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英
【摘要】立德樹人是教育之本,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是各學科在新課標下學科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創新其滲透理念與方法的研討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立足于中學教育視角,就如何滲透立德樹人教育理念進行了重點探討,提出了一些教學策略。
【關鍵詞】學科教學? 立德樹人? 教育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2019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初中語文學科教學中有效滲透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證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9]GHBZ092。
【中圖分類號】G6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2-0022-02
隨著新課標的普及,德育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加強德育教育是各學科貫徹核心素養培養理念中一個非常關鍵的教育路徑。然而,德育教育本身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涉及到德育素材、德育教育路徑等眾多方面,所以必須要從整體上對立德樹人教育的方式方法與路徑進行科學規劃。
一、德育在中學教學中的必要性探討
為什么教育當以德育為先呢?為什么學校各學科教學應該貫徹和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呢?本人綜合多年教學經驗,主要從社會發展、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學生自身發展幾個維度進行了探索,具體總結如下:
首先,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是社會發展的要求。從當前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立德樹人”是建設現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理論指導,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基礎,更是新時代發展的精神“堡壘”。社會要發展,離不開法律和道德的約束,而良好的道德行為離不開道德教育,所以,從娃娃抓起,從學生時代抓起,從學生的素養抓起,對學生加強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完善學生人格,從而為構建和諧、文明社會主義夯實基礎。
其次,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是學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思想道德教育是當代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靈魂。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和深入,“德育”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主旋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要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構建專業化、職業化、高素質化的教師隊伍,就必須完善德育教育體系,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的總指揮。
最后,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是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中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孩童心理轉向成熟心理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但同時也容易出現叛逆心理和矛盾心理,思想發展并不成熟,是非觀也不穩定,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誘惑的干擾,比如網絡游戲、網絡社交、網絡視頻。而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他們的道德認知,培養他們正確的是非觀、健康的價值觀。教會學生以正確的、恰當的方法處理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避免“誤入歧途”。
二、學科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分析
在學科教學中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實則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將德育教育融入學科教學的每一個細小環節之中。在倡導“以德育人”、“德育先行”的時代背景下,單靠傳統的德育教育方式是無法真正全面貫徹和落實德育教育的,比如僅僅依靠班級管理活動、思想政治學科教學,這樣的德育教育機制無疑是落后的。所以,不少教學研究者提出了“學科融合”理念,通過學科交叉,將德育教育細化到每一個學科之中,將德育形式從“目的化”轉變為“遷移化”,讓德育教育真正成為潤物無聲的活動。
三、學科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的策略分析
1.立足學科教材內容,深挖德育教育素材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當前美術、語文等眾多學科的課程教材內容中已經包含了豐富的德育教育知識,所以在開展立德樹人教育期間,教師要注意首先立足學科教材內容,結合德育教育的目標與要求,深挖學科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通過這些德育教育素材的挖掘,可以更有利于德育教育思想的滲透,但是教師要注意加以指導與點撥,確保可以使學生對這些德育教育素材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識,但是要避免選擇那些過于抽象或者距離學生比較遙遠的德育教育素材。
針對語文學科的德育教育而言,其中德育素材可以是關于我國祖國大好河山、壯麗景色的描寫,如《江南的冬景》等,借此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關于偉人、偉大事跡等描述的素材,如《和平的祈禱》、《遭遇戰爭》等,借此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振興民族的偉大理想信念。
針對數學學科的德育教育而言,針對“導數”、“定律”等相關的知識點,都可以拓展延伸相關方面我國已經取得的優異研究成果,如數學家華羅庚等數學家的個人事跡都可以成為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不僅可以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也有利于有效地滲透德育教育的相關知識,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整體效果。
針對政治學科而言,其中更是蘊含了大量德育素材。例如“多彩的消費”、“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這些單元內容都是與德育教育高度契合的。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節內容教學為例,教學目標就應該包含培養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具體從指導學生正確看待消費、正確評價各種消費觀,準確理解消費原則幾方面著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開展“我的課堂我做主”演講活動,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消費觀,說一說自己不理解或者不認同的消費觀,并且闡述原因。如此一來,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問題和優點,并且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除此之外,物理、生物、地理、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教學同樣蘊含著大量德育素材,比如物理,我們可以利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嚴謹求學的態度;生物和地理,我們可以從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角度進行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音樂學科教學中可以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以音樂熏陶和感染學生,洗滌學生內心的焦慮,幫助學生釋放學習壓力,促使學生保持正確的、良好的學習態度;美術學科則可以利用美術作品鑒賞活動來培育學生善于發現美的慧眼,教給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方法,讓學生更容易感受生活中的美,從而熱愛生活;至于體育學科,我們可以利用競爭比賽,團隊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意識、集體意識、健康的競爭意識。只要我們教師善于挖掘,中學的每一學科都可以成為德育教育的有效載體。
2.結合課程教學時機,滲透德育教育觀念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貫徹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重要環節,所以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科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效果,就需要注意抓住課程教學的實際,只要機會合適就要有效地滲透德育教育的相關觀念、方法與思想,具體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平時作業設計或訓練中,力求可以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各門學科教學中的每一個教學環節當中,力求不斷提升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整體效果。但是無論如何滲透德育教育觀念,必須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充分發揮他們在各學科知識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可以自主去分析和思考立德樹人教育思想,避免單純為了立德樹人教育而影響了德育教育滲透的效果。
例如,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問題情境創設法等一些啟發性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對德育素材內容或者相關的德育話題開展深入思考,這樣更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德育教育思想滲透的效果。比如,針對語文學科而言,如在《和平的祈禱》的閱讀教學,教師可以針對性設計“這篇文章主要描述的是什么?”、“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你的收獲是什么?”、“在這篇文章教學中,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等一些教學問題,借助這些啟發性問題的科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通過深入分析相關德育教育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與掌握相關的知識點,提高了他們整體的學習效果。
又如,針對化學教學而言,可以設定實驗情境,結合某些實驗操作中錯誤實驗操作可能帶來的危害性或者講述化學實驗操作規范性和正確性的重要性,使學生充分理解與掌握實驗設計中嚴謹性、規范性的重要性,從而以此來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責任意識與規范性意識。
3.開展德育教育實踐,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在開展立德樹人教育期間,除了從理論層面上滲透德育教育觀念與思想之外,為了進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還要注意積極地開展德育教育實踐活動,確保可以使學生通過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體會與感受德育教育思想,并在實際的生活中養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質、行為習慣和道德準則意識,最終可以從整體上提升學科教育的德育教育效果。針對此,本人的建議是在平時的學科教學中,轉變以往課下紙面作業的方式,積極地應用一些實踐性德育教育實踐活動,確保可以使學生積極地融入到德育教育實踐活動當中,以此啟發和引導學生,使他們可以積極地參與到德育教育實踐活動中。
比如,在數學學科教學中,針對“統計”部分數學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針對性為學生設計課下統計家庭用電量、廢氣塑料紙袋的使用情況以及水資源的使用情況等,將他們制作成專門的統計圖。基于這種課下實踐調查活動,可以使學生深刻理解與掌握其中包含的德育教育理念,如可以使學生養成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等良好的德育品質。針對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平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清明節等特殊節日一同去紀念館進行參觀,期間拜祭那些烈士與偉人。通過這些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更好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生物學科同樣可以開展德育實踐活動,例如適當組織學生參與保護環境行動,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在特定的環境保護日,譬如植樹節、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時,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做一名志愿者,帶領學生清理小區或校園內的垃圾,參觀一些關于環境保護的儀器、垃圾處理廠,體驗清潔工或垃圾分揀者的工作,切身體會身邊的環境問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明白: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真正做到: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如此一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并且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環保觀念、正確的生活態度。
結束語
總之,德育教育是新課標下各學科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路徑。為了有效提升學科教學中德育教育思想滲透的效果,可以從立足學科教材內容,深挖德育教育素材出發,注重抓住課程教學、作業設計等時機來滲透德育教育觀念,并要積極開展德育教育實踐,這樣才可以不斷地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阮沁汐,李臣之.教學的德育性何以彰顯?——學科教學的育德路徑探討[J].中小學德育,2019(10):8-12.
[2]王雨.論學科滲透在現代學校德育實施中的有效途徑[J].學理論,2014(36):152-153.
[3]胡喬木,周瑞云.試論立德樹人視野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當代繼續教育,2015(01):76-79.
[4]王梅.論學校德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現實路徑[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6).
[5]王海玲.立德樹人觀下的學科滲透德育研究[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6]陳玲.在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J].北極光,2016(3).
[7]湯琪,劉智.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11).
[8]許軍國.從校園文化視角看立德樹人[J].中國教育學刊,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