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云
【摘?要】深度學習是相對于淺層學習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一種基于理解的學習,它強調學習者要批判地學習新知識,把它們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從而幫助決策、解決問題。[1]本文結合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我是什么》一課,來討論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深刻性。
【關鍵詞】深度學習;學生參與;思維品質
一、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挂苍f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薄墩Z文新課程標準》中同樣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盵2]因此,在語文課堂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課題來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上《我是什么》一課時,通過設置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的學生特別容易被動畫片中的人物吸引,尤其是像孫悟空這樣本領高強的人。教師可以問問他們:“你們喜歡看《西游記》嗎?為什么?”學生就會對孫悟空會七十二變、翻筋斗云等本領很感興趣。在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后,教師可以從孫悟空這一人物形象自然地過渡到今天的學習內容,出示大屏幕(什么也沒有),教師做疑惑樣:“咦?新朋友怎么不肯出來了?”再播放錄音:“同學們,我要跟聰明的孩子交朋友,如果你們能猜出我是誰,我就出來和大家認識?!本o接著,請學生初讀課文,猜猜這位新朋友是誰?最后再用課件出示水池里水滴娃娃的卡通形象,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會被老師這樣的課堂導入吸引了。
二、引導學生參與探究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利用學生已經有的認知經驗,組織學生真正參與探究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最好的方式,但在課堂上往往會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很難有效地參與,要么只是蜻蜓點水似地觀看課件,要么只是走馬觀花式似地觀看視頻,要么只是個別同學的研究,很難做到讓每一個小朋友都真正參與進去。例如,在教學《我是什么》第二課時時,教師要讓學生體會“落、打、飄”三個動詞用詞的準確性,往往就只是單純地借助多媒體課件,聯系生活實際來幫助學生理解三個動詞,而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研究的這個過程中去,只是被動地,淺層的學習。
而在這節課中,我們可以這樣設計教學活動。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課前讓學生準備好一杯水、幾個小硬球、幾朵小花、一根滴管。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讓小朋友們進行實驗。例如,當“我”在空中越升越高,體溫越來越低,變成無數小水滴的時候,小水滴聚在一起從空中落下來。此時,一位小朋友用滴管滴幾滴水下來,小組其他成員感受水滴落在手中的感覺。當“我”變成小硬球的時候,一位小朋友將小硬球從空中放下,其余小朋友感受小硬球落在手中的感覺。當“我”變成小花朵的時候,同樣也是一位小朋友讓小花朵從空中飄下,其余小朋友感受小花朵落在掌心的感受。學生能從自己小組的活動中比較出水滴、硬球、花輕重的不同,落下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從而明白水的形態不同,掉落下來的樣子也不相同,更進一步體會文章用詞的豐富性與準確性。
三、通過拓展練習,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學生在掌握某一知識點后,還要學會舉一反三,教師應讓學生多進行拓展練習,防止其思維的僵化及思維惰性。例如,在教學《我是什么》一課時,教師可以訓練學生用“我是水,我會變成……”的這樣句式來說一說課文中水發生了幾次變化,水變成了什么?當學生熟讀課文后,就會了解課文中的水會變成雨、冰雹、雪花。這時,教師可以適當進行拓展,問“難道水僅僅只有這些狀態嗎?它還會變什么魔術呢?”通過設置情境,幫助學生了解水的其他狀態,如“涼爽的清晨,我在花瓣上滾來滾去,人們叫我;清晨,我變成神秘的青紗,遮住了你的眼睛。人們叫我;秋天,我變成晶瑩的小冰花,蓋在動植物上。人們叫我?!蓖ㄟ^進一步的拓展練習,學生就會了解原來水還能變成“露珠”“霧”“霜”,它在大自然里自由地施展著自己的變身術。這樣的拓展,不僅幫助學生擴寬了自己的知識面,還讓學生的思維靈活起來、深刻起來。
此外,在教學《我是什么》一課時,讓學生體會“落、打、飄”三個動詞用詞的豐富性與準確性之后,同樣可以進行遷移運用。讓學生填一填這樣的句子,“秋天到來,我看到一片片樹葉從樹上(?)下來了;突然間下雷雨了,一個個豆兒大的雨點(?)在樹葉上拍拍的響;一個小朋友撒了一把紙屑在空中,它們像羽毛一樣從空中(?)下來。”此外,教師還可以進行適當拓展,引導學生運用其他表示從上而下的動作詞。如出示這樣的句子,“一陣狂風吹來,把媽媽曬在衣架上的衣服(?)了下來;瀑布從高高的山上,一(?)千里,非常壯觀。”像這樣改變問題的形式卻又不變換問題的本質,引深拓廣,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挑戰中尋找樂趣,又鞏固了自己的新知,培養了思維的深刻性。
四、結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新知,學會思考,學會語言的運用,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勇于創新的精神,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深刻性,真正地實現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馮淑晶.淺談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J].科教導刊,2017(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