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工作內容,構建“三位一體”的育人機制對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從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的重要意義入手,根據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現狀,總結出存在問題,從而提出構建輔導員,思政教師,專業教師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機制的對策,從而在實踐上指導思政教育育人實踐。
關鍵詞:高校;三位一體;協同育人
黨的十九大以來,聚焦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著力構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形成合力助力學生成長成才。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對辦好這一關鍵課程作出了具體部署和指導。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為此,高校一直致力于形成“三位一體”育人格局,動員高校所有思政教育骨干——思想政治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提升三方育人主體的思政育人責任感,形成聯動機制,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高校構建“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的重大意義
關于“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的內涵,目前學界還沒有做出統一確切的定論,研究的主要內容大體是三個主體協同育人的工作機制。主要是指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三位主體在構建大思政格局的作用,利用協同育人平臺,形成聯動機制,更好的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實處,更好的指導學生成長成才。
(一)國家人才培養的需要
當今國際激烈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國家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真正擔任起中國民族復興大任。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構建“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形成合力構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為解決這個根本問題提供出路。
當代大學生多為“90后”、“00后”,這一代青年成長環境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高質量發展的階段,并且親歷網絡興起和發展,尤其是手機等自媒體網絡,而他們又處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尚未形成穩定的價值觀,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較多。所以開展及時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則成為了大學生成才的必修課。構建協同育人機制,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的作用,解決了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問題。
(二)進一步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的需求
構建“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能夠促進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高校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都承擔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角色,是協同育人機制的推動者,同時也因該機制的不斷完善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相互促進。輔導員參與課堂及科研,不僅能夠提高課程思政的時效性,更加促進輔導員的專業化,不斷豐富專業理論知識,更加精準地把握思想政治的研究規律和特點,提高育人水平。另外,隨著協同育人機制的的不段落實推進,必定會有效的促進學校課學改革,不斷增加實踐相關的教學環節,創造機會提供師生的互動交流,使思想課教師和有能力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高校構建“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的現狀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重中之重,為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全育人的育人理念,高校先后出臺一系列的舉措,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進一步提升育人效果。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專業化,思想政治輔導員的職業化等原因,高校的三位一體育人機制上存在問題。
(一)輔導員在育人機制中的現狀
高校輔導員作為“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的骨干力量,肩負著重要育人使命。《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明確規定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規定了輔導員的九項工作職責,但實際工作開展中,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繁多,事無巨細,和學生溝通互動較多,包括課堂出勤檢查,宿舍檢查,獎、助學金評定,黨團推優,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以及日常各職能部門的上傳下達工作等等。但正因為此,輔導員做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的工作精力被日常管理工作大量占用,無法真正開展高效的教育引領工作。另外因為種種原因輔導員的流動性較大,不利于開展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因輔導員職業化建設,導致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的溝通脫節,切斷了與思政課教師的有機聯系。
(二)思政課教師在育人機制中的現狀
思政課教師同樣作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陣營的主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更為系統和專業,在思政課上對學生傳輸系統的思想政治理論內容,打好思政育人的理論基礎。但存在的問題是,一周兩次的思政課,導致思政課教師的育人工作效果不佳,且由于思政課本身的課程定位,學生對于思政課教師的認同感不強,這些都直接影響思政教師的育人效果。
(三)專業課程教師在育人機制中的現狀
專業課程教師在高校人才培養方面承擔者重要的角色。專業課教師擔任專業體系課程較多而且貫穿學生整個大學生涯,外加專業課程教師本身在行業有較高的威望,在學生中比較有威信,在思政教育中有著較好的地位。但是專業課程教師主要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技能水平,但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細想引領較少,與學生的思政教育脫節。另外專業課程教師的教育教學內務繁重,專注于提升自身業務水平的科研任務,使得專業課程教師在思政育人方面做的努力就更加少了。
高校在高校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專業課程教師三位一體尚未樹立大思政育人的工作思路,缺乏有效的協同育人機制。雖然目前三個主體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交集,但都處在邊界,深度聯動協作機制尚未形成為實現高效融合,各自為政的情況比較突出。且對于協同育人機制的探索缺乏積極主動性。
三、構建“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的路徑分析
(一)強化意識認知,構建協同育人平臺
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育人的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更加明確“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的重要性。從領導層面到具體參與落實的層面,要明確“三位一體”是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重要性,是提高育人效果重要探索。各級各單位要給予支持和幫助。“三位一體”的參與者應該努力克服現實存在的困難,主動發揮自身在協同育人積極作用。
構建統一管理的協同育人平臺,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和輔導員實現學生信息的共享。這個共享平臺既是靜態的信息共享平臺,又是動態主動參與獲取信息的的平臺。
建立專門的QQ群、微信群,釘釘等共享平臺,用于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之間的信息溝通。思政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通過平臺獲取由輔導員共享的學生的基本信息和思想狀況等;輔導員,專業課教師可以在平臺分享由思政教師發布的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情況,授課中學生的課堂表現和思想動態;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可以在平臺共享由專業課教師分享的學生專業素養、專業技能以及學習態度。
協同育人平臺,要求“三位一體”的三位主角主動參與學生的整個思政政治教育的動態過程。全面了解學生,必須走出課堂,走進學生生活,全面提升三全育人的效果。同時,協同育人平臺要努力實現拓寬,融合網絡、課堂、實踐和社區的有機統一。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進入輔導員的工作領域,主動參與學生管理工作,融如學生的生活,比如主題班會,走進學生宿舍,或者擔任班主任,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要走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課堂,了解學生的課題表現和思想動態,積極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科研活動中;輔導員和思政教師要積極和專業教師互動,在相互協作中了解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并以此為素材,為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據。
(二)完善有效的“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
(1)加強組織,健全領導機制
提高“三位一體”三支隊伍協同育人的作用,使“三位一體”協同育人平臺有效運轉,領導必須高度重視,并成立聯動的領導機構,健全領導機制。由校級黨政機構統一領導,比如校黨委,黨委宣傳部門組織協調。各行政部門相互配合保障實施,學生工作部、教務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校團委,各二級學院教務科等相關部門積極溝通,在協同育人平臺上齊發力,保證協同育人機制的有效運轉,提高三全育人的育人水平。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學生工作部,和二級學院的教務部門相融合,統一管理,定期交流,提升效率。
形成切實有效的運營措施,定期召開工作例會,三位一體共同根據學生的思想動態開展溝通,并提出有效的引導措施。尤其是大學生關注的時政要點、熱點輿情等。這項工作舉措有效增進三個主體間的溝通,有效進行優勢互補,增強協同育人的統一性和高效性。
(2)統一協調,強化保障機制
統一的領導機構,統一協調,并從組織、經費上等方面給予保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確保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將學生工作部,教務處,各二級學院教學單位,后勤服務中心等各個部門都納入到“三位一體”育人機制中來,建立完善保障運行機制,所有部門相互協調,提升育人教育效果。成立專門的協同育人辦公室,用于日常事務管理,可以定期組織活,進行經驗交流。政策給予傾斜,經費給予保障,尤其加大經費投入,并行成有效的經費管理辦法,提高協同育人的積極性。各個部門協同發力,大力支持該育人機制工作的開展,確保育人機制實施效果。
(3)協同管理,優化考核機制
為有效打破三支隊伍各自為政的工作管理現狀,提升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的效果,必須建立一體化的評價激勵機制,堅持協同管理,優化考核。把協同育人指標作為三支隊伍的工作考核、晉升和選拔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標準。將協同育人的工作內容結算成工作量納入到三位一體的實績工作考核中,提高三位一體的工作積極性。比如輔導員輔助思政課、專業課程教學管理、思政課教師以及專業考教師參與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和社會實踐活動,輔導員的科研能力,作為協同育人的工作考核標準,這樣能促使協同育人主體的自身能力的提升,從而不斷提升高協同育人的效果;比如,加大對于思想教育工作突出的思政課教師和專業教師的獎勵,激發他們參加協同育人的積極性,更好的投身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
另外,鑒于三支隊伍在協同育人過程中功能定位的內在要求有所不同,還要堅持分類考核工作原則。“三位一體”協同育人平臺,需要一體化的評價激勵機制,但絕非簡單地采取一個考核標準,而是協同管理,分類優化考核為前提條件。比如,思政課教師參和專業教師擔任輔導員或者班主任,就要按照輔導員或者班主任的工作職責職責進行考核,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三支隊伍的積極性,發揮功能的最大化,實現大思政格局。
參考文獻
[1] 陸小玲,張平湖,尹彩霞,等.大黨建引領下的高校思政工作體系新探索——以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五位一體”實踐育人體系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04):23-24.
[2] 孟朝,孟鑫炫.運用“四位一體”教學模式.增強高校思政課學習實效的探討[J].改革與開放,2020(Z2):109-112.
[3] 曹鑫海.構建民辦高校“三位一體”課程思政育人體系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06):32-33.
[4] 曾良仔,周石其,孟麗,等.“五元協同、五位一體”高校宿舍思政教育模式探索——以某學院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11):206-207.
[5] 劉曉霞.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三位一體”教學模式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9(46):35-37.
[6] 高曉松.試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體”長效機制的構建[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20):12-13.
[7] 宮秀琪.“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政課“三位一體”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以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智庫時代,2019(29):182-183.
[8] 寧小可,鄧燕.高校思政課“四位一體”育人體系探析——以紅色影視為中心[J].安順學院學報,2019,21(03):46-50.
[9] 李慧,高小平.立德樹人理念下的高校“三位一體”育人模式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05):1-3.
[10] 裴雯.思政課“三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思考——以蘭州理工大學為例[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36):102-103.
作者簡介:孫靜園(1987- ),女,漢族,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科學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