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泳欽 郭愛東
摘要:文章基于產出導向法理論的師生合作評價(TSCA)環節,提出了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教學評價模式,并結合教學實例分析了評價模式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和學習行為的影響,使學生在數字化時代進行有目的的、高效的英語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評價能力。
關鍵詞:師生合作評價;教學模式;大學英語
隨著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的下達,各類高校都在推進特色發展、分類發展。很多高校進行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如按學生水平區分的分級教學,按通識英語、學術英語等區分的分類教學,但無論哪一種教學轉型,進行線上線下(O2O)相結合的大學英語課程建設是大勢所趨。而課堂評價是判斷大學英語O2O課程改革是否有效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一環。因此,在語言學習中,基于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師生合作評價(TSCA)環節,分析“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和學習行為的影響,可以達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效果,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評價能力。
一、師生合作評價(TSCA)
(一)TSCA的理論基礎
文秋芳教授團隊提出的“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POA),是針對我國外語教育現實問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理論。該理論以“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和“全人教育說”為核心理念,涵蓋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和選擇性學習的假設,該理論強調教師的中介作用,提出在教學過程中要有力實現驅動、促成和評價(文秋芳,2016)。本文運用的師生合作評價(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簡稱TSCA)是POA教學過程的最后一環,教學實例的評價對象是大學英語教材中與單元話題相關的產出任務,評價主體有教師、學生、機器自動評分等,評價環節的具體實施主要體現為TSCA課前準備、課內實施和課后活動。
(二)TSCA的作用
首先,TSCA突出了教師的引領作用,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也不乏評價環節,但往往流于形式,教師只是簡單地留下評語或記錄學生的測試成績。TSCA要求教師事先選取評價的典型樣本,而后引導學生逐步進行個人、小組和團隊評價、全體成員合作評價。
其次,TSCA促進了語言目標和交際目標的達成。TSCA的評價點聚焦于這兩個目標,在課前、課中和課后檢驗語言的習得情況,如檢驗詞匯、句子、段落、篇章和語法的掌握程度等;同時,也會評測實際溝通的有效性,如說話人是否正確向聽話人表達了其會話含義、態度、理念和情感等。學生通過TSCA活動的展開,明確評價要點,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
最后,TSCA實現了以評促學和以評促教。學生通過自我剖析、對他人點評以及接受他人的評價意見,切實做到了以評促學,取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教師結合學生對評價點的語言表達和學生彼此的交流溝通,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動態以及其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進而調整教學內容,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基于TSCA的大學英語O2O課堂教學評價模式
TSCA已經在諸多大學的英語課堂中得到踐行,本文中提出的模式,以筆者所在的哈爾濱理工大學為例,聚焦于在信息化時代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中如何切實有效地展開課程評價。
(一)課前線上評價
鑒于我校大學英語授課學時縮減,故而學生每次課前都有線上平臺任務需要完成,如書面表達、口頭表達、微課學習、課前小測、課前問卷等。
對學生而言,線上評價將個人評價和同伴互評相結合。以在線作文為例,比如撰寫關于中國電影文化外譯的看法,首先要進行個人評價,學生在網上提交作文,然后根據自動評改系統的反饋進行自評和同伴互評。課前的同伴互評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每位學生按系統指定批改他人作文一篇,指出錯誤并按評分標準打分,從而進行思維拓展,思考自己與他人寫作的異同之處;二是根據同伴的自評、咨詢和討論,對同伴的課前學習成效給予評價,做記錄并反饋給教師。
對教師而言,課前線上評價,教師從大數據中得到諸多數值作為參考,如機器評分、學生自評修正次數、學生互評分數、錯誤分布情況等,進而進行微觀評價;同時借鑒學生互評手記,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學習薄弱點,給予宏觀評價。根據TSCA理念,教師的課前準備是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的重要一環,應準確選出能有效實現教學目標的典型樣本設計練習,不求全方位點評,但求重難點突出,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課堂線下評價
在TSCA指導下進行課堂線下綜合評價時,教師能夠借助線上手機App更快、更便捷地進行教學效果分析,并適時調整教學進度,充實教學內容,開展教學評價。
線下課堂中評價形式豐富,可圍繞典型樣本進行個人評價、同伴互評、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相融合的師生合作評價。以上述課前環節中的書面表達作文為例,教師可以在課上把典型樣本和評價標準發送給學生,例如,評價標準清單:是否完成了規定的寫作任務,是否包含所要求的寫作內容,結構是否完整,語句是否流暢等。
學生自評、互評典型樣本后,在小組中溝通和交流,提出整改方案。各小組派一名成員進行3分鐘以內的評價匯報,小組其他成員可做限時30秒的補充。與此同時,有備而來的教師整合課前準備的重難點和現場學生評價結果,利用手機App發起投票和關鍵詞討論,要求學生選出評價展示最好的一組(不得選取自己所在小組)。手機App中的參考數據能夠幫助教師高效地利用時間完成評價,以評促教。
在教師評價后,通過手機App隨機選人功能,讓一名或幾名學生分析師生合作評價結果(例如是否同意整改方案,理由是什么),抽樣檢測語言目標的達成,以便明確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重難點。典型樣本的師生合作線下評價,實質上經歷了對樣本的個人、同伴、小組、教師和師生合作的五次加工。繼而讓學生完成手機App中教師在課前準備好的練習任務,使學生再一次明確課程學習要點,強化運用所學知識。在線平臺的數據反饋,有利于師生查漏補缺,完成課堂線下評價,以評促學。
(三)課后線上線下評價
基于上述對典型樣本的評價,每位學生再次修改個人作文,完成線上產出任務。該環節以線上同伴互評和線下小組評價為主,教師評價為輔。在TSCA理念指導下,學生已經通過教師在課上的引領對典型樣本進行分析,對于個人最終產出任務已有借鑒參考的樣本,評價過程亦可以舉一反三。同伴互評,要對比同伴課前和課后產出任務的異同,并記錄評價心得。各小組分別自行組織線下討論,并做文字記錄和拍照留念,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做視頻記錄。每組推選一個優秀作品,附上推薦評語分享給全班同學。教師在學生的線上線下評價完成后給予點評,同時開啟手機App上的投票、問卷、討論和反饋功能,以便為今后的產出任務和評價活動提供參考意見。
(四)大學英語O2O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的影響
根據對學生的訪談和問卷調查,可知我們采用的基于TSCA的大學英語O2O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和學習行為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對學習動機的影響
外語學習需要學生的內部心理過程進行配合,即基于具體的目標,發自內心地產生學習興趣。大學英語O2O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為學生營造了沉浸式的英語學習環境,在課前、課中和課后保持個人、同伴和小組的溝通交流,讓學生真正地習得和運用語言,從外部環境著手強化學習動機。隨著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學生對外語學習的追求不再單純停留在語言學習階段,而是更加關注文化和思維的學習。這樣,內部的追求反作用于外部溝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學生會努力實現語言目標和交際目標。
2.對學習方法的影響
信息時代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線上平臺的大數據測評結果可以幫助學生找到欠缺的詞匯、語法、句式等,達到有效輸入,積累必要的語言知識,達成語言學習目標。在學習方法上,除了傳統的背誦、默讀、速度、筆記等,在信息時代的推動下,學生能夠利用線上和線下評價,積極積累知識,進行有效的語言表述,而且探索世界、拓展視野、豐富個人想象。通過教學實踐發現,以評促讀實現得較好,學生通過閱讀,積極思辨,合作探討。但隨著網絡的普及,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的因素也隨之增多。師生在利用線上資源的時候要注意進行自我監控和外部監控,保證學習效率,培養正確的學習觀。
3.對學習行為的影響
大學英語O2O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為學生規劃了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在評價過程中,學生也從最初的對語言的微觀評價,逐步轉向蘊含責任、愛、勇氣、尊重和信念等方面的評價,正確傳遞觀念,使學生不忘初心,塑造健全的人格。在具體行為實施中,學生也樂于從經典故事、戲劇詩歌、名人演講和時事新聞等中去學習詼諧幽默、生動優美、內涵豐富或準確鮮明的語言來充實自我,完成產出任務。
三、結語
基于TSCA理念提出的大學英語O2O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和學習行為均有積極的影響,提升了學生的評價能力、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為學生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溝通交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Yongqin W.,Mingming H.,Fei L.Teaching Effect of College English Based on Cloud Class Platform[A].Liu S.,GlowatzM.,Zappatore M.,Gao H.,Jia B.,Bucciero A.,eds.Lecture Notes of the Institute for Computer Sciences,Social Informat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C].e-Learning, e-Education,and Online Training,2018.
[2]賈瑋.基于APP的交互式英語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9,(21):103—105.
[3]劉丹.英語議論文寫作的評價維度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2):70—71.
[4]王泳欽,林意新.信息化時代任務型語言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203—206.
[5]文秋芳.“師生合作評價”:“產出導向法”創設的新評價形式[J].外語界,2016,(5):37—43.
編輯∕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