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讓草
【摘要】信息技術不僅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也給提高教學質量產生積極作用。如果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圖、文、聲、像、影并茂的特點,就能把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數學問題轉化為學生容易接受的直觀、具體。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興趣,也有助于提高學生數學整體水平。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5-0136-01
信息化的今天,課堂教學中巧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體現。信息技術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圖像能做到動靜結合,在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它能充分發揮圖、文、聲、像、影并茂的特點,把教學中具有抽象性而又難表述的知識,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能巧用信息技術,不僅能突破疑難知識的教學,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
一、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特點,巧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使學生視聽并舉,身心投入,把學生的心理調到最佳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積極地去探索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上《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在練習時老師就巧用了信息技術,把要口算的題目巧妙地設計在一個帶有靶心的射箭盤里,只要答對了,整個口算過程孩子們都興致盎然,熱情高漲,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又如我在佛山市南海區聽上海市特級教師潘校長在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這一課時,他先用信息技術出示了這三個圖:然后教師問:“假設有三個小孩都以相同的速度從各個圖中的一點沿著它們的邊同時出發,誰最快回到原來的地方?”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了,提出了各種問題和說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老師運用信息技術課件進行演示,演示完后很多孩子問“為什么會怎樣呢?它與什么有關系?”課一開始教師就巧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把學生置于“惑”的求知狀態中,使學生問從心起,帶著困惑學習知識就會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刻。
二、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現在的學生,習慣了以自己為中心,不懂得與人合作,常使他們發揮不了的應有智慧。例如在觀摩學習“簡單的統計”這教學案例時,老師就巧用信息技術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下面是這節課的教學片段再現:師:今天某服裝設計公司的調研員帶來了一份“同學們喜愛的校服顏色表”,要求同學們幫助記錄在某校門口放學時同學們穿衣服的顏色(這里有2分鐘的視頻),看看哪種顏色是同學們最喜歡的?以便根據同學們的需要來制定校服的顏色。全班同學一聽來勁了,急忙催老師快播放視頻。2分鐘的視頻很快就播放完了,同學們一下子沒了剛才的高興勁,嘴巴不停地嚷嚷:“太快了,太快了,人多顏色又亂!沒記錄完!”師:為什么沒記錄好呢?生:人太多顏色又亂!又很快!師:那有什么辦法?生:可以把視頻重看幾次!師:如果這是現場,能重看嗎?全班:不能!師:那還有什么好辦法?(同學們一下子嘰嘰喳喳議論開了,不一會兒就有許多小手舉了起來:老師我有辦法!)生:(手舉得最高的同學)老師,分工合作!即把六個人分成一個小組進行,一人記一種校服的顏色,這樣就不用記這么多了。師:你們同意他的意見嗎?
(匯報上來的結果幾乎一樣)師:同學們,在當今的社會中,單靠一人的力量很多事情是完成不了的,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配合,取長補短,俗話說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同學們能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三、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思考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的學生問題意識,巧用信息技術,科學地設計問題情境,把需要學習的知識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而又有懸念地用信息技術呈現出來,打破學生的認知平衡,使他們不得不疑,不得不問,從而培育學生的問題意識。如在教學《圓的周長》這一課,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小山羊進行100米騎車比賽的動畫場景:三只小山羊所騎的車輪大小各不相同,它們誰會贏呢?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中,產生猜想,誰會得第一?它除了跟速度有關外還跟什么有關系?通過設計這樣的情境,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啟迪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他們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就會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四、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后進學生
在數學教學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后進孩子,這些孩子雖然在學習和其他方面不如他人,但在體育方面卻幾乎都是高手,我們要巧用信息技術,抓住這些孩子的長處和閃光點,結合學科教學,用心感化他們。如我班小畢是一個非常調皮搗蛋的孩子,不但擾亂課堂、捉弄同學、還經常打架、不做作業,同學們都不愛跟他玩,他一個人孤零零的。但他的體育非常了得,經常囊括學校了各個項目的冠軍。了解到這個周五恰好是區運會,他有2各項目代表鎮參賽,當天我偷偷請假帶上攝影機把他比賽的颯爽英姿拍了下來,利用周末時間做好了PPT,并在學習《反比例的意義》時播出,使同學們在體會當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是如何成反比例的同時也讓同學們見識小畢同學為校爭光的風采。只見400米接力比賽開始了,小畢同學在最后一棒,當看到小畢同學出現在鏡頭前時,全班同學都很驚訝,但隨著比賽的進行,每個同學都從驚訝到屏住呼吸,只見小畢同學從接棒時的落后就咬緊牙根奮起直追,終于在沖刺前超過了其他人,這時課室掌聲雷動,可由于用力過猛,小畢同學摔倒了!這時,旁邊幾個同學馬上叫他掀起褲腿看看受傷情況。我看到小畢同學淚流滿面,他沒想到老師會如此的關注他,同學們會如此的關心他……從此,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小畢:早到的他會把課桌擺得整整齊齊;同學不舒服他第一個上前問候并跑去告訴老師;課室能看到他請教其他同學的身影;值日工作做得一絲不茍;成績也在慢慢的進步……
總之,信息技術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樂于接受新知識,發掘他們的各種潛能,也給教師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間。
參考文獻:
[1]楊金權.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改革[J].時代教育,2014(18).
[2]秦會梅.淺談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課程整合[J].新課程(中旬),2011(12).
[3]蔡一軍.試論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