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媒體時代,對中國高等院校的黨建工作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傳播的渠道更廣泛,能令黨的聲音傳遞到學生心坎里,同時,因為受到的文化熏陶更加復雜,黨建工作如何能提高實效,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全媒體時代是一個趨勢,高校黨建工作人員應當不斷與時俱進,不斷加強工作完善和工作創新,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中國高等院校學生的思想發展狀況和黨建工作情況,并針對全媒體時代下黨建工作的傳播渠道和發展契機為結合點,對在時代大背景下,應當如何以媒體融合實現高等院校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發展展開論述研究。
關鍵詞:全媒體;高校學生;黨建工作
一、全媒體概念和特點
(一)全媒體概念
在5G時代即將到來的背景下,基于信息快速傳播的發展趨勢,簡單的文字或圖片已不能滿足人們視聽需求的發展現狀,全媒體應運而生。目前對全媒體的具體概念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但是其是一個依托權威媒體搭建覆蓋全網的媒體平臺,更像是一個“新舊媒體融合者”。媒體融合發展模式可以實現快速、多樣化的“云閱讀”體驗。全媒體能實現信息的充分傳播和無死角傳播,顯著提升信息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有力地推動各項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二)全媒體發展特點
1.與生活息息相關,對大學生群體影響重大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規模為8.29億,20歲到29歲的網民比例最高,達到26.8%。這部分網民很大一部分都是高校學生、研究生和初入社會的上班族,而大學生對網絡的需求更高,換言之,大學生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上網群體。因此全媒體的主要受眾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大學生,其對大學生群體的影響也非常重大。
2.傳播途徑廣泛,傳播速度及時
全媒體時代能實現全面的傳播,其可以通過傳統媒體設備(電視、廣播)和新興媒體設備(手機、電腦等)進行傳播,這樣就能更多地覆蓋到使用人群,以我校為例,已經建成了集合校園廣播站、大學生電視臺、微信、微博平臺等一系列傳播途徑,實現了校園信息的全方位傳播。
3.傳播內容全面,新穎符合大學生品味
新媒體之所以更受大學生青睞,其重點在于傳播途徑和大學生的喜好是相一致的,目前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運用圖文、短視頻、漫畫等形式實現立體化新媒體傳播模,有很強的實踐價值,全媒體具有直觀高效,且傳播廣泛的特點,是一種符合大學生品味的傳播模式。
二、發揮全媒體優勢,打造“互聯網+黨建”工作的重要性
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工作內容,也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毛澤東同志將黨的建設總結為“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的建設也呈現出全新的風貌,其以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為指導原則,以無產階級政黨建設思想為理論武器,開展黨建工作,需要具有正確的政治導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引導,并且高度重視中國黨建工作的整體規劃,實現高校黨建工作的與時俱進。在“十九大”上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務,學生黨員作為中國高校學生中的骨干力量,一定要做到品學兼優、道德高尚,不斷發展高素質學生黨員群體,切實提升高校黨組織建設的有效性。全媒體時代來臨是大勢所趨,抓住機遇排除萬難,不斷推進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發展,打造“互聯網+黨建”創新工作模式勢在必行。
三、全媒體背景下在高校學生群體中開展黨建工作的應用創新研究
(一)建立全媒體傳播新格局,實現與大學黨建工作的深度融合
合理設置并聯合新舊媒體,統籌整合高校教育教學資源,切實轉變高校黨建宣傳工作效能轉化不高的問題。需要明確高校大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積極提升高校內基層黨建工作效能。要以中國黨建思想的“大局觀”為引領,針對高校的實際情況構建基層黨建工作新常態。
1.打造有邏輯的全媒體黨建平臺
在進行全媒體時代的黨建媒體傳播平臺的時候,應當以提升整體的影響力和傳播效益為根本,建立高效有邏輯的全媒體黨建宣傳平臺,首先應當對全媒體平臺的發展模式和運營業務進行規劃和合理的分配。基于高校黨建工作的特殊性,建立教師統籌規劃,學生自主參與的發展新模式,學生參與到高校全媒體平臺建設的主要的業務流程:(1)全媒體平臺的新聞采編和新聞發布。(2)微信、微博平臺、網站等的托管。(3)黨建相關工作的現場直播。(4)黨建工作校園宣傳片、黨建學習資料拍攝。(5)重要時間節點的活動策劃。(6)全媒體運營培訓。這些業務廣泛交由學生和學生黨員干部組織策劃,教師進行指導,并且部分工作交給專業的社團參與,如網絡直播平臺搭建交由學校信息技術教研室參與;直播采訪、宣傳片設計交給大學生電視中心。
2.站位媒體融合,重視內容策劃
大學全媒體平臺的傳播群體集中在大學生群體中間,黨建宣傳的主要傳播對象也是我校的大學生群體,為了提升自身的傳播效益,就要站位媒體融合發展,并且打造高效的內容傳播模式。在全媒體時代,內容的創新成為一大亮點,除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重要黨建活動預告以外,積極打造有大學特色的全媒體發展模式,并以高校學生為核心,建立完善的新媒體產品運營渠道。大學黨建指導老師和傳媒專業教師給學生提供咨詢服務,并且以各種課題研究支持學校全媒體平臺的建設,以傳媒相關專業為例,其課堂研究課題就可以制定為學校全媒體平臺建設、學校全媒體平臺內容策劃等,在提升我校學生技能本領的同時,做到全媒體的更好更快發展,實現高效的傳播效益。
(二)打造全方位的黨建活動形式,利用全媒體加強黨建工作效益
黨建工作本身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工作,因此在實際的高校黨建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當重視工作的實效性,加強線上和線下活動的融合。
1.加強實踐活動建設,全媒體時代黨建工作不能與實際脫節
以我校為例,積極以青年志愿者協會、愛心社等社團,及黨組織統籌規劃各種黨員活動、團體學生活動,在實踐中加深學生對黨建工作的理解,更加擁護中國共產黨,加強對黨建思想內涵的認知。
①以紅色先鋒隊為骨干的社區公益服務項目。為了更好地體現展現基層高校黨建組織的先進行作用,基層黨組織積極與社區居民委員會合作發展,充分發揮本土的集聚效應,并積極開展各種服務市民的公益服務活動。考慮到本地居民老年人數量偏多的情況,社區委員會可以和基層高校黨組織積極協同,積極組織社區居民和高校學生參與,以各種公益活動,提升參與度,充分感受到社會主義發展帶來的切實好處。
②以校醫院為中心的救護幫扶工作。基層黨組織積極與社區救助中心建立合作關系,積極宣傳救助幫扶相關的政策制度,向社區居民宣傳并推廣社區救助工作咨詢服務和法律咨詢工作。積極走訪社區群眾,對社區低保戶和困難戶家庭情況進行審查核實,并進行低保保障工作。還要積極開展社區優撫對象幫扶工作,積極開展老年人和殘疾人群眾的幫扶工作,并積極號召社區居民開展社會捐助和災害救助。
③以社區幼兒園為骨干的幼兒集體活動。為了創設更加良好的社會環境,需要高校黨組織積極與附近社區幼兒園建立合作關系,定期開展幼兒團體性活動,為社區幼兒園的團體性活動提供良好的開展條件。積極協調社區幼兒園、社區居委會、養老中心,定期開展小朋友獻花活動、參觀敬老院活動等活動,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參與度,打造一個和諧融洽的社會氛圍。
2.以全媒體模式開展線上+線下的傳播模式,加深學生帶入感
積極以學校為中心,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并實現和全媒體一道線上線下共同發展的模式開展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全媒體時代下黨建工作的正確認知,令新時代的高校黨建活動和現實接軌,與時代脫節,以媒體傳播優勢加深學生對黨建工作的認知,以實際的活動加深學生的帶入感。這些活動都可以在線上線下同步開展,并以全媒體的傳播優勢進行直播、錄播,或者以小視頻、圖片,漫畫的形式進行報道,切實讓學生感受到,其參與這些基層公益活動,真的是有所收獲有所感悟的,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愛黨的心理,激勵學生自主提升,積極向上。
(三)提高要求加強監督,實現“互聯網+黨建”的常態化
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應當加強學生對高校黨建工作的認知,并以“黨建育人”為工作目標,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的先進性建設,充分發揮出學生黨員的模范先鋒作用。
1.以全媒體的傳播廣泛優勢,加深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全媒體時代下,要加強對學生黨員干部的思想檢驗,如果在入黨的時候動機不純,那么很難保證學生黨員干部自身政治覺悟的提升,意識上也不求先進。因此在全媒體時代的幫助下,不斷拓寬高校黨建工作的傳播途徑,切實加強學生黨員干部的行為規范、思想規范。以“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等先進的微信公眾號為依托,提升高校黨建工作在學生心中的影響力。以“人民日報”為例,其開設了“新聞早班車”、“新聞夜讀”專欄;“共青團中央”開設了“青年大學習”、“建功新時代”專欄,以自主學習帶動學生自身的自發性思想提升,并加深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以全媒體師時代的傳播高效優勢,鞏固高校黨建工作的莊嚴性
高校黨建工作本身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工作,將全媒體和高校黨建工作相結合,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并且提升學生干部、黨員群體乃至全體學生的思想覺悟,實現工作的延伸、拓寬了工作的廣度。首先,堅持在全媒體的傳播內容上的嚴格管理,加強傳播內容的嚴肅性,在此基礎上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適當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的趣味性,其次,加強對歷來的高校黨建工作活動的記錄和總結,將典型的案例制作成資料,并在學校圖書館建立互動專刊,讓學生自主了解我校為了將高校黨建工作落實做了什么改革創新,并在今夕對照中感受到工作的進步、思想的升華。最后,思想道德規范不能丟,利用全媒體的高效傳播優勢,不斷向學生輸入關于黨章標準、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要求,切實加深高校黨建工作對黨員標準的高要求、嚴標準,以全媒體渠道實現全校的監督,黨員干部考核等內容應當以多媒體傳播的模式向全體師生公布,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嚴肅性和莊嚴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黨建工作是一項嚴肅的工作,要對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對中國共產黨絕對忠誠,心中有黨。在高校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基于高校大學生的上網需求、學習需求的進步性,加強黨建工作和媒體的融合發展已經是一大趨勢。同時應當認識到“光說不練只是假把式”,加強高校黨建實踐活動和全媒體的融合發展,不斷擴充黨建工作資源,是我們高校黨建工作人員的重要任務,對中國高校黨組織建設有深刻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雪莉,崔思,陳宏碩.構建“互聯網+黨建”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探究[J].知識經濟,2019(34):157-158.
[2] 萬艷.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結構性困境與社會工作的專業化回應——基于互構性治理的視角[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4(2):110-116.
[3] 秦艷龍,趙曉曄,姜欣欣.新媒體平臺下增強大學生黨支部理論學習的探索[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9,11(1):63-67.
[4] 劉洋,耿武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建微載體建設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5):40-43.
[5] 顧海川,田海斌,樊玲.微博等新興媒體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應用[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4,37(3):309-314.
基金項目:2019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黨建研究課題(2019nxddj-zc22)。
作者簡介:張馨(1991- ),女,河北滄州人,初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