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徐波
摘要:從2016年5月1日起,“營改增”在我國全面實施,在增值稅減稅政策上我國一直不斷完善與推進,從一開始的17%,13%,11%,6%,0%的增值稅稅率到如今的13%,9%,6%,0%的稅率,進一步落實了減稅降費政策。本文主要以浙江省海寧市為例,探究了海寧市出口企業在增值稅稅率下調下的稅負變動情況以及原因分析,得出結論出口企業總體稅負呈上升態勢,由此提出出口企業應實施的對策。
關鍵詞:增值稅稅率;出口企業;稅負;應對策略
前言
從2016年5月1日起,“營改增”在我國全面推行,國家不斷加強與改進增值稅的減稅政策,2018年5月1日,將基礎電信服務、交通運輸服務等行業和糧食、天然氣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將有形動產租賃、加工、修理修配等勞務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2019年3月,國家又進一步深化增值稅改革,將基礎電信服務、交通運輸服務等行業和糧食、天然氣等貨物的稅率由10%降至9%,將有形動產租賃、加工、修理修配等勞務增值稅稅率由16%降為13%,保證主要的行業稅負下降;并保持6%這一檔的稅率不變,但今年從4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允許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的稅負都有所下降。
稅費負擔重曾經是不少出口企業口中的“痛點”,尤其是出口退稅時間長,占用了企業大量資金,在融資難、融資貴的背景下,嚴重地影響了企業資金周轉。同時,隨著“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出口企業開始加入到國際貿易之中,增值稅減稅的相關政策對出口企業發展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那么針對出口企業是否會在這次政府給予的減稅紅利中獲得受益而對此展開的研究可謂意義重大。
一、增值稅稅率下調對海寧出口企業的影響分析
(一)海寧出口企業的發展現狀
海寧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其外貿出口規模列浙江省十強縣(市、區)行列,皮革、家紡和經編產業是海寧市的三大支柱產業,這三大產業在海寧市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度全市累計進出口總額563.15億元,同比增長16.17%。其中,累計出口506.02億元,同比增長19.31%,高于全省平均10.31個百分點,高于嘉興平均5.71個百分點,出口總量與增速均位列嘉興五縣二區首位。
從外貿出口企業來看,出口增幅的大幅提升主要依靠大企業的帶動。全市出口前20強企業累計出口222.2億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43.9%,同比增長51%,高于全市出口增幅31.7個百分點。從出口商品類別來看,出口增長主要得益于紡織品、機電高新、醫藥化工、家具及制品等的出口帶動。四大類商品累計出口分別達191.2億元、132.5億元、43.7億元和6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7.85%、35.25%、77.21%和3.47%,拉高全市出口增幅16.44個百分點。從出口市場來看,對各主要市場出口均實現增長。截止到2018年,與海寧市建立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超過200個。2018年對歐盟、美國、日本同比分別增長23.5%、6.94%和7.45%。對東盟、北美洲及拉丁美洲、非洲同比分別增長20.79%、18.16%和44.42%。1000多家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累計出口169億元,同比增長14.41%。
(二)增值稅稅率下調對海寧出口企業總體稅收負擔的影響
海寧市出口企業大多集中于從事皮革、經編、家紡、太陽能光伏的對外貿易,他們在銷售商品跨境貿易的過程中,需要采購很多服務,包括:代理報關服務、國內外運輸服務、倉儲裝卸等服務。增值稅減稅政策下,交通運輸業的稅率一直都處于降低趨勢,從“營改增”后的11%的稅率降至10%,從2019年4月1日起,又從10%的稅率降至9%。這些給出口企業提供各類應稅服務的企業的稅負及其報價機制的變化,對接受這些服務的出口企業的成本及稅負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然而,就國內運輸行業而言,絕大多數交通運輸企業在增值稅減稅政策下后稅負率并沒有下降。主要原因是交通運輸企業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相對其他行業來說較少。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鐵路、管道、公路運輸的實際成本的抵扣率需要分別達到34%、72%及51%,才能使交通運輸企業的平均稅負在“營改增”前后相差不大,但實際上這三類運輸企業的抵扣率分別只有22%、57%、30%。例如公路運輸企業的成本主要構成為:燃油耗材、道路通行費、人工成本、設備折舊費等。道路通行費和人工成本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再加上公路運輸行業在運輸過程中發生的修理費增值稅專用發票也不容易取得。據相關政策規定,只有 “營改增”之后購買的交通工具才可以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但很多交通運輸企業的交通工具大多數是在“營改增”前已經投入使用,所以相關的進行稅額不能抵扣。也就是說,在增值稅減稅政策下,交通運輸企業的稅負并沒有下降。從而導致某些交通運輸企業通過增值稅發票,向下游企業抬高國內運費,間接地將運輸成本的增加轉嫁給了出口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出口企業的稅負產生了影響,導致海寧出口企業的稅負在很大程度上并沒有減輕。
二、增值稅稅率下調對企業稅負變化的原因分析
(一)上游企業的稅負轉嫁
有些上游企業給出口企業提供報關代理、鑒證咨詢等現代服務[1],盡管可能在增值稅稅率下調政策下獲益,但他們認為出口企業可以憑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全額抵扣,從而并沒有因此降低相關中介服務費用,從而對出口企業的稅負、成本、收益產生影響。
另外,由于運輸物流企業在運輸過程中的耗材燃油、人工費用等要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十分不容易,因此,“營改增”之后國內部分運輸企業的稅負其實并沒有減輕。運輸代理企業的出口業務成本中占絕大部分的是代付的國際運輸費用,再加上國內運輸企業稅負的增加也會直接轉嫁給貨運代理公司,因此運輸代理企業的稅負無疑也會增加。最終,物流運輸企業和貨物運輸代理企業在實際貿易過程中將增加的稅負成本轉嫁給出口企業,因此會導致出口企業從事貨物出口貿易的成本有所增加。
(二)原材料價格變動存在風險
企業從供應商處取得的原材料的價格可能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較大,原材料價格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供應商在賣給企業時的價格時而穩定,時而上升,使得公司在材料成本控制方面難度加大。再加上企業對原材料的管理不夠到位,也沒有利用期貨市場鎖定長期訂單的原料價,降低因原材料價格變動而帶來的經營風險,一定程度上使材料成本費用增加。
(三)出口退稅單據處理不夠到位
“營改增”后,出口企業可以取得報關、貨運、檢測等部門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但是由于免抵退稅申報辦法有所限制,出口企業出口退稅申報要出口報關單與貨物采購的增值稅發票一一對應[2],這樣對于發票開具企業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實際業務中很難做到每筆業務都用票據結算,這樣操作上也比較復雜。正因如此,企業的有些業務在報關前可能并沒有取得合理的能夠抵扣的發票,或者有些報關單上關于商品名稱、數量等信息與增值稅發票上的信息不一致,管理層沒有嚴格進行審核,導致企業在申報退稅的時候部分稅額沒有能夠享受退稅優惠,從而加重了企業的稅收負擔。
三、出口企業在增值稅稅率下調時的應對策略
(一)合理設計合同框架,提前做好稅務籌劃
為了更好地應對增值稅減稅的政策變化,出口企業不僅要時刻關注并了解減稅政策,還應當合理設計合同框架,盡可能提前做好相關的稅務籌劃。增值稅減稅政策中對出口企業的一些貨物商品的征退稅率有所調整變動。同時對技術服務可辦理退稅的條件稅務上也有了更詳細的要求,包括對擬退稅的技術服務合同需辦理技術出口合同登記證書等[3]。因此,出口企業在簽訂合同前必須深入掌握相關稅收政策的要求,按照稅務籌劃的最優方案簽訂合同。此外,出口企業可以在與上游企業簽訂合同中明確提出要求上游企業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如果某些企業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比較困難,出口企業應在簽訂合同時把相關稅費的影響也考慮在內,盡可能降低上游企業稅負轉嫁成本。
(二)增加國內稍售,拓展多渠道的稍售方式
近幾年中美貿易戰也是打得激烈,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對出口企業來說無疑是不利的。我國出口企業大部分的業務都是采用純外銷的模式,在國際形勢多變的環境下,這對出口企業的發展來說肯定是存在不利影響的。因此,出口企業應該調整發展模式,不要一味地只注重出口,適當開拓國內市場進行國內銷售,這樣一方面可以使企業減少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減輕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風險,另一方面還能享受增值稅減稅降費帶來的好處,從而降低企業的稅負。
同時,針對復雜的國際市場,應該實行產品差異化策略,在功能、種類、服務內容上獲得較高的附加值[4]。根據國家最新外貿政策及時調整戰略,創新產品服務模式,提高企業出口產品服務的附加值,形成出口產品服務的競爭優勢。
(三)加強企業內部核算,實施財務核算的精細化管理
在出口退稅實際操作中,出口商品的國內采購環節進項稅額的退稅申報,采用的是單票對應制[5]。為了能夠有理有據地向稅務機關申報退稅,出口企業可以對外購的服務費也采取單票對應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外購的服務費和其對應的進項稅額,根據“誰受益,誰分攤”的分攤原則,以每一出口票據為分攤對象,進行外購服務費和其對應的進項稅額的精細化分攤。對外購的服務費用依據單票對應制,將每一出口貨物票據與該票據出口所發生的報關費、貨物運輸費、代理費等在財務核算上一一對應,將相關數據配比明確,使得退稅依據充分,從而向稅務部門爭取每一張出口報關單票據所對應采購的相關服務和貨務金額的進項稅額都準予退稅。
參考文獻:
[1]?張洋婕.“營改增”對G房地產開發企業稅負的影響研究[D].鎮江:江蘇大學,2017.
[2]?孫衛紅.“營改增”對外貿出口企業影響的探討[J].稅務籌劃,2014,(19):263-264.
[3]?朱麗莉.“營改增”對外貿企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國際商務財會,2015,(12):48-51.
[4]?王聚星.“營改增”背景下我國外貿企業經營與控制策略[J].對外經濟實務,2016,(07):39-42.
[5]?朱桂明.外貿企業出口退稅常見問題分析[J].對外經濟實務,2018,(17):69-70.
(作者單位:浙江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