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翔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翻轉課堂模式運用而生,并走進小學教學中,對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基于此,本文站在小學美術教學的角度分析,簡要談一談翻轉課堂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可以豐富教學的過程,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小學;美術;應用策略
引言
在小學教學中,美術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多是站在教師本位的理念開展的,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素質教育提出之后,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又一次受到了沖擊,亟需轉變傳統的模式,以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效果,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恰好可以轉變這一教學現狀。在該模式中,教師不再占據主動地位,而是要遵循“學生本位”的思想開展教學。運用翻轉課堂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可以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美術教學的效果。
1.短視頻導入,引導學生課下自主探究
翻轉課堂模式中,可以借助微視頻導入教學,引導小學生先在微視頻的引導下自主學習知識點,并熟悉其中地內容,幫助學生在學習和探索中了解不同的知識點,在多角度分析和引導中,幫助學生探索知識的深刻內涵。借助短視頻方式,更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當學生結合自己的需求直觀地理解小學英語的內容之后,學習積極性自然而然會得到顯著提升。在這一階段,一方面,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分析,確定本堂課的微視頻,并附加導學內容引導學生,從而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另一方面,還需要為學生布置預習作業,要求學生及時反饋預習中不明白的知識,這樣才更利于教師結合學生的狀態引導,豐富教學的內容,提高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學習《基本結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中國結的多種基本結法提前做好課件和視頻,并將這些內容通過網絡平臺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本節課相關的視頻,并結合視頻中的問題思考。通過自己歸納重點并記錄下來,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視頻中生動形象展示的方式,更利于學生理解相關的知識點,并在理解和探索中,產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拉近學生與美術之間的距離。
2.小組合作交流,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在觀看完導入視頻之后,教師不必急于為學生答疑解惑,而是要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交流探索學習中不明白的地方。在課堂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探索和思考能力的培養,并關注學生的狀態,為學生創造發言的機會,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闡述分析交流的內容和結果。在生生交流的過程中,更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交流探索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例如,在講解《黑與白》的時候,由于學生對這些色彩的感知斌故事和深刻,因此,在導學階段就在視頻中為學生講解了黑與白圖形的創作靈感,并指導學生使用學過的圖形表現不同的圖形。雖然才喲工作呢和楊的房還是比較抽象,但是站在美術教學的視角進行黑白轉換,更利于學生感受黑與白圖形之間的不同功能,并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在這一階段,難免會有學生覺得學習起來有些困難,于是,就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交流探究。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走進小組,監督學生,避免學生出現開小差的情況,最后,教師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探究結果進行總結。然后結合學生的表述,針對性地給出意見,從而豐富傳統的課堂,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教師總結引導,打造高效翻轉課堂
教師總結引導是保證小學美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效性的關鍵點,也是重點。在這一階段,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微課導入階段和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的情況分析,選擇合適的角度引導溝通,講解學生們自主探索中學習比較困難,或者不是很明白的知識點。通過主動詢問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學習中的想法,引導學生自主創作分析,并結合學生的表達提出一些契合實際的建議,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教學的發展。
例如,繪畫過程中,如果引導學生以貓咪為標志物繪制圖像,那么,首先要引導學生觀察貓咪,并讓學生們探討后找出從哪里入手開始畫更加簡便。之后,結合學生的成果分析,幫助學生了解哪些地方需要調整,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等。通過這樣的方式,結合學生本位引導,更利于實現高效的教學效果。同時,在學生完成做作品之后,教師也要以賞識的角度看待學生的作品,盡量從優點出發評價,然后再指明其中存在的問題。通過這樣,更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繼而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需要教師長期實踐并不斷優化的事情。因此,教師一定要保障微視頻的質量,主動聽取學生的意見,并找出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改正。在不斷實踐、探索、反思、改進中,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小學美術翻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高曉囡.翻轉課堂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儷人:教師,2015(12):408-408.
[2]李宛夏.翻轉課堂,變枯燥為精彩——談小學美術翻轉課堂的實施[J].美術教育研究,2017(020):1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