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文
【摘 要】課堂提問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古已有之。但是在長期的應試教育觀念下,教師一般會簡單、直接地設計問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在課前精心設計提問,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反饋做出相應調整,從而讓提問切實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提問
新課標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意識到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雙向活動,而課堂提問是增強課堂互動的重要方式,其可以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加強課堂提問的設計,要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進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設計層次性的數學問題
學生之間是有個體差異性的,有學生的思維非常敏捷,知識運用能力非常強,有學生的思維卻比較遲鈍。但是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一直提問比較簡單的問題,那么就無法讓優秀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進步。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層次性的數學問題。
例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師可以讓數學基礎差的學生比較某兩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小,即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呈現多個平行四邊形,然后促使學生運用數方格以及直觀比較法,對各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小做出判斷。教師可以讓數學基礎中等的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做出大膽猜想。只要學生預習過新課,就能獲得一定的啟發,做出一定的猜想。教師可以讓數學基礎好的學生來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做出一定的驗證。學生可以通過數方格的方式加以驗證,就像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一樣。學生還可以通過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從而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加以驗證。只要學生對問題做出了正確解答,那么教師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與夸贊。
二、設計啟發性的數學問題
數學知識的系統性非常強,很多新知識都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啟發性的數學問題,能夠讓學生將學習過的知識加以內化整理,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例如《小數乘小數》,這節課旨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展開計算。學生在之前學習過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已經具備了探索小數乘小數計算方法的能力。因此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創設相應的問題情景:學校有一個長2.4米、寬0.8米的宣傳欄,現在學校要給它刷漆,問粉刷的面積是多少?學生可以結合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列出2.4×0.8的數學算式,但是要如何計算2.4×0.8這道數學算式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自主探究。學生可以運用乘法算式的等式性質,先將因數分別擴大一定的倍數,使之變成整數,然后將積縮小相應的倍數,進而學生就能求出最終的答案。
三、設計開放性的數學問題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策略來解答某一道數學問題。如飼養小組養了一些兔子,其中白兔的只數是黑兔只數的3倍,已知白兔比黑兔多8只,問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學生解題過程中,既可以設白兔的只數為x,也可以設黑兔的只數為x,然后將x代入到等量關系中,進而通過解方程,就能求出最終的答案。還有分數的實際應用題目中,也有很多題目能夠用多種方法加以解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每解決一道數學題目,都再次思考一下,是否還有更好的解決策略。
其次,教師可以做如下提問:每節課的小結環節,教師可以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整節課學習過的知識內容做出一定的總結。如學習過《解簡易方程》這節課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著總結解方程的步驟策略,引導學生用語言表述等式的性質,引導學生表達他們學習到的其他知識點等。而且教師還可以巧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結合情景圖片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如《觀察物體》,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呈現相應的物體圖形,促使學生提出與物體圖形相關的數學問題。
四、設計追問,注意教學等待
首先,是在學生的正確作答處展開追問。如這道數學問題:甲數是720,乙數是甲數的1/4,丙數是乙數的3/4,問丙數是多少?學生給出了答案135,那么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是如何計算出135的,從而促使學生對題目中的每一個條件展開分析。乙數是甲數的1/4,是把甲數當作單位1,那么乙數就是720×1/4=180,丙數是乙數的3/4,就是180×3/4=135.學生對題目計算過程的附屬,有助于學生進一步鞏固解題思路。
其次,是在學生的錯誤作答處展開追問。如關于這道數學問題:3噸鋼鐵的1/4和1噸棉花的3/4同樣重,有學生認為這句話錯了,原因是鋼鐵棉花沒有可比性。那么教師可以通過其他問題,來一步步矯正學生的思維。具體可以是:棉花和鋼鐵沒有可比性,但是棉花的重量和鋼鐵的重量是可以比較的吧?所以判斷這道題目的重要依據就是分別計算出棉花的重量和鋼鐵的重量。學生通過計算后發現:棉花的重量是3/4噸,鋼鐵的重量也是3/4 噸,因此學生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總而言之,問題是數學科目的心臟。因此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師要設計科學合理的數學問題,要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展開深入思考,從而促使學生在分析、推理、驗證、計算的過程中形成嚴謹、多元的數學思維,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代瓊芳.淺談提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18(12).
[2]林瑩.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策略[J].職業技術,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