一般是通過口腔各個部位共同配合,來“出聲”和“歸韻”的,歸韻對陜北民歌的演唱也十分重要。比如陜北民歌《蘭花花》,其中“正月里那個說媒”的“正”字,發音會作用于整段旋律,在演唱“正”字時需要采用陜北方言,才能表現“蘭花花”的悲傷與凄苦。另外,漢字的聲調具體分為四類,具有強烈的韻律感,而這種韻律可以通過演唱者的演唱傳達給每一位聽眾。陜北地區的人們在說話時,通常會對“陰平”與“陽平”作變聲處理,使其成為“上聲”和“去聲”,演唱者在演唱時一定要多加注意。
(三)滑音技巧在陜北民歌演唱中的運用
在運用滑音技巧進行演唱時,首先,下滑音的運用對演唱者要求較高,所以,作為演唱者必須要控制好自己的氣息和力度;其次,演唱者必須保證自己的氣息始終充足;最后,控制好氣息的同時,演唱者還必須具備相應的爆發力。因為在演唱過程當中,民歌需要借助演唱者自身的音色,演唱氣息太足很可能導致破音跑調,氣息不足則會導致發聲器官過度疲勞。所以,作為演唱者,還必須不斷加強練習,通過練習提升自己控制氣息的能力,才能在演唱時采用不同的演唱技巧,表現歌曲本身的情感內涵。
結? 語
作為陜北民歌的演唱者,在演唱實踐當中,演唱者只有注入自己全部的情感,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能力,結合演唱的需求合理地運用不同的演唱技巧,才能在演唱的同時融入自己的個性色彩,成功地完成二度創作,在傳承和發揚陜北民歌精髓的同時,使陜北民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參考文獻
[1] 陳蓉.陜北地區民歌藝術特點[J].牡丹,2018,(11).
[2] 王新惠.徐藝菲.簡述陜北民歌藝術特色與演唱技巧[J].明日風尚,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