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海珠 高家歡
摘 要:鄉土音樂是民族音樂的重要構成部分,形式多樣的鄉土音樂是民族音樂文化的根脈,在燦爛的中華文化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中學是系統地培養人才的組織機構,也是進行鄉土音樂教育的主要陣地,中學生是鄉土音樂的重要學習者和傳承者。在中學音樂教育中,傳承和創新鄉土音樂正是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豐碩果實,將有力助推中華優秀鄉土音樂文化的弘揚、傳承和發展。只有把鄉土音樂的傳承和創新真正落實到中學音樂教育的具體實踐當中,樹立健康的審美觀念,打造專業化的音樂教師隊伍、創新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才能推動鄉土音樂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鄉土音樂;傳承創新;音樂教育
在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鄉土音樂因受到來自多方面的挑戰,其生存的空間日益狹窄,如何傳承、發展我國的鄉土音樂,使其重煥光彩,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本文從中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的,根據近些年來教育部對新課標的要求,對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一、鄉土音樂傳承與創新的內涵
(一)鄉土音樂的定義
作為中國傳統民族音樂重要組成部分的“鄉土音樂”,又被稱作“地方音樂”、“本土音樂”。它是指以一種抽象的非物質的形態而存在于某一領域內,并流傳于民間的,與當地的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音樂。音樂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各個區域的人文環境、地理氣候、風俗習慣等的不同催生了各個地區各具特色的鄉土音樂。鄉土音樂具有較強的地域性特色,每個地方的音樂,無論在其表演形式、歌詞內容、唱法音調等各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本土的烙印,明顯反映出當地人民心理、性格和氣質多元融合特征。
(二)鄉土音樂的特征
1、即興性
鄉土音樂的創作和表演都具有即興性。在集體勞作的過程中,人們在勞作的同時靈光乍現,即興發出幾句咦咦嗚嗚的聲音,聽起來仿佛不成曲調,卻在即興創作的巨大力量下被廣大勞動者所接受,發展成一支支世代傳承的鄉土音樂。除了鄉土音樂的創作具有即興性,它的表演也具有即興性的特點。表演者在表演鄉土音樂的過程中,因受到某一外在刺激或內在沖動的作用,興致會來臨,一改先前的表演形式和風格,僅僅根據自己當時內心的感受,進行一種新的表演。鄉土音樂的即興性這一特點,與人民的共同創造是密不可分的。
2、流變性
正是因為鄉土音樂的即興性特征,加之歷史的變遷、社會性的活動等,導致了鄉土音樂在其自身的傳承發展中有著明顯的流變性特征。一方面是鄉土音樂在曲調上的流變。鄉土音樂可以借用一種非常成熟的曲調填上不同的唱詞就可以創作出新的鄉土音樂。另一方面是鄉土音樂在表演方式的流變?!翱趥魃硎凇笔青l土音樂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方式,這是一種兼具創新性與開放性的傳承方式,鄉土音樂在傳承的過程中,由于傳承者的技藝、氣質等不同,它的表演方式也會有所流變。
3、娛樂性
鄉土音樂大多是在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之中產生和發展的,在許多民間活動中,鄉土音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成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極大地推動了民間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各地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的具體實踐中通過鄉土音樂來達到愉悅身心的目的,從而使鄉土音樂的娛樂性得以彰顯。鄉土音樂數量之龐大,影響力之深遠,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自身的娛樂性。
二、鄉土音樂傳承和創新的價值與意義
(一)有利于鄉土音樂文化的發展
著名音樂家洛秦先生指出,“音樂中體現文化,文化中包含音樂?!盵1]我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幾乎每個民族和地區都有屬于自己的極具特色的鄉土音樂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民族音樂文化。鄉土音樂文化尤其自身豐富的價值內涵,在許許多多的優秀鄉土音樂作品中,都謳歌了指引我們無數中華兒女勇往直前的美好品質,將勤勞節儉、孝老愛親、機智勇敢等美德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我們都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在多元文化沖擊下,鄉土音樂文化的傳承舉步維艱。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之下,急需進行鄉土音樂教育。中小學生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也是鄉土音樂的傳承人,在中小學中開展“鄉土音樂進校園”等鄉土音樂教育活動,大大促進了鄉土音樂文化的發展。
(二)有利于提升鄉土音樂教學質量
受“歐洲中心論”等多方面的影響,我國音樂教育被西方音樂教育占據了主導地位。鄉土音樂教育在中小學音樂課程中不被重視,鄉土音樂材料也幾乎沒有被選編進入音樂教材,鄉土音樂教育資源嚴重匱乏,音樂課程結構單一化,這些都造成了鄉土音樂教育的質量不盡如人意。
學校是培育人才、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小學生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也是鄉土音樂的傳承人,在中小學中開展“鄉土音樂進校園”等活動,創新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完善音樂課程設置,彌補傳統音樂教育的缺陷,提高學生的鄉土音樂的素養,非常有利于提升鄉土音樂教學質量。
(三)有利于增強師生的民族自豪感
對一個民族而言,文化不僅意味著歷史地凝結成的一種生存方式,而且是維系著一個民族存在和民族凝聚力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毫無疑問,民族民間音樂就具備這樣的功能。傳承和創新鄉土音樂,從優秀的鄉土音樂中汲取營養,豐富自身的民族意識,大力進行鄉土音樂教育,使師生在鄉土音樂中接受美的熏陶,在傳承和創新鄉土音樂的過程中感受民族的偉大和國家的繁榮,能大大增強師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鄉土音樂傳承與創新的實踐與啟示
(一)鄉土音樂傳承與創新的具體實踐
1、師生走出校園采風
鄉土音樂的教育,要“走出去”。即不能拘泥于形式、局限于課室的四面圍墻,而是要走出書本、走出課室,走進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在鄉土音樂的氛圍之中學習它的歷史發展、內在意義、演唱方式、表達情感等等,充分體驗鄉土音樂的精彩及其非凡的魅力。因此,學校應有計劃地、定期地組織師生深入田間地頭進行采風,帶領學生親身體驗鄉土音樂表演,從而使他們對本土鄉土音樂形式有個最基本、最直觀的印象,縮短師生與鄉土音樂的情感距離。學生走進民間,與民間的鄉土音樂藝人進行情感的交流和音樂的探討,能夠了解鄉土音樂的起源和發展現狀、本土音樂文化的深厚根基。
2、將鄉土音樂材料引進校園
目前,國內中小學音樂課程教材普遍因為缺少鄉土音樂的相關模塊而無法彰顯鄉土音樂的特色。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使中小學音樂課程教材總體上更加完善和科學,學校教育工作者應結合當地獨有的人文環境以及民族文化傳統,注重結合當地的鄉土音樂的特色,挖掘地方傳統文化資源,汲取鄉土音樂的精華,并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教材編寫。通過對內容豐富、風格迥異的鄉土音樂材料進行系統的改良,使其緊密地融入當下的音樂教育體系當中,力求在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上都可以達到創新性、先進性、特色性和地方性相統一。
3、開設鄉土音樂校本課程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鄉土音樂的傳承與創新,要以音樂課程為抓手。要讓鄉土音樂進入課堂,必須構建科學的校本課程,優化課程內容。本土的鄉土音樂內容生動、自然有趣、情感真摯,很好地反映出當地的民俗文化、勞動特點、歷史演變等等。將本土的民族民間音樂資源加以整合以及開發,開設鄉土音樂校本課程,可以讓學生從小就受到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在欣賞和學習鄉土音樂作品的過程中逐步了解本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
4、開展鄉土音樂實踐活動
以廣東省湛江第一中學為例。該校以校園文化品牌建設作為載體,積極開展相關鄉土音樂的活動。例如歷時二十年,一年一度的“湛江第一中學紅五月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不管是在在每一年的科技文化藝術節還是在元旦晚會上,鄉土音樂都會是屬于備受關注,廣大師生翹首以盼的“重頭戲”。又如,以“戲曲進校園,傳承在身邊”為主題的雷劇經典展演鑒賞活動。舉辦高雅藝術鑒賞晚會是湛江第一中學迎接新年元旦的傳統慣例。通過高雅藝術進校園系列活動,不斷提高該校師生的藝術素養,用高雅藝術促進該校學生全面發展、優秀蛻變。該校還邀請著名雷劇團——湛江市實驗雷劇團,為廣大師生進行展演和指導……通過上述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地方傳統戲曲的魅力,學習到更多雷劇的知識,喚起學生對雷劇這門古老藝術的濃厚興趣——這就是戲曲進校園的魅力,它是我國當前戲曲遺產保護、戲曲文化傳承,及學生戲曲素養培育的積極嘗試和實踐。
(二)鄉土音樂傳承與創新的啟示
1、端正意識,樹立健康的審美觀念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世界是開放的、包容的,每一種音樂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都不應該對任何一種音樂有所偏見,而應樹立多元的審美觀念和文化觀念,以一種平等的態度正確對待外來音樂和本土鄉土音樂。其次,我們都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在經濟全球化的新時代背景下,面臨各種挑戰的鄉土音樂的地位似乎顯得如此不值一提,不少鄉土音樂在眾多挑戰中正逐步消失。不可否認的是,在現如今的音樂發展體系中,外來音樂和流行音樂占據主導地位,鄉土音樂反而被邊緣化,因而顯得黯然失色,并且這種局面在短時間內不會改變。最后,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傳承和創新鄉土音樂必須落實到具體的實踐當中,而不能流于形式,走馬觀花做做樣子。對鄉土音樂的學習和傳承,不是學會幾首歌曲,學會幾個音樂知識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學習鄉土音樂真正的內涵和意義。
2、打造專業化的音樂教師隊伍
首先,音樂教師要樹立正確的鄉土音樂認同感與責任感。教師自身就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對鄉土音樂采取積極的態度,充分認同鄉土音樂的重要價值和意義,抱著欣賞的態度對待本土的鄉土音樂,積極主動學習鄉土音樂的相關知識,樹立鄉土音樂的自豪感,熱愛地方的音樂及其文化。同時,音樂教師還應該樹立對鄉土音樂強烈的責任感,把傳承和創新鄉土音樂當作是自己的責任,責無旁貸地擔負著培養鄉土音樂傳承人和接班人的重任。音樂教師還要樂于奉獻自己的力量,盡己所能地支持鄉土音樂教育的發展。
其次,音樂教師要積極主動學習鄉土音樂的知識,提高自身素質。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應當有扎實是的鄉土音樂基礎知識。這要求音樂教師能夠演唱一定數量的鄉土音樂曲目;能夠對音樂作品進行透徹的理解分析;能夠正確把握鄉土音樂作品曲調的變換、情感的起伏、音樂對象的內涵和價值;能夠對地方樂器有一定的認識;音樂教師除要重視專業技能外要逐漸掌握合唱指揮、樂器演奏及音樂創作等復合專業技能,方能滿足日益膨脹音樂需求。只有自身具備扎實的鄉土音樂的基礎、過硬的專業素質,才能在鄉土音樂的教學中如魚得水,游刃有余。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鄉土音樂的傳授者,教師就要不斷地提升自己,更好地構建富有魅力的鄉土音樂課堂。
再者,創新音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鄉土音樂的興趣。中小學生對鄉土音樂的認識和了解比較少,對其感到一種陌生感和好奇感。一是音樂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種對傳統課堂不感興趣,同時對新事物好奇的心理,把課堂“搬”出學校,帶領學生參加鄉土音樂的活動,讓學生再濃厚的氛圍中感受和學習鄉土音樂。二是把故事融入到鄉土音樂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通過挖掘鄉土音樂作品背后的趣聞軼事,在課堂上講授給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興趣。三是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對鄉土音樂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F代化教學技術才真正滲透到音樂教學中,為傳統音樂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音樂教師在課堂上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全方位多角度凸顯鄉土音樂魅力。
參考文獻
[1] 馬骎,郭立紅.學校教育對鄉土音樂文化傳承的影響——由漳州錦歌現狀調查引起的思考[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2009,(01):157.
[2] 高凌燕.讓鄉土音樂走進校園——以校本課程在“鈸子書”在校園的傳承為例[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4,(07):15.
作者簡介:
柯海珠(1964-),女,廣東吳川人,研究生學歷,廣東省湛江第一中學黨委副書記,中學音樂高級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學音樂教育與理論;高家歡,嶺南師范學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