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志
摘 要 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在高等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可以為師生雙方提供便捷的數據管理方式以及良好的溝通和反饋,這種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但系統缺乏統一的規劃和設計、開發及使用效率低下以及沒有合理的績效評價機制等問題,導致信息化系統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 高校 學生管理 信息化 問題 對策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rovide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 convenient data management and good communication and feedback,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 management. However, the lack of unified planning, design,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system is inefficient, and there is no reasonabl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 information system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Keywor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 management;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blem; countermeasure
0 引言
高等院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在學生的學籍管理、安全保衛、招生就業、考試管理等多個方面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理念方面的缺失以及資金技術投入不足等情況導致高校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暴露出缺乏統一規劃、開發及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只有分析原因并找到對應的措施才能為師生提供更好的信息化服務。
1問題分析
1.1 缺乏統一規劃
高等院校通過信息化、數字化的方式開展學生關注力工作可以數據的填寫、保存以及更新等方面取得良好的便捷性,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信息化的平臺與老師以及學校的其他管理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反饋機制。但是高等院校在學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設方面常常因為缺乏統一規劃而造成不同學院以及不同部門之前獨立開發與維護的局面。這種各自為戰的建設方式導致其開發的信息化系統在頁面樣式、代碼風格、各部分之間的關聯度以及數據共享等方面都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生管理工作涉及招生就業、學籍管理、教學管理、黨建團建等眾多方面因而需要信息化管理系統能夠將多種管理功能集成在一起。缺乏統一規劃必然會導致最終開發的系統在浪費大量人力及物力的情況下還不能取得良好集成性和兼容性。[1]
1.2 不能完全滿足使用需要
其一,高等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往往由于招生規模的變化、人才培養方向的調整以及學生管理方法的變化等原因逐漸產生出新的應用場景。如果不對學生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進行升級和改造就難以有效地適應學生管理工作的變化及其新的應用場景。不少學校在信息系統建設完成之后就在后續的升級改造方面缺乏足夠的動力,從而造成其系統不能完全滿足使用的需要。其二,有些高等院校在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升級過程中沒有對各個部門的管理需求進行充分調研進而造成其系統設置的場景不能完全滿足現實需要 。[2]
1.3 開發及利用效率低下
學生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需要開發人員在進行充分的需求調研之后對其系統進行整體的規劃從而促進系統的開發機維護效率。但是各個部門各自為政的情況導致其開發的系統在學生信息方面不能實現互聯互通,極大地降低了軟件開發的效率且在后期使用和維護中也非常不方便。例如,不同部門開發的系統往往都需要在學生登錄上去之后對其身份信息進行識別,如果每一個部門都建立一個自己的學生身份信息的數據庫以及身份識別方案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和效率的低下,完全可以讓各個部門公用一套身份信息的存儲系統且每次識別學生身份時都從這一套系統中讀取數據。
1.4 缺乏信息保護
理念及制度方面的缺失導致不少高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沒有將學生信息的保護當作一個重要的設計考量。例如,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沒有將系統的安全防護水平進行有效的規劃和設計,而僅僅是依靠一些非常常規的安全防護措施來維護網站的安全及學生的信息,而這種程度的安全防護水平對于一些網絡黑客難以起到有效的防護。另外,有些系統在開發過程中沒有根據用戶的角色設置合理的權限從而也有可能造成學生的信息泄露。此類問題的發生并不是因為技術上達不到,最主要的問題是在相關信息系統的設計和開發階段沒有將其考慮進去。 [3]
1.5 缺乏績效評價
有不少學校在開展學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時沒有對系統的效率以及師生的使用情況進行有效的績效評價,這種管理模式會導致系統的使用情況得不到有效的反饋且其后續的維護和升級也會因此而失去目標。通過績效評價的方式對信息系統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發揮的作用進行考核并以此為根據對系統進行升級或者優化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措施。
2對策措施
2.1 理念更新
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在主持信息系統的開發及維護過程中應該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對系統的設計進行有序地規劃,并且從觀念上對學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設提高認識。首先,學生管理工作涉及學籍管理、教學管理、安全保衛、黨建團建、招生就業等多個方面,學校在進行信息化系統的建設過程中應該從全局出發對系統進行統籌設計和規劃從而避免各個部門各自開發造成的資源浪費、功能重疊、兼容困難等問題。其次,在信息系統的建設過程中應該通過充分的調研來設計出符合實際需要的場景并在學生信息的保護以及系統績效評價方面進行足夠的規劃和設計。最后,隨著學校招生規模的擴大、管理方法的變化以及其他情況的發生,信息化系統可能不能夠完全適應這些變化進而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造成負面影響,因而需要在后續的管理中不斷對系統進行優化和升級 。[4]
2.2 優化組織結構
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統建設中經常會出現不同學院、不同部門之間各自開發自己的系統且相互之間在信息共享、系統兼容方面做得都比較差。這一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學校的管理者改變原來的工作理念,還應該設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對相關工作進行統籌管理從而做到工作職責落實到人。首先,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成立專門的工作組織來具體負責信息化系統的信息收集、系統設計,不同部門以及不同的學院里也應該由專人對各自的學生管理需求進行匯總和分析并上報到校級的工作組。將建設工作統一到一個組織機構下來管理有利于將后續的設計和開發工作進行統一安排。 [5]
2.3 優化流程
通過信息系統管理學生工作實際上就是將工作內容以流程化的形式內嵌在軟件系統中。一方面,系統設計得過于復雜會導致管理者和學生在使用過程中難以獲得良好的體驗進而有可能降低系統的使用率。另一方面,系統流程設計如果不能完全滿足管理工作的需要也可能造成系統作用效率的下降。從軟件設計和開發的角度來看,對系統的流程進行優化既可以降低開發和維護的成本又可以為師生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例如,在業務流程的設計中盡可能對不同部門、不同院系的共性進行提煉從而有助于設計出信息共享的系統,如果各個部門和院系都提出一套功能差異很大的業務需求就會大大增加系統的復雜性并對維護升級工作形成挑戰。
2.4 技術支持
首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學校在相關的硬件方面給予足夠的投入。例如,有些學校在飯卡充值的過程中還需要相關人員收取現金然后再通過機器讀卡充值,學校可以從商業公司中尋求更好的、更加便捷的解決方案,可以將微信、支付寶之類的無現金支付方式引入到相關的充值活動中從而避免學生排隊的問題。其次,有些高等院校本身具有很強的理工科專業優勢因而可以將其自己研發的技術應用到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中。例如,學校可以利用自行開發或者商業公司開發的物料網技術在學校的食堂管理、圖書館管理、宿舍樓安全管理方面發揮作用。最后,在學校的各種宣傳工作中就可以利用現在非常流行的新媒體技術來開展工作。
2.5 開展績效評價
開展績效評價是檢驗高校的信息化系統是否能夠滿足學校發展的需要以及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需要。第一,在績效評價中首先要將信息化系統中的基礎設施使用情況作為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例如,校園網的覆蓋率、網絡故障率、網絡速度以及信息系統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覆蓋面和普及率等。第二,學校應該對信息系統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使用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最主要的是通過績效評價活動對其在日常管理中發揮的作用以及存在的不足進行全面的把握進而對系統進行優化進而避免其淪為一個華而不實的工具。
3 結束語
社會進步的發展方向決定了高等院校必須重視利用信息化技術來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信息化系統在統一規劃、實用性、信息共享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需要從思想觀念、組織制度、流程設計等方面對其進行優化。
參考文獻
[1] 謝雨初,俞磊,劉文龍等.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信息記錄材料,2019(3):151-152.
[2] 顧學會,倪冬梅.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園,2017(22).
[3] 楊欣欣.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對策[J].明日風尚,2018(13).
[4] 劉菁.淺談高校學籍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蘭臺內外,(09):8-9.
[5] 蔡茂.新時期加強高校學生就業工作信息化建設的分析[J].人力資源管理,2016(1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