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輝
摘要:新時代是新媒體宣傳為王的時代。新媒體的發展呼喚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維、新理念、新策略。新媒體對進一步完善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提升高校宣傳教育內容同高校學生的契合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以新媒體思維建構高校宣傳教育創新新策略,以共享思維、用戶思維、融合思維和動態思維推動新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模式的革命性重構。
關鍵詞:新媒體思維;宣傳教育;融合發展
新時代是新媒體宣傳為王的時代。新媒體技術的深化應用,既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創造了新機遇,也并存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要堅決打贏網絡文化宣傳戰,把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轉化為文化育人的最大增量。基于此,高校宣傳部門應當以“創新思維”為工作重點,開展新時代下的思想宣傳工作,將新媒體思維融入到傳統的思想宣傳工作中去,為其賦予新的時代特征,以便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宣傳需求。
一、新媒體思維對新時代高校思想宣傳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新媒體思維,是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延伸,強調以“人”為核心,將原有的產品視角轉換為了以人為視角,一切的產品和服務等均要圍繞“人”的需求產生和運轉。以“人”為核心的特質,具有交互、共享、平等、瞬時等新特質。新時代高校將新媒體思維同傳統的高校宣傳教育工作結合,以共享思維、用戶思維等為指導開展宣傳工作,能夠有效幫助高校宣傳教育工作在新媒體時代下進行轉型,使高校開展宣傳教育的思想理念和具體方式能夠更契合當代高校學子的需求,從而保障高校宣傳教育工作開展的有效性。
(一)加快轉型,提升宣傳思想教育強度
新媒體的出現,在原本單向聯系的高校思想宣傳教育部門同高校學生之間多出一個角色,三者之間構成了復雜的關聯。當代大學生深受新媒體思維和新媒體平臺的影響,由此產生了新媒體—學生和高校思想宣傳教育部門—學生兩大思想教育傳輸關系。相比過去高校宣傳思想教育部門對學生近似“一言堂”的教育單線關系,當下的學生正處在全民自媒體的時代下,接受信息和各式思想的信息來源和信息速度躍進式上升。在新媒體時代下,傳統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中諸如教育邏輯片面、處理方式單一等弊端顯露無疑。新媒體時代的重要特征是開始以“人”為核心,因此衍生的一系列產品和服務均是將用戶看作是設計的唯一指向,充滿了強大的互動生命力,相比之下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則要無趣許多,仍舊是以傳統的單向灌輸方式。從宣傳工作的初衷和主旨來看,新媒體思維無疑是更符合宣傳工作開展要求的。新媒體思維融入傳統的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中,使單線單向的思想教育工作變為互動性質的雙向聯通的新型工作方式,將原本單一的高校宣傳思想教育體系以及職能向著綜合方向發展,例如作為高校學生的服務型、專家型平臺等,從而保障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開展的權威性和主動性。
(二)創新理念,提升宣傳思想教育效度
新媒體時代下,無論是信息的獲取范圍還是信息的獲取速度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高校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無時無刻不處在海量的信息包圍之中。這些信息內容中既有健康向上,有益思想進步、學習提升的內容,也有血腥色情等糟粕內容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對一些缺乏信息甄別能力和一定自制力的高校學生會造成負面影響,不利于他們的身心成長。即便是能夠對信息進行甄別,選擇瀏覽健康向上有益的內容,由于信息的范圍廣、數量多,部分學生缺乏足夠的歸納總結能力,也無法對信息進行系統化的規整,長期處于“碎片化”的學習中,不利于對知識的掌握。總之,當下的高校學生對缺乏引導的新媒體信息無法做到準確判斷和善加利用,部分學生還因長期接觸不良信息而沉迷其中,淡化了自身的社會責任,價值觀也逐漸開始偏離主流普世觀,進而對高校宣傳思想教育部門倡導的內容相抵觸。
缺乏引導的新媒體信息獲取和傳統的高校宣傳思想教育都在一定程度上與當前高校學子的思想進步和學習提升不相匹配。因此需要以新媒體思維引導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的變革,有機地將共享、開放、共贏等理念融入到高校宣傳教育工作中,可以有效改善高校傳統思想宣傳教育模式,以更貼近大學生的語言風格和宣傳形式等,開展對高校學子的思想宣傳工作,摒棄過去“嚴肅公文”“獨白”式的宣傳風格,既要有重要內容的傳達和輸
出,也要實現形式和風格更為受眾所認可。高校宣傳教育工作以新媒體思維為指導,將傳統的工作形式同新媒體內容形式相融合,可有效發揮新媒體的隱性教育功能,在受眾足夠接受和認可的前提下,將高校宣傳思想內容傳達到位,保障宣傳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及時地將高校學子的普世觀撥回正軌。
(三)拓展資源,鞏固宣傳思想教育陣地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人都可成為媒體源,因此無論是信息的獲取還是信息的內容豐富程度均比過去有了飛躍式的進展。基于這一背景,高校宣傳部門應當積極拓展宣傳思想教育陣地,將既有的紙媒、廣播等宣傳思想教育陣地同新媒體教育陣地相融合,發展成當今主流的“高校融媒體中心”,打造出宣傳內容多種形式輸出的大格局宣傳陣地。以新媒體思維融入到傳統的宣傳思想教育陣地中,可有效打破宣傳思想教育“信息孤島”的閉塞局面。此外,宣傳思想教育內容的加入,還能積極引導新媒體開展的方向和基調,實現高校思想性、服務性和宣傳性高度統一的新型融媒體宣傳教育平臺。通過該平臺,學生既可以完成思想教育內容的學習,也可以完成校內與學業相關業務的辦理。通過將宣傳教育平臺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掛鉤,使新媒體時代宣傳思想教育工作平臺成為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將更加有利于拓展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開展的廣度和深度。
二、新媒體思維向度下新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新策略
共享性是新媒體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征。基于網絡的共享性,高校學子能夠在新媒體平臺上獲取全新的思維理念和知識內容。新媒體共享性也是新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生長點。為此,高校應著眼于改變傳統的宣傳思想教育工作現實,將新媒體思維中的共享特質融入到新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中。
(一)以共享思維助推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開展
首先,由高校宣傳部門牽頭,引領校園各部門共同建立一個全體參與的協作型和智慧型思想教育宣傳共享體系。該共享體系包含宣傳思想教育內容的慕課、網絡直播、素材內容庫等內容,通過該共享體系和平臺的建設,高校師生可以從該體系中自由獲取所需的宣傳教育資源、社科文化資源以及其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其次,構建共享和互動性的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平臺,不能僅僅局限于線上內容的豐富與建設,應當打破線上與線下宣傳思想教育工作的界限,深入到線下師生的學習和生活當中,深入了解他們的學習、就業、考證、思想困惑等一系列的情況,之后根據反饋的情況量身打造線下和線上各部門聯合組織的思想教育宣傳活動,為廣大師生切實排解思想和生活學習上的困境難題。
(二)以用戶思維發展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提升高校師生粘性
新媒體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是因為新媒體時代由過去的產品和服務為核心的準則,變更為了當前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準則。也就是說,用戶是設計和建設一切產品和服務的核心,一切要以用戶的需求為準。正是因為能夠緊緊貼合用戶的實際需求,產品和服務才能對用戶形成極強的粘性,從而能夠持續地產生收益。
將新媒體思維應用到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中,同樣要轉變過去以高校宣傳部門為核心的工作態度,不能再是“我想發什么,你就得聽什么”的工作態度,要基于高校師生實際需求進行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內容的斟酌與編排,需要采取大學生更加喜愛、更感興趣的方式加強平臺與受眾之間的對話,從而使宣傳教育能夠在不斷的互動過程中實現符合甚至超過預期的教化效果。觀察和調研當代大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及實際的需求點,從這些內容出發進行宣傳教育信息內容的設計和輸出,如此才能夠讓受眾在接受內容之后深感“有趣”“有用”,并表示會“持續關注”。
在新媒體時代下,一個曾經較為冷僻的詞匯開始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那就是KOL——意見領袖。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人人都可以通過新媒體發聲,因此出現了一些行業方面的意見領袖。網絡傳播中,這些網絡大咖的意見和觀點更易于網民接受。高校宣傳教育部門在新媒體思維向度下的一個工作目標是致力于將自己打造成為能夠代表廣大師生態度的KOL,并對熱門事件、日常生活等進行發聲。取得這樣的身份后,日常開展思想宣傳工作將會事半功倍。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思政教師徐川,便是新媒體矩陣中一個異常火爆的意見領袖。通過新媒體平臺,徐川老師以用戶思維為核心,摒棄過去傳統的說教模式,以朋友交心的方式在新媒體上向眾多師生傳遞著富含正確價值觀導向的內容,將大道理與自身經歷、故事等融合講述,以平等姿態對話青年學生群體,正是這樣“有趣”“有理”“有價值”的內容輸出,令徐川老師收獲了千萬級的關注。此時的徐川老師再通過平臺進行思想宣傳教育工作在擴大了受眾范圍的同時,也更加令人信服,取得了巨大宣傳成效。
(三)融合思維為高校宣傳教育工作提供廣闊平臺
在新媒體時代下,傳統紙質媒體與廣播音頻媒體同新媒體的結合是大勢所趨,通過多種宣傳形式的融合,將同一源頭同一內容進行不同形式的輸出,擴充和擴大學生思想教育互動交流平臺,以融媒體方式進行傳播,以全新的綜合媒體矩陣為陣地,成為當前高校宣傳教育工作擴大宣傳范圍和途徑的不二之選。
在進行多種形式的宣傳平臺和方式的融合時,要把握幾項基本原則。第一,注重導向性融合。融媒體和綜合媒體矩陣的組合目的是為了宣傳和弘揚正確的價值觀導向,為了鞏固高校思想宣傳教育陣地。因此在融合的過程中,要注重提升校園全媒體的傳播范圍和影響水平。第二,依據廣大師生們的應用需求,實現多元化的融合。將包括QQ、微信、人人網、公眾號、百家號、大魚號、宣傳客戶端等在內的多種內容輸出平臺整合,打造成全新的媒體宣傳矩陣,以滿足不同應用喜好的學生的需求。第三,高校宣傳教育工作平臺的融合,并不只是簡單的做“1+1=2”的工作和將不同形式的內容平臺融合,而是要在新舊媒體融合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合到一起的是內容平臺和技術平臺,指導融媒體和媒體矩陣的核心是以學生為根本的新媒體創新理念,并通過內容載體的升級,實現宣傳思想教育工作的創新。在傳統的內容輸出體系之外,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內容向受眾進行全方位的傳達,同時建立互動區,方便廣大師生完成積極自由的討論,從而在內容傳輸范圍擴大的基礎上,形成學習和討論一體化的新型思想宣傳教育大平臺。
(四)動態思維掌控高校宣傳教育工作的主動權
新媒體思維向度下的高校宣傳教育工作并非一潭死水,要以動態性的思維指導日常的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動態性思維在高校宣傳教育工作中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第一,重視反饋,并及時更正。日常開展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不能一味的傳輸內容,也要定期進行教育結果的反饋,并對反饋結果進行討論和研究,針對某一階段開展的高校思想教育宣傳工作進行弱項改強,使之能夠更加符合新媒體思維向度下的傳播模式,能夠更加為受眾接受。第二,宣傳內容輸出要“快而準確”。新媒體時代下信息獲取速度變快,針對國際時事熱點或者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高校宣傳教育平臺與其他新媒體平臺并無二致,在保障內容足夠優質的前提下同樣要講求內容輸出的“快”,通過快而富有觀點的內容輸出,能夠在諸多新媒體平臺中搶占有力位置,獲取話語的主動權。第三,內容輸出著眼于細微之處,避免“口號”空泛式內容輸出,以小而精簡的故事體裁、情感體裁等入手,走入師生內心深處,綜合運用蘊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內核的網絡文化內容、網絡潮流話語和網絡交互技術,建構傳播正能量和弘揚主旋律的高校宣傳教育平臺,占領陣地,掌控主動,贏得先機,實現網絡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俞婷.新媒體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機制創新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1):37—40.
[2]劉偉.提升高校輔導員宣傳思想工作能力的路徑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20—22.
[3]熊瑋.新媒體時代加強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創新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10):33—35.
[4]袁貴仁.把握大勢 著眼大事 努力做好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5,(2):1—3.
[5]楊龍波.意識形態視域下高校宣傳干部隊伍建設論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8):69—71.
編輯∕李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