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媛 呂靖 金會艷 張筱敏 木麗仙 楊海龍 邊慧


【摘要】生理學是醫學院校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也是醫學留學生的必修課。其特點是理論性強、內容抽象、邏輯嚴密,按傳統的教學方法,留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難度。為此,在臨床醫學本科留學生生理學全英文教學中應用雨課堂+微課的教學模式,結合臨床醫學本科留學生生理學課程需求,增加教學的靈活性、多樣性,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
【關鍵詞】雨課堂? 微課? MBBS? 生理學
【基金項目】昆明醫科大學教研教改基金資助項目(2018-JY-Y-008);云南省科技廳應用基礎研究計劃基金資助項目(2015 FB152);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4Y168)。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1-0126-02
臨床醫學本科(Bchelor of Medicine and Bachelor of Sur?鄄gery,MBBS)留學生全英文教學是針對在我國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外國留學生所開設的全英語教學課程[1]。昆明醫科大學自2011年開始招收MBBS留學生,生源主要為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泰國等國家。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之一,MBBS留學生教育是醫學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標。因此,如何有效開展MBBS留學生的英文教學就成為目前醫學教育的一個挑戰性課題[2]。
生理學是醫學院校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也是醫學留學生的必修課。 “互聯網+”時代的MBBS全英文生理學教學不僅要提供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習方式,還需要為不同時空環境下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供新型的教學資源和學習方式。本文以MBBS留學生全英文生理學教學為例,培養合格的國際醫學人才為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應用雨課堂+微課的教學模式,將互聯網與傳統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轉變教學模式,從而提高MBBS生理學教學質量。
1.MBBS生理學教學現狀
1.1 MBBS留學生的特點
我校MBBS留學生主要來自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和泰國,學生的教育背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就導致留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不一致, 同時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也不盡相同。有的留學生課堂上積極活躍,課后主動與老師交流討論,而有的留學生則對學習興趣不大。此外,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發現留學生課堂紀律差,時間觀念不強,時常出現遲到、早退等現象。這就要求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特點和基礎,并需要做一些教學的嘗試和改革。
1.2 MBBS生理學教學的特點
生理學是醫學院校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也是醫學留學生的必修課。它是聯系醫學基礎與臨床學科的基礎和橋梁,其特點是理論性強、內容抽象、邏輯嚴密,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難度。目前,留學生生理學全英文教學采用的是傳統講授式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中心”的 “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以介紹課件上的內容為主,缺乏師生互動,課堂氣氛過于沉悶,留學生學習興趣不大[3]。
2.微課和雨課堂簡述
微課的概念在2008年由美國圣胡安學院的David Penrose最早提出,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構建在線視頻以供學生學習。他制作了影響廣泛的短視頻的“微課程”,是要求教師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地聯系起來,以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4]。國內對微課的關注始于2010年,最早由胡鐵生老師提出,他將微課定義為:“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5]。微課是互聯網時代引發學習變革的一種體現,具有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等特點,既可為教師提供教學素材,也可為學習者提供靈活便捷的學習途徑[6]。
雨課堂是由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的智慧教學工具[7]。軟件界面基于微軟的演示文稿軟件和微信,實現了課前教師將視頻、習題、課件等課前預習資料推送給學生;課堂上實時答題、彈幕互動,師生之間實時溝通反饋;課后教學數據分析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搭配不同功能,覆蓋了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從而實現三個教學環節的有機結合。
3. 基于雨課堂+微課教學模式的MBBS 生理學教學
3.1微課的制作
如圖1所示,首先我們根據MBBS留學生生理學教學經驗,分析留學生對生理學的學習需求,并根據課程總目標,細化課程單元學習目標,重點分析學習者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能,確定微課的制作目的,合理選擇微課的內容和知識點。例如,在循環系統中,心臟節律的產生機制是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我們選擇心臟正常節律產生機制的關鍵——竇房結起搏細胞自動去極化的離子機制這一知識點作為微課的內容并進行設計,首先指出心臟節律的起源部位——竇房結,通過與心室肌細胞的對比,闡明竇房結細胞的動作電位的產生過程,其中重點突出參與竇房結的起搏細胞(P細胞)的4期自動化去極的離子機制:鉀通道的失活,鈉通道與T型鈣通道的激活。介紹關于心臟竇性節律方面的研究新進展,及膜片鉗技術檢測單通道離子運動的原理,引導學生對
心臟節律產生的電生理機制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設計完成后制作成微課視頻。
3.2雨課堂+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
基于雨課堂和微課的優勢互補的特色,我們設計了雨課堂+微課的教學模式并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如圖2所示,在課前環節中,教師通過雨課堂推送微課視頻,并就微課內容發布預習任務,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并完成預習任務,教師通過雨課堂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在課堂中,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同時教師通過雨課堂將課件和課堂習題發送到學生的手機上,并進行課堂互動。在課后環節中,利用雨課堂,教師可以推送課后習題來檢測課堂的學習效果,幫助學生鞏固和復習所學知識。通過雨課堂采集學生學習情況相關數據并進行分析。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下,結合MBBS留學生生理學課程需求,將雨課堂+微課的教學模式用于MBBS全英文生理學教學中,增加教學的靈活性、多樣性,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
參考文獻:
[1]姜冬梅,王周凱欣,顏時姣,等.留學生臨床醫學本科(MBBS)教學現狀調查與對策[J].基礎醫學教育,2014(8):659-662.
[2]黃清音,吳小南,陳江.提高留學生全英語授課質量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3(1):77-79.
[3]胡淑婷,李光華,聶黎虹,等.留學生生理學全英文互動式教學模式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7(1):47-48.
[4]雍浩.互聯網+時代微課發展探究[J].價值工程,2017(4):172-173.
[5]胡鐵生,詹舂青.中小學優質微課資源開發的區域實踐與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1):65-69.
[6]林雯.微課教學設計的原則與二個關鍵問題探討[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6):26-30.
[7]張佳瓊.淺析雨課堂+微課在中職電子商務教學中的應用[J].天工,2018(2):32-33.
作者簡介:
楊媛(1974-),女,云南大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生理學教學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