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可怡 梁馨元 呂思琪 潘清怡 李聰聰
摘 要:目前,宣傳燈塔工程的相關工作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在燈塔工程的宣傳推廣工作上仍然出現了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導致大學生對燈塔工程缺乏主動了解的意愿,難以領悟燈塔工程的精髓。如何讓燈塔工程更深一步的發揮應有的思想引領作用這個問題日益成為各級團委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調查研究廣州市部分高校關于燈塔工程的相關部署工作,希望能有助于推動燈塔工程在高校的傳播。
關鍵詞:燈塔工程;新形勢;發展對策;思想引領
思想是照亮前方的燈塔,是指引行動的先導,任何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思想的引領。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學生聯合會共同啟動了廣東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行動——燈塔工程。這一方案不僅順應了思想發展潮流,也大力推進了廣東省共青團高校戰線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工作。但在其推廣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各高校教育工作者剖析解決,才能進一步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一、燈塔工程在廣州市高校推廣現狀調研概況
本次調研歷時半年,采取了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對廣州市內8所高校進行了調研。分別是廣東民航職業學院、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廣東培正學院、廣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中山大學和廣州美術學院等8所院校,涵蓋大專、民辦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和985,211院校。發放問卷1000份,收集有效問卷達到964份,有效回收率96.4%。在總樣本中學生干部占45.18%(N=435),非學生干部占54.82%(N=529),比例約為1:1.21;大一學生占比26.76%(N=258),大二學生占比28.73%(N=277),大三學生占比24.48%(N=236),大四學生占比20%(N=193)。被調查學生的樣本情況,各個年級比例較為均衡,涵蓋了學生干部和普通學生,能基本反映廣州高校的學生對燈塔工程推廣情況的意見和建議。希望此次調查結果能為燈塔工程的未來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燈塔工程在基層推廣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分析
(一)各大高校宣傳和推廣燈塔工程的方式有待改進
(1)強制性的推廣及由上至下的單向傳播
燈塔工程作為廣東省大學生的思想引領行動的工項目,在推出之后迅速地推廣到了廣東各大高校。但是在推廣過程中,許多高校只是程序化地應付推廣工作,例如直接在學生干部群里要求轉發燈塔工程的微信公眾號推文。強制性的命令使得大學生出現“被接受”的情況而產生負面情緒,這不僅讓燈塔工程的宣傳工作難以為繼,也令學生抗拒接收燈塔工程的思想引領,導致與燈塔工程推廣的初衷背道而行。
在調查走訪8個院校后,結合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發現各大院校推廣燈塔工程的方式基本是單向轉發廣東省共青團的微信公眾號推文和線下召開宣講會等方式進行的,這些方式都是屬于由上至下的單向傳播。而從調查的結果來看,這樣的單向傳播方式,作用范圍窄,影響范圍小,燈塔工程對廣東省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可以看出,生硬的傳播方式限制大學生深入了解燈塔工程。使得大學生了解燈塔工程的渠道少,燈塔工程的媒介曝光率低,導致大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較低,雖然制造出“朋友圈爆款”的熱門表象,但是有關推文的點擊率遠低于轉發率,燈塔工程僅僅走進學生的眼里,并沒有深入他們的心靈。
(二)線上宣傳燈塔工程的載體有待優化
(1)燈塔工程的線上傳播渠道單一
當代大學生愛好廣泛,思維活躍,在各大網絡門戶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而當下的燈塔工程主要在微信上傳播,并沒有結合運用到其他的移動網絡平臺。雖然微信是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移動網絡平臺,但筆者調查發現微博、B站和知乎等平臺也是大學生頻繁使用的軟件,而在這些地方,燈塔工程的宣傳卻沒有跟上。在這些平臺上燈塔工程既沒有官方賬號也沒有什么宣傳內容。相對于微博、B站和知乎等平臺,微信社交的互動性和開放性相對來說有些遜色,換句話說,微信具備一定私密性這一特點也影響了大學生主動參與燈塔工程。因此僅通過微信這一平臺來傳播燈塔工程,能夠輻射到的大學生人群少,嚴重的限制了潛在受眾人群的規模和多樣性,也限制了宣傳的效率和深度。長期忽視新型移動網絡平臺對提高燈塔工程宣傳效率是很不利的。
(2)宣傳燈塔工程的內容單調
現在的大學生接觸面廣,更偏向于追求新鮮趣味的內容,但目前廣州各高校宣傳燈塔工程的內容僅局限于微信推文等傳統形式,而且推文的內容往往照本宣科地直接轉載省學聯和廣東共青團公眾號上已有的推文,內容老套,缺乏生動的例子說明。即使是高校自主創作的一些推文也多為使用官方化的表達,內容較為枯燥乏味,趣味性和可讀性低,更有甚者直接要求校內各部門的活動推文的標題必須帶有燈塔工程四個字,而內容卻與燈塔工程毫無關聯。根據所調研院校的大學生和老師的訪談筆者了解到,關于燈塔工程的宣傳文章一般由學生和老師共同撰寫團委老師審稿然后再往上進行層層審核。繁復的審核程序讓擬稿人員害怕出錯,在高壓的態勢下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寫稿者的積極性,最終導致出稿的文章都具有千篇一律的形式和不“接地氣”的內容。這些不靈活的操作堆砌起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燈塔工程在基層推廣的深度。
(三)各高校對燈塔工程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在實地調研的8個廣州高校中,共統計線下宣傳板共241塊,僅有4.97%(N=12)的宣傳板刊登了有關燈塔工程的內容。而其他方式的線下宣傳工作也是不盡人意。以廣東工業大學為例:一學期內召開的關于燈塔工程思想引領的宣講會僅有一次,且參會的大學生人數一般少于50人。高校是宣傳工作的主體,燈塔工程能否成功落地與高校的宣傳工作是否做到位緊密相關。但在現階段高校對燈塔工程的宣傳工作還不夠重視,對燈塔工程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缺乏戰略性的認識。高校的傳播工作沒有建立起領導核心,沒有統一的協調調配和權責不明的現狀,導致現在有些單位隨意糊弄,只做表面工作。可見,主體沒有發揮好相應的功能,也難怪作為客體的大學生群體不能高質高效的吸收燈塔工程的精髓。
三、基于燈塔工程傳播工作的改進方向及思考
(一)引導大學生主動參與燈塔工程建設
燈塔工程作為廣東省大學生思想引領行動應當貼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性,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傳播燈塔工程,避免“一刀切”的自上而下的單向傳播方式和行政命令式的生硬宣傳套路,減少大學生思想上的厭倦和抗拒。在校園內嘗試運用多元的傳播方式,以文化活動為載體,將燈塔工程的內涵融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如多舉辦有關燈塔工程的征文、攝影和趣味知識問答等比賽并充分利用校園內的板報和廣播等媒介鼓勵大學生參與進來,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營造良好的思想氛圍,讓燈塔工程的傳播變得有趣起來,提高大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潛移默化的引導他們接受燈塔工程的熏陶。讓燈塔工程和大學生的日常活動相交融,使其在活動中汲取燈塔工程的思想精髓。
(二)優化燈塔工程傳播載體
(1)擴大線上宣傳渠道
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截至2018年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8.29億,全年新增網民5 663萬,互聯網普及率達59.6%,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在當下,移動互聯網主導地位愈加強化,新媒體已經強勢崛起。與以往的我說你聽、由上到下、從點到面的單向媒介傳播不同,現在的傳播更趨向于雙向多點傳播、互動式裂變式傳播。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不僅人人都是聽眾、觀眾,而且個個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生產信息、傳播信息。而生于網絡時代的當代大學生已經建立起屬于他們的新媒體接觸習慣。因此要想增強燈塔工程的宣傳效果,就需要根據大學生的媒體接觸習慣分配媒體資源,不能僅在單一的網絡平臺上進行宣傳,各級團委需要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學習利用多元的移動網絡平臺推廣燈塔工程,不斷創新傳播渠道,提高燈塔工程的曝光率,提高燈塔工程的在各類紛繁混亂思想中的競爭力。
(2)優化燈塔工程推廣內容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不同傳播媒介的繁榮發展,除了文字以外,當下還有許多深受大學生歡迎的其他形式,如新興的抖音短視頻和喜馬拉雅廣播。各級團委首先要聚焦做好“融合”這篇大文章,改變單一的文字傳播策略,合理運用不同的媒介形式,加快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優化流程,建立全媒體內容,生產整體框架,將分散在報、臺、網、端、微等平臺的采編力量集中起來,建立“一個進口、多個出口”的信息資源采集和編發流程,健全燈塔工程傳播的形式。
原創內容的建設是提高燈塔工程的內容點擊率的關鍵,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要給予擬稿者適當的自由,讓其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大學生的新媒體接觸偏好和各級團委自身的實際需求,量體裁衣,著力打造適合各級團委傳播的內容。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點是增強內容的趣味性,現在的大學生思維活躍,照本宣科和一味的說教只會將他們推遠。在傳播思想的過程中要始終尊重大學生的思維意識,用科學的傳播規律去吸引大學生的目光,從而提高內容點擊率。
(三)各單位要端正推廣燈塔工程的工作態度,構建燈塔工程推廣工作小組
高校是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黨的意識形態建設,以及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大學階段更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個重要環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而燈塔工程作為廣東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行動,卻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一些單位對燈塔工程的宣傳和推廣工作態度敷衍,責任感不強,工作表面化、形式化,面對上級的要求只是應付了事。如果要加強燈塔工程對大學生的思想引領作用就必須改變這種現狀,各級團委要深刻意識到意識形態工作對黨和國家的重要性,切實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端正對燈塔工程推廣工作的態度,并自覺學習燈塔工程的內容,各級團委要先自己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像燈塔一樣引領他人。有了良好的態度,還要有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構建燈塔工程推廣工作小組,有利于讓各級團委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落實宣傳工作的具體職責,明確燈塔工程宣傳內容、載體、路徑和方法,杜絕推諉搪塞,要發揮統一領導的優勢,用千方百計去應對千變萬化,握緊拳頭、主動出擊、迎難而上,將燈塔工程的精神深入推廣給每一個大學生。
四、結語
新時代下,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燈塔工程推廣的工作也需要依時而變,不能原地踏步,要將時代優勢化為己用,緊跟時代的腳步,在困難中思考,在思考中創新,始終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燈塔工程作為一項思想引領的大工程,需要各級團委一直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燈塔工程推廣新方式,運用創新性的傳播方式去宣傳燈塔工程,讓燈塔工程為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并培育社會主義接班人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趙丹青.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共青團對學生思想引領工作的創新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3):35-41.
[2] 劉紅祿.困境與重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主體性問題探析[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9(6):67-72.
[3] 張揚.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基層團組織網絡思想引領方法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9(6):56-63.
[4] 喻菊,劉傳俊.面向“互聯網+”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20(1):22-31.
基金項目:2019年度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9088)。
作者簡介:方可怡(1998- ),女,廣東廣州人,本科,廣東培正學院,研究方向:廣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