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俏奕 陸興森 廖校明 蘇興遙
摘 要:調查分析顯示,劉三姐文化具有潛在思想政治教育隱性作用,加強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劉三姐文化,先挖掘其內涵,轉變教育者的觀念,通過創新的形式發揮它的育人功能。
關鍵詞:劉三姐文化;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源于中華56個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必須要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神養料。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劉三姐文化中富涵著諸多契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各個層面內容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這些表現形式獨具特色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能夠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宣傳。廣西高校以少數民族大學生為主體、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合校共學是廣西高校的一個重要特點。
廣西少數民族眾多,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地方特色文化,注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養料汲取。因此,我們通過問卷調查、人物訪談、實地觀察等方式方法調查了解在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劉三姐文化的現狀,并對進行了有效分析和探究,為創新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探索。
一、調研的目的
通過調查,深入了解當前劉三姐文化與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現狀。根據劉三姐文化的生成內因、存在環境、發展方式以及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接受心理的特點,重點研究依托劉三姐文化的引領促進作用對推進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建議。在實踐方面,積極挖掘和利用劉三姐文化傳播機制,探討推進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式。
二、調研的思路和方法
(一)調研的思路
首先,對劉三姐文化與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探討劉三姐文化融入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也就是對“為什么能融入”這一問題進行解釋;其次,深入調查和挖掘劉三姐文化與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也就是解決“融什么”的問題;最后,基于劉三姐文化融入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探索將劉三姐文化充分合理有效融入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角度、多環節的路徑。
(二)調研的方法
主要采用社會調查研究法,通過綜合運用問卷調查、人物訪談、實地觀察等方式收集資料,然后進行統計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研究。
(1)問卷調查法。通過制定詳細周密的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調查問卷,要求被調查者據此進行回答以收集資料的方法。所謂問卷是一組與研究目標有關的問題,或者說是一份為進行調查而編制的問題表格,又稱調查表。它是人們在社會調查研究活動中用來收集資料的一種常用工具。調研人員借助這一工具對社會活動過程進行準確、具體的測定,并應用社會學統計方法進行量的描述和分析,獲取所需要的調查資料。
(2)人物訪談法。人物訪談(專訪)屬于記敘文范圍,是一種類似小報告文學的新聞形式。近年來,報刊上經常刊登這類文章,很受讀者的喜愛。不僅是記者,許多文學愛好者也常把寫人物訪談(專訪)作為社會實踐和寫作的機會。對科研課題研究的現狀了解有促進作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調查方法。
(3)實地觀察法。實地觀察,就是親自到隨機選取的地方,對當地的人群采取隨機抽樣調查,得到與自己的課題相關的各種數據,也就是說實地調研是為實現科研目標、成果論文等提供資料或數據支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在廣西少數民族大學生集中的五所高校抽樣調查了廣西598人,其中,男生占48%,女生占52%,全部為少數民族大學生。也綜合運用其他兩種社會調查方法收集數據和資料,形成了第一手材料,然后對這些數據和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篩選和分析。
(一)調查結果
(1)對劉三姐文化的了解情況。調查結果顯示,94%以上被調查者對劉三姐文化的了解是居于“關于劉三姐的故事或傳說”,可見當前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對于劉三姐文化的了解主要是關于劉三姐的故事或傳說。對劉三姐文化內涵了解的不多,只有40%左右的被調查者表示了解。
(2)劉三姐文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對劉三姐文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的調查中,大部分調查者認為劉三姐文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認識和傳承民族文化有重要的影響。88%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劉三姐文化可以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在訪談調查中,被調查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均認為劉三姐文化是廣西各民族共同文化,它可以讓少數民族大學生增強愛國、愛廣西的意識。說明劉三姐文化在廣西少數民族大學生中認同度高,能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3)劉三姐文化融入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況。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廣西少數民族大學生對劉三姐這個名字知道得多,但是缺乏深入的了解,比如不了解劉三姐文化內涵是什么,僅有不到20%的被調查者了解,剩下80%是不了解的。對于將劉三姐文化融入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普遍缺乏認識。他們認為除了上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接受其他途徑的思想政治教育,沒有聽說劉三姐文化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在課外,他們通過社團活動、校園文化活動、晚會等或多或少了解到劉三姐這個文化形象,至于受到什么影響,他們說不清楚。
(4)劉三姐文化融入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阻礙因素。通過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阻礙因素中,主動融入劉三姐文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被放到第一位,有接近80%的被調查者認為教育者沒有意識到地方文化或者民族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也沒有意識到少數民族大學生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特點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在訪談中,我們也了解到,除了意識觀念之外,形式和載體對將劉三姐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關鍵的作用。劉三姐文化傳播形式創新手段不足,吸引力就不夠強大。
(二)調查分析
(1)劉三姐文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價值。將劉三姐文化融入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親和性、共鳴性地教育少數民族大學生,從而促進其在教育過程中積極參與,進而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廣西高校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養料,劉三姐文化中富涵許多科學的哲理性的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深刻發掘劉三姐文化與廣西高校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
(2)劉三姐文化的思想教育作用得到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認可。在廣西,絕大多數人都認識“劉三姐”,她已經變成一種符號,深深扎根在廣西各民族人民群眾的心里。他們都或多或少懂得劉三姐不畏強權、敢于斗爭,熱愛生活,追求自由的精神內涵。少數民族大學生也一樣,他們也同樣通過電影、電視、報刊、新媒體等了解到劉三姐和劉三姐文化。上述的調查也顯示,少數民族大學生都認為劉三姐是智慧的化身,是少數民族的精神圖騰,是值得大學生學習的。大多數被調查者也表示學校是否可以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將劉三姐文化帶進課堂,帶進校園文化當中,讓大學生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這樣可以在文化熏陶中潛移默化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3)劉三姐文化在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作用有限。上述調查表明了,少數民族大學生很認同劉三姐文化的思想教育作用,但是這并沒有讓高校重視起來。因為意識和觀念的阻礙,教育者不夠重視校本資源和地方民族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忽略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方式,所以劉三姐文化在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的作用是不足的。
四、劉三姐文化融入廣西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議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也進行了深入分析,對于目前怎樣把劉三姐文化融入廣西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要深入探索,因為這是一項全新的教育工作,不僅要在理論上探討,還要在實踐中摸索。
(一)深入挖掘劉三姐文化內涵
一種文化的形成就是一種歷史積淀。一種文化也凝聚一種價值觀。大學生認識劉三姐,但是不知道她代表什么。這就需要教育者深入挖掘和凝練劉三姐文化,讓被教育者知曉并認同,從而去影響被教育者的價值觀的形成。壯族地區的群眾為什么崇尚劉三姐,被劉三姐文化所吸引。那是因為劉三姐文化蘊含的追求自由、平等,熱愛勞動,敢于斗爭,崇尚美好自然生態的價值觀深深影響著他們?!白鳛楦挥刑厣膲炎迕褡逦幕牡浞?,劉三姐歌謠文化溶積著壯族人民的人格、情緒、審美理想和心理企求,體現了當地人們的生存智慧和人生理念。”要把這種內涵通過多種形式,潛移默化地讓少數民族大學生接受和認同。
(二)劉三姐文化融入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改變觀念
通過調查,我們知道了劉三姐文化具有潛在的育人功能。劉三姐文化是廣西本地特有地方文化,凝聚著少數民族的智慧,能夠為廣大民族群眾所接受。廣西本地的高校要好好利用這一資源寶庫,將其帶進高校,融入課堂和校園文化,把它作為一種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進行發揮的運用,一定能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積極的作用。作為教育者,要主動轉變觀念,加強學習,積極將本地優秀文化融進自己的教育內容和教育體系中,要把劉三姐文化所倡導的追求自由、平等,熱愛勞動,崇尚生態自然等的價值觀更加凝練地表現在有關文學藝術作品、歌謠、風物景觀中,讓少數民族大學生能夠在藝術鑒賞、參觀文化景物中得到啟發,接受教育。
(三)劉三姐文化融入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形式創新
一是要在校園文化中創新。在活動形式方面,要根據高?!按笏颊备窬值男枰瑒撔禄顒有问剑瑢⑷阄幕谌氲狡渲校l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目前可以從社會實踐類、文學藝術類、社團研究類等三個類型的活動舉辦一些劉三姐文化活動,逐漸形成一些具有影響力的活動精品。形式活了,才能增強吸引力和影響力。大學生是高知群體,活力強,有內涵而又有新鮮特點的文化活動能夠讓他們接受??傊屗麄兿猜剺芬姟?/p>
二是要發揮新媒體的傳播作用。因為科技的進步,新媒體信息技術手段成為異常重要的傳播媒介。大學生手上都有智能手機,他媽媽都是“記者”、“廣播員”、“發言人”,網絡和新媒體已經深深影響他們的思想觀念。而這個新型媒介對青年大學生影響更為深刻和廣泛。思想政治教育要贏得青年,就必須掌握新媒體信息技術手段。我們要善于運用新媒體技術手段,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感和吸引力。
參考文獻
[1] 潘琦.劉三姐文化研究[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
[2] 李中耀,粟迎春.創新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新疆社會科學,2010,(2).
[3] 楊建新.論我國少數民族的文化[J].甘肅理論學刊,2006,(6).
[4] 黃羽新.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6.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廣西教育廳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專項課題“劉三姐文化融入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LSZ022)”的成果。
作者簡介:黃俏奕(1978.02- ),女,廣西宜州人,中國黨員,講師,在河池學院黨委組織部任正處級組織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陸興森(1993.03- ),男,廣西南寧人,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在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任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廖校明(1990.06- ),男,廣西柳州人,本科,在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鄉中學任教,道德與法治學科專任教師;蘇興遙(1991.06- ),男,大學本科,助教,廣西外國語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