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縱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不再單純追求填飽肚子,而是追求精神文化方面更高層次的享受,我國的音樂事業得到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音樂教學課程。大提琴是弦樂器家族中最接近人聲的樂器,其演奏出的聲音溫暖真摯、扣人心弦,不僅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還具有極高的藝術表現力,受到了廣大音樂愛好者的一致好評。但大提琴作為一種小眾樂器,大提琴教育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數量較少,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老舊,教師只注重對學生進行大提琴理論知識的傳授,不注重訓練學生的大提琴實際演奏能力,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我國大提琴教學事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基于此,本文先是探究了高校大提琴教學的主要原則,又是分析了目前我國高校大提琴教學面臨的問題,最后對我國高校大提琴課程教學方法進行新思考,以期能促進我國高校大提琴教學的全面發展,為我國大提琴教育的全面普及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大提琴課程;教學方法
一、高校大提琴課程教學的原則
(一)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原則
科學性和藝術性兩者相互聯系,密不可分,藝術性要以科學性為基礎,科學性的外在表現是藝術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原則應貫穿于高校整個大提琴教學的過程始終,教師要以這一原則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和開展工作,從而有效提升高校大提琴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針對科學性原則,演奏大提琴是一門技術,只有以科學的方法進行學習才能學好一門技術。在目前我國高校大提琴的教學實踐中,大提琴教師一般都是專業音樂學院畢業的專業人才,教師在畢業之后很少再進行大提琴繼續教育了,教師的大提琴教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能順應當今社會迅速發展的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往往都是根據以往自行總結的教學經驗,這就導致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很不科學。因此,教師要遵循科學性原則設計教學方案和開展教學活動,采取各種措施提升自己的大提琴教學專業知識和技能,使自己的大提琴教學實踐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針對藝術性原則,大提琴的演奏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目前我國高校的大提琴教學僅僅是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大提琴演奏技巧,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大提琴藝術素養,這就導致學生雖然熟練掌握大提琴演奏技巧,但實際演奏效果不如人意。因此,在高校大提琴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在傳授大提琴演奏技巧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大提琴作品的創作背景和藝術內涵,帶領學生鑒賞一些大提琴演奏名家的經典作品,向學生講述大提琴作品中蘊含的故事,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作品鑒賞水平。
(二)直觀性與抽象性相結合的原則
直觀性和抽象性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直觀性是抽象性的基礎,抽象性能升華直觀性的教學效果。高校大提琴教學的直觀性是指在實際大提琴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大提琴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充分和科學地利用講解、示范等多種教學手段,采取觀看演奏視頻、教師進行演奏示范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視覺、聽覺、感覺等多種感官使學生直接感受大提琴的魅力,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藝術素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
首先,在大提琴教學語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取適合高校學生性格特點和學習情況的教學語言,注重教學語言的形象性和生動性,使學生能根據教師的講解自行想象出大提琴的具體演奏過程,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大提琴演奏水平;其次,在大提琴教學示范演奏方面,在學生對大提琴的演奏過程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后,只有對學生進行準確的大提琴演奏示范教學才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大提琴演奏作品的印象,使學生熟練掌握大提琴的演奏方法。教師要詳細講解大提琴的演奏技法和演奏動作,之后再進行具體的演奏示范,一邊進行示范講解,一邊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具體動作,當遇到重難點時可以適當放慢示范速度,使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和認識演奏的動作要領,進一步規范學生的大提琴演奏動作和技法。高校大提琴教學的抽象性是指在實際的大提琴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方法向學生傳遞大提琴演奏作品中蘊含的情感,逐漸引導學生感受和領悟大提琴演奏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情感。高校大提琴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大提琴演奏技能,還要提升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和藝術專業素養,使學生關注到大提琴演奏作品中的情感表達,達到一邊演奏作品一邊能在腦海中浮現出畫面的效果,有效提升高校大提琴教學效果。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相較于英語、語文等需要大量記憶的文化課,大提琴課程的學習就屬于需要大量實踐的技術行課程。大提琴演奏課程是一門技術,無法通過單純的理論知識背誦來掌握演奏技法,要想學好大提琴演奏課程,就必須要進行大量的練習來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經驗的豐富結合起來。第一,在高校大提琴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通過音階訓練、長弓訓練等各種教學方法,將大提琴演奏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逐漸扎實地掌握大提琴演奏技法和科學的演奏方法,并加以理解形成自己獨特的演奏技巧,這樣不僅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大提琴演奏水平,還能有效保護學生的身體健康。比如:部分學生在大提琴演奏過程中會出現手臂酸痛的現象,這通常是由學生演奏大提琴的動作不規范造成的,這時教師就需要檢查學生的演奏技法是否準確、演奏動作是否規范,督促學生及時整改不規范的演奏動作和不準確的演奏技法。第二,很多學生在琴房練習的時候淡定從容,但一旦進行正式的舞臺表演或考試時,部分學生神情緊張,甚至遺忘了演奏技法和演奏動作,導致表演被迫中斷。這種現象從根本上來說是由學生的實踐經驗不足造成的。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不斷豐富學生的大提琴演奏實踐經驗、提高學生的大提琴演奏實踐水平,促進我國高校大提琴課程教學的發展。
(四)大提琴教學與音樂課程相結合的原則
高校學生不僅僅要學習大提琴還要學習其他的音樂課程,但在高校實際教學中,大提琴教學和其他音樂課程教學兩者相互分離,但很多教師并沒有將這兩種課程教學相結合。教師要注重將大提琴教學與其他音樂課程有機聯系起來,在學習一首新曲目之前,教師可以先用鋼琴、吉他等其他樂器進行演奏,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準和節奏,整體把握曲目。教師還可以將大提琴教學與鑒賞課、史論類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結合起來,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
二、高校大提琴課程的教學現狀
(一)高校大提琴課程教學的重視度不高
盡管我國已經有很多高校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開展了大提琴課程教學,但大提琴教學的實際效果不如人意,開展大提琴課程教學的目標得不到有效實現。這與社會各界對高校大提琴課程教學的重視度不高有很大關系。一方面,盡管開展了大提琴課程教學,但高校對大提琴教學的重視度不高;高校教師不注重大提琴課程教學,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刻意壓縮教學時間,甚至部分教師直接取消大提琴教學,高校和教師對大提琴教學的不重視在潛移默化中也導致了學生不重視大提琴教學,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熱情不高,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學生家長對高校開展大提琴教學的反響不熱烈,對學生的大提琴課程學習支持力度較小,無法建立合理有效的家校合作機制。同時,整個社會的高校教育環境尚未完全開化,社會還是比較重視英語、數學等文化課的教學和學習,對大提琴等音樂課程的教學和學習不重視,在這種社會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下,高校教師和學生也就不重視大提琴的教學和學習了。
(二)高校大提琴課程的教學觀念老舊和教學方法不科學
首先,受應試教育觀念的長期影響,高校大提琴課程教學的觀念老舊,相較于語文、英語、數學等文化課,人們對大提琴等音樂類課程的教學不重視,認為大提琴等音樂課程的教學不重要甚至沒有任何用處,這種教學觀念完全不能順應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其次,目前我國大提琴教學的效果不佳與教學方法不科學有很大的關系。大部分高校的大提琴教師沒有深入鉆研教學方法,在大提琴教學實踐中所采取的都是自行總結或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沒有切實考慮高校大提琴課程的教學現狀,這就導致這些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不能很好地適應高校大提琴教學,對提升高校大提琴課程教學效率和效果的作用不大。最后,教師在大提琴教學過程中,只是進行大提琴演奏基礎知識和技法的簡單講解,教師在課堂中占據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課堂的參與者,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傳授,大提琴教學課堂枯燥無聊,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不高,無法實現高校大提琴教學的目標,嚴重阻礙我國大提琴教學的發展和進步。
(三)高校大提琴課程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
雄厚的師資力量是高效開展高校大提琴課程教學的關鍵因素之一。一方面,目前我國高校的大提琴教學大多是由音樂教師兼職的,專業的大提琴教師較為缺乏。雖然音樂教師具備一定的大提琴演奏知識和技能,但相較于專業的大提琴教師,兼職的音樂教師具備的大提琴演奏知識和技能仍然不足,教師無法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而導致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一方面,多數大提琴教師的工資待遇較低,教師的教學付出與實際收入不成正比,高校很難留住優秀的大提琴教師,優秀人才的流失率較高。此外,高校的大提琴人才培養模式不健全,大提琴教育改革進程緩慢,無法培育出順應時代發展的具有高素質的全面大提琴人才。再加上隨著我國藝術類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和我國音樂院團發展的不景氣,音樂市場趨于飽和,大提琴專業人才市場的需求矛盾逐漸加劇,這就導致部分優秀的大提琴人才在畢業后從事了與大提琴無關的工作,產生一個惡性循環,導致我國優秀的大提琴專業人才后備儲蓄不足,高校優秀的大提琴教師人才較匱乏,嚴重阻礙了高校大提琴教學的順利開展。
(四)高校大提琴教學偏理論,輕實踐
受長期應試教育觀念和制度的影響,目前我國高校大提琴教學中教師僅是注重向學生傳授大提琴演奏方面的理論知識,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演奏技法,對學生在大提琴演奏實踐教學不重視,學生的大提琴演奏能力較弱,學生的大提琴理論知識豐富,但只能“紙上談兵”,具體的演奏實踐經驗不足,高校大提琴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迅速發展的社會對大提琴人才的需求。
三、提升高校大提琴課程教學效果的措施思考
(一)改變傳統的高校大提琴教學觀念
首先,高校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大提琴教學觀念,提升對大提琴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只有高校和教師重視大提琴教學,學生才能在高校和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逐漸重視大提琴教學,從而正視大提琴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達到高校大提琴教學的目標;其次,高校可以采取各種宣傳措施,如:發放大提琴教育重要性的宣傳資料、建立大提琴教學專業的微信公眾號等,與家長建立實時溝通渠道,使家長能及時、準確地了解高校開展大提琴課程教學的必要性和意義,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家長對大提琴教學的認識,逐漸形成全社會重視大提琴教學的濃厚氛圍。
(二)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高校大提琴教學相結合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現代信息技術逐漸應用于越來越多的行業中,高校大提琴教學也不例外。在高校大提琴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傳統的大提琴教學進行改革,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改變傳統的教師口頭講授大提琴演奏技法的教學方式,利用播放視頻、動畫等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傳授大提琴演奏技巧,這樣不僅能豐富高校大提琴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大提琴演奏技法的理解的掌握,切實提升高校大提琴課程的教學效果。
(三)國家和政府要大力支持高校的大提琴教學
高校大提琴教學的有效開展不僅是高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的責任,還需要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國家和政府要加大財政撥款,全力支持高校的大提琴教學,建立和完善高校的大提琴教學體系,使高校的大提琴教學具備完整的教學設施,為高校大提琴教學的順利有效開展奠定一定的技術基礎;另一方面,政府和相關教育管理部門要定期對高校大提琴教師進行演奏技巧和演奏動作方面的培訓,還可以舉辦大提琴教學技能競賽,使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教師能互相交流高校大提琴教學經驗和技法,提升高校教師的大提琴教學水平。
(四)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建立雄厚的師資力量
教師隊伍的質量高低是高校大提琴課程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因此,一方面,教師要不斷學習大提琴演奏技巧,提升自己的大提琴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在高校大提琴教學實踐中及時分析、整理和總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有效的教學經驗,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檢驗總結的教學經驗的效用;另一方面,國家和政府要建立完整全面的高校大提琴教學體系,鼓勵和動員各大高校相互交流教學經驗;進行高校大提琴教學內容、教材和人才培養目標等各方面的改革,提升高校大提琴人才培養的質量,改善高校大提琴教師的工資待遇,使越來越多的大提琴人才得到重用,減少高校的人才流失率。
(五)教師要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
目前我國現階段的高校大提琴教學的教學計劃不合理、課程設置單一、教學內容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較低。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大提琴教學方式,將情境化教學法、生活化教學法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引入高校大提琴教學中。在實際教學中增加藝術鑒賞和演奏實踐課程,聆聽和賞析名家的名曲,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創作背景,領悟作品中蘊含的意境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還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參加、觀看音樂會、大提琴比賽等,感受其中蘊含的音樂氛圍,積累大提琴演奏方面的經驗,提升學生的大提琴演奏技能。與此同時,教師在開始教學前,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教學實踐情況設計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整理、集合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教學方案中的缺陷,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更好地開展高校大提琴教學活動。
結? 語
綜上所述,大提琴教學是我國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但目前我國高校大提琴教學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高校大提琴教學改革勢不可擋。因此,高校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改進大提琴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改進教學設施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而不斷提升我國高校大提琴教學的水平,使我國高校的大提琴教學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 邢剛.高校大提琴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時代農機,2018,(11):126.
[2] 孫昕陽.高校大提琴教學改革研究[J].北方音樂,2019,(04):132-133.
[3] 仲秋.大提琴課程教學體系建設探究[J].藝術科技,2019,(10):223-224.
[4] 李睿浦.高師音樂專業小眾樂器教學縱橫談——以大提琴教學為例[J].藝術評鑒,2018,(01):121-122+138.
[5] 王雅鹿.探討大提琴課程教學的新模式——多媒體遠程網絡教育[J].北方音樂,2018,(08):97-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