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美學是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的必修之課,一般會在大二和大三的課程中開設?那么為什么音樂美學會作為一門必修課出現在專業學習音樂的課程中呢?音樂作為一個大的概念包括了很多種形式,聲樂,器樂,鋼琴表演等多種形式。對于不同的專業的學習者,學習音樂美學是對藝術審美上的提高以及對音樂作品更深層次上的理解,并且幫助演奏者更好的把握作品。本文試從美學的角度探究一下二胡演奏中的美學特征。
關鍵詞:音樂美學;二胡演奏;美學原則
1 音樂美學的概念及內容
1.1什么是音樂美學?
音樂美學是什么呢?“是研究有關音樂藝術普遍規律的學科,是美學與音樂學之間的一門交叉學科。”在我們學習這門學科的過程中往往感覺很難理解里面的內容,從概念上看它是一門復合性的學科,是美學與音樂學的結合。那么在研究過程中,就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從音樂美學的各個方面分析樂曲,無非是從音樂的材料,音樂的形式,音樂的內容,音樂的表現對象,音樂的創作,音樂欣賞,音樂功能和音樂的表演等方面來論述。
1.2音樂美學包括哪些內容
音樂美學包含的范圍很廣,從音樂的材料,形式,內容,表現對象,創作,表演,欣賞以及音樂的功能等方方面面,在這些大概念下面又有許多小概念來具體論述。在學習這門學科的時候,我們要注重聯系實際的譜例及樂曲,否則光從概念上是很難理解的。我們在研究音樂美學的時候,也要立足于它的理論基礎。音樂美學與哲學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哲學的為音樂美學奠定了理論的基礎;其二就是心理學的方法,“從本質來說音樂藝術與人類從事的其他活動一樣,都是人的主體行為,受人的心理活動支配;”其三是社會學的方法,音樂活動也是一種社會活動,早年間的詞曲小調,唱賺,元雜劇等都與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是人類生活的一個部分,音樂來源于生活,又對生活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關于音樂本體的研究,也就是具體的某一個音樂作品,對音樂本體的研究,“是以音樂的感性材料,音樂的形式會讓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為中心來展開的。”再有就是音樂實踐的研究,這個主要是在探索一些問題,并找到答案,比如音樂這門藝術是怎樣傳播的?作曲家的創作過程是怎樣的?音樂功能的研究,是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客體以及它與主體人的關系。這是我們初學音樂美學所要了解的基本問題。
2 從音樂美學三個角度初探究二胡演奏
2.1從音樂的表現對象探究二胡演奏對象
音樂表達人們的感情,不同的音樂表達的感情也不同。音樂旋律向上走,代表著積極向上的情感,音樂旋律下行走,代表憂傷的情感。在二胡演奏作品時,在演奏劉天華的《病中吟》《獨弦操》就不能像演奏《江南春色》那樣悠然自得心曠神怡的感覺,在運弓雙手配合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弓速,弓子的長短弓運用。二胡這個樂器的獨特之處就是它接近人聲,所以在很多時候,它能更加準確的表達情緒。這個在我們平時練琴的時候就有特別明顯的差距,心情好的時候拉什么作品都覺得動聽,心情不好時候覺得沒有一首作品可以拉好。這就與人的情感有一定的關系。二胡的演奏的對象無非也是表達情感,怎樣表達情感呢?這其實是我們應該一生都致力學習的東西。
2.2音樂表演在人類音樂審美活動中地位與作用
音樂表演是展現音樂藝術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早期人類的音樂活動中,音樂表演并不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環節,它是與音樂創作合而為一的。在音樂表演中,演奏者的演奏十分重要,因為往往有好的作品還不夠,還需要有能力的演奏者傳達給聽眾這種信號。一首作品的初創作再加上演奏者自身的理解,同樣的一首作品不同人的理解可能也不大相同。同樣的在演奏《二泉印月》這首作品,每個演奏家的版本在細微之處的處理也都不是一樣的,有自己對這首作品的理解。這就與寫文章一樣,有一個大致的故事梗概,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想法不同,寫出的文章的感覺也不盡相同。
2.3音樂的功能方面
音樂的審美功能,音樂功能的歷史可持續性和可變性。音樂是美的,是動聽的。音樂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和諧的音程是美的,這個當然是對的。那么一些樂曲中所出現的不和諧音程就是不美的嗎?也不是,在二胡的一些樂曲中添加了雙弓,琴桿和琴毛一起摩擦弦,如果把它單獨拿出來,確實是很難受的,但是把它放在內蒙風格音樂中,卻是十分好聽的,讓人十分的有畫面感,仿佛就置身在萬馬奔騰或者戰場那種激烈的場景中。在這里我們還提到了一個概念,音樂功能的歷史可持續性和可變性,音樂的功能不是任何時代、任何情況下都始終如一沒有變化的。在時代背景、環境的改變下,一些作品被重新評價和解釋,產生了新的效果。
3 學習音樂美學這門學科對二胡演奏有何種意義?
學習音樂美學對二胡演奏有著重要的意義,讓我們在探究二胡演奏的本源,在最初的時候,我們只是單純的去模仿老師,在演奏樂曲的時候不能夠很好的理解作品,這是其一。在系統學習音樂美學之后,我們會發現,作曲家們在作曲時是有邏輯的進行樂曲創作的,音樂材料,創作的方式都是有規律的,而不是一時興起,這是其二。讓我們在學習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同時了解到更多與音樂相關的知識,在社會學哲學的基礎上,更加貼近生活,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演奏初好的作品,這是其三。我相信,各位老師在研究高校課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音樂美學這門學科在思想層面上讓我們對音樂藝術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二胡表演藝術有了更加具體的學習方向。
參考文獻:
[1]?呂彥卿.演奏藝術的音樂美學特征[D].天津音樂學院,2013-06-20
[2]?王次炤.音樂美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作者簡介:武亞婷(1995-),女,漢族,河北省張家口人。寧夏大學音樂學院2019級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胡演奏。
(作者單位: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