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芳 楊同華



摘 要:學習成果認證是影響慕課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之一,本文基于“使用與滿足”理論,通過分析學生學習動機的多層影響因素,構建了“成果認證-動機”模型,擬探究學習成果認證對慕課學習者學習動機的影響,并采用SPSS軟件對調研數據進行檢驗,建立多元回歸方程。研究發現:(1)學分認證、學歷認證機制對學習者的學校認同感、社會認同感有正向影響;(2)學分認證、學歷認證對慕課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有著正向影響;(3)學校認同和社會認同在學習成果認證與學習動機之間起到中介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結果,文章從政府、慕課平臺、學校及社會四個層面提出了相關建議,以促進慕課學習者的動機培養,提升慕課學習率。
關鍵詞:學習成果認證;慕課;學習動機;“成果認證-動機”模型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69(2020)03-0038-07
引言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教育”掀起一股熱潮,各大MOOC教育平臺的注冊量破億。然而據統計,注冊并完成課程任務取得結業證書的卻不到總數的百分之十,免費開放的學習課程資源吸引了大規模人群參與,但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慕課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不夠強烈、持久。自十七大以來,教育部多份文件提出對慕課學習成果進行認證,學習成果認證這一外部因素在慕課學習中對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究竟存在怎樣的影響,將是本研究要探討的問題。
一、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一)概念界定與基礎理論
1.核心概念界定
美國最早實施了教育認證制度,對學習者的知識、能力、態度等進行評定和認可。隨著研究的深入,認證轉向針對學習成果的證明,如學生的知識、技能、態度及情感價值在某種學習后得到成長被認為是學習成果[1]。學習成果認證標準體系應該與人們所說的學位、學歷、證書等多種形式的資格相聯系,并能證明其具備某方面的知識和技能[2]。結合相關領域的研究基礎,本文認為MOOC學習成果認證主要分為學分認證和學歷認證。
學分認證:學分認證是對一種MOOC學習者的學習成果進行轉化的權威認證方式,將學習者的學習成果轉化為大學的學位學分,來滿足某專業或某學校對學習者畢業學分的要求,以此來盡快獲得高校的學位證書、學歷證書。其主要特征表現在獲得的難易程度、權威性以及實用性等方面。
學歷認證:學歷認證也叫微學位認證,是學習者通過學習一系列的MOOC課程,達到考核要求后頒發的一種微型文憑或學位,代表了個體的學識和能力。相對于課程證書來說,學歷認證更具認證價值。其主要特征有獲得的難易程度、權威性以及實用性等方面。
MOOC學習成果與學習動機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其被學校認同和社會認同卻影響著MOOC學習成果的影響范圍,亦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問題。本文所研究的認同是指學習者通過MOOC平臺的學習所獲得的學習成果在方式、價值、情感上被學校、社會兩大組織所認同,并愿意將其運用到學校及社會的日常生活行為中的情感取向,文章將學校認同和社會認同的概念界定如下。
學校認同:指學校接受和認可學習者的MOOC學習成果并體現出相應的形式,比如將學習者的MOOC學習成果納入獎學金等評優評先活動中,學校教師對學習者的MOOC學習成果表現出贊許、期望和鼓勵,并能夠對學校的課程學習產生幫助,等等。
社會認同:指各種社會組織接受和認可學習者的MOOC學習成果并體現出相應的形式,比如相關的MOOC學習成果能夠促進學習者職業的發展,得到相關企業的認可,薪資獲得提升并有能力回報社會和單位,等等。
2.“使用與滿足”理論
中國現代心理學奠基人潘菽[3]在其《教育心理學》著作中將學習動機解釋為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需求和直接動力,并以學習意向、愿望、興趣、責任感等形式體現出來,影響著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本文所研究的學習動機,是指學習者MOOC學習成果的認證需求激勵了他們的心理傾向,從而產生了MOOC學習的行為?!笆褂门c滿足”理論正是以受眾為主體和出發點,學習者通過媒介產生了某種滿足行為,從而解釋了產生動機與心理需求之間的關系。著名傳播學家伊萊休.卡茨與拉扎斯菲爾德.布魯默(Katz,E. & Blumler,J.G.,1974)合作出版的《個人影響》著作中,提出了“使用與滿足”理論的一般模式,將媒介接觸行為概括為“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觸—需求滿足”的因果連鎖過程[4]。學習者有著對求知、自我實現的需求,學校和社會的認同以及MOOC學分能夠幫助學習者修補畢業學分,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習者的成長性需求,進而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慕課平臺就是學習者的使用媒介,學習成果認證是對學習者知識、能力等的一種肯定,需求是動機的來源,通過使用慕課平臺進行學習,來滿足慕課學習者的一種心理需求,可見學習者進行慕課學習是一個使用與滿足的過程。
(二)研究假設的提出
基于前面對“使用與滿足”理論和相關概念的解釋分析,可以得知學習成果認證、認同范圍與學習動機三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系。因此,本文將MOOC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作為因變量,學分認證、學歷認證作為自變量,社會認同與學校認同作為兩個中介變量,擬探究它們之間的影響關系。
目前,國內已有許多高等院校開展了網絡課程學分互認項目,能進一步促進教育資源的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還有研究發現大多數高校的MOOC學生用戶對學分認證有較大的需求,希望借此來獲取某課程及專業的所需學分[5],且課程的學分認證還能夠保護學生的學習激情和學習信心,對感知體驗和學習效果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6]。鑒于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1:學分認證機制正向影響MOOC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H2:學歷認證機制正向影響MOOC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權威的、正規的認證機制更能夠取得學校的認同。在研究中發現,MOOC學習成果認證如果觸及真正意義上的學分,會增加學校的認可度,只是基于MOOC平臺的證書成果認證,認可程度會大大降低[7],且隨著終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學年學分制已經不能滿足信息時代人才培養的需求,網絡選修課程的學分認證機制將是創新型高等院校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設:
H3:學分認證機制正向影響學習者的學校認同;
H4:學歷認證機制正向影響學習者的學校認同。
對在校表現與社會就業的實證研究中發現,高學分績點或者獲得校級以上證書對大學生就業情況的影響是顯著的[8],且研究發現,知名MOOC平臺的認證證書能夠向雇主傳達學習者極高的自控力、學習能力、規劃能力以及優異的在校表現,從而顯著提高學生的就業率[9]。目前國內已有多家MOOC平臺與招聘網站進行合作,在平臺中提供就業匹配服務,拓寬了學習者的就業方式。雖然認證體系尚不成熟,但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影響他們的社會認同。據此,提出如下假設:
H5:學分認證機制正向影響學習者的社會認同;
H6:學歷認證機制正向影響學習者的社會認同。
大學生的學校認同感越高,其學習動機越大,并且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10]。在學校班級中,同學的認可、鼓勵等能夠正向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校教師的支持有助于學生學習動機的增長,也有助于滿足學生的個體歸屬需要[11]。MOOC教育還是需要學校進行學分約束來改變學生的隨意性和惰性[12],可以看出在取得相應成績的基礎上,學校的認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勵著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據此,提出如下假設:
H7:學校認同在學分認證和學習動機之間起到中介作用;
H8:學校認同在學歷認證和學習動機之間起到中介作用。
此外,鄧輝平證實了大學生的學習越來越突出于淺層型動機的地位,反映了就業、收入等社會因素影響著大學生的在校學習動機[13],且職業發展這一因素在成人學習動機取向中占顯著比例,社會組織中上級的褒獎、同事的肯定及自我的滿足會使學習者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14]。據此,做出如下假設:
H9:社會認同在學分認證和學習動機之間起到中介作用;
H10:社會認同在學歷認證和學習動機之間起到中介作用。
根據上述提出的十個研究假設,得出“成果認證-動機”模型(見圖1)。
二、問卷編制與數據收集
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慕課學習者的學習現狀與動機水平,本文采用結構化調查問卷來進行測量。問卷參考了李彤彤等專家學者的測量量表,又根據本文研究需要進行適當修改,經專家討論后形成成熟的調查問卷(見表1)。除個人信息外,其他選項采用克里特5點測量法,從1級到5級分別表示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
本研究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進行調研,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來搜集數據,選取對象為江西省各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調查人群都具備一定的MOOC課程學習經驗和相關知識。通過問卷星平臺和走訪各高校共發放328份調查問卷,最終得到有效問卷285份,有效回收率約為86.9%。
三、統計結果與數據分析
為更好地了解數據的有效性和各因素之間復雜的影響關系,本研究借助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量化的形式客觀反映研究結果。
(一)信效度檢驗
量表的信度檢驗采取克隆巴赫α系數檢驗,其數值大于0.8可表明問卷可靠性良好。用SPSS軟件分析得出本文問卷的Cronbachs Alpha值為0.9,說明問卷的信度和內部一致性良好。通過對已刪除項進行度量分析,發現Cronbachs Alpha 值減小,說明所剔除量表的選項與該量表其他選項相關性較高,整套量表之間的總體相關性較好。此外,用因子分析法對量表進行效度分析,采用SPSS檢驗得出該量表的KMO的值為0.880,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的顯著性概率值p為0.000,達到顯著水平,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并發現因子載荷系數、累積方差解釋率等指標都達到了標準值,因此該量表的效度良好。
(二)當前實行學習效果認證的平臺與學習者學習平臺對比分析
通過多重響應檢驗分析被調查者學習平臺的使用情況,得出如下結果:28%的同學傾向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上進行學習,24%的同學傾向在慕課網進行學習,還有13%的同學更喜歡在自己學校建設的網絡平臺上進行學習。
經調研,表2整理出相關MOOC學習平臺的成果認證情況。中國大學MOOC與海內外多家知名招聘網站達成戰略合作,可將MOOC認證證書添加至個人簡歷,獲得社會認可;網易公司也與多家企業進行合作,為慕課學習者提供課程結業證書,取得領英、周伯通等企業公司的信任;Coursera和Edx在線課程項目雖然推出了可認證的課程證書,但目前尚未聯合中國各大學推出學分認證機制。
將被調查者學習平臺的使用情況與表2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學生使用較多的慕課平臺,大都可以進行學分認證等認證機制,而使用人數最少的Coursera以及Edx學習平臺在中國還未開放相應的認證機制。通過以上分析可得慕課平臺提供相關成果認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高校學習者MOOC學習動機。
(三)影響因素多元線性分析
為進一步驗證本文所提出的十個研究假設,探討學習成果認證、學校認同、社會認同以及學習動機之間的影響關系,將對數據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主要進行多元回歸檢驗和中介模型檢驗,通過回歸模型p值的顯著性來分析。
1.各變量之間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學習成果認證包括學分認證和學位認證兩個自變量,在回歸檢驗一中將學習動機作為因變量,回歸檢驗二中將學校認同作為因變量,回歸檢驗三中將社會認同作為因變量,采用輸入回歸分析法分別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其中模型一的回歸檢驗得出多元相關系數值為0.616,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存在良好的相關性,回歸模型檢驗的F值為86.205,p值為0.000,小于0.05,回歸模型具有統計學意義,且VIF值為1.930,遠小于10,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Durbin-watson值為1.875,接近2,不存在偽回歸。通過以上分析,表明“成果認證-動機”模型中提出的假設1和假設2成立,最后得出回歸方程為:
學習動機 = 0.779? +? 0.385×學分認證 +? 0.417×學位認證
各變量t值: [4.623]? ? ? ? ? ? [5.275]? ? ? ? ? ? [4.992]? ? ?R2=0.379
同理,對回歸檢驗二、三進行驗證,兩個回歸模型的p值均為0.000,遠小于0.05,具有統計意義,具體回歸指標值歸納如表3所示。
2.中介因素對學習動機的線性回歸分析
中介作用是指在自變量X對因變量Y有直接影響的前提下,自變量亦可以通過中介變量M來影響因變量。本研究采用中介因素研究模型(見圖2)的路徑研究方法,判斷學校認同和社會認同兩個中介因素是否對自變量學習成果認證與因變量學習動機起中介作用。其中a表示自變量對中介變量的回歸系數,c表示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回歸系數,c和b分別表示自變量和中介變量同時作為預測變量對因變量進行預測時X和M的回歸系數,e1、e2和e3為殘差。
依據該研究模型,若檢驗得路徑c的標準回歸系數值小于路徑c的標準回歸系數值,則表明在中介因素加入之后,預測變量與后果變量之間的關系強度明顯減小,存在顯著的中介影響。通過SPSS軟件的步驟檢驗,分別得出各中介變量的路徑c和 c的回歸系數(見表4)。
通過上述的多元回歸分析,驗證得出本文提出的“成果認證-動機”模型以及模型中的十個假設均成立,學習成果認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正向促進MOOC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分認證以及學歷認證機制能夠正向促進學校認同感與社會認同感,學校認同與社會認同在學習成果認證與學習動機之間也起到了關鍵的中介作用,最終得到如圖3所示的影響關系路徑圖。
四、討論與建議
本文依據“使用與滿足”理論和文獻調研,建立了“成果認證-動機”模型,對各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厘清了學習成果認證對學習動機的影響關系。實證研究表明:有效的MOOC學習成果認證,能夠正向影響學習者對慕課課程的采納動機。鑒于本文所得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四條建議。
(一)以終身學習體系推動慕課學習成果認證體系的建設
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網絡學習成果認證還處于萌芽階段,存在可靠性低、參與者積極性不高等眾多問題,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還需要政府從宏觀上進行把控和調整,進行制度創新,從終身學習的視角,推進慕課在線學習的成果認證機制。政府的當務之急是制定、出臺終身學習方面的法律法規,形成學習成果認證的制度條款和專家指導意見,并用發展的眼光、創新的思維去推動其運行,使其成為推動特色學校和雙一流學校建設的力量源泉,實現MOOC學習、課程學分轉換的可持續發展。
(二)確保認證的權威性和可靠性
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隱蔽性,慕課學生的身份識別以及成績數據的真實性得不到根本保證,致使慕課學習成果的可靠性、權威性受到質疑。因此,需從以下幾方面來提升成果轉換的權威可靠性:一是高校與慕課平臺進行對接來篩選學員身份,從線上授課過程、結業考試來確保學員的真實性;二是國家和慕課平臺嚴格把關課程質量,將低水平、低效率的課程拒之門外;三是從高校層面來制定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成果轉換機制,實現學校和學生成果的有效對接;四是建立專門的第三方認證機構對MOOC認證體系進行可靠性授權,這對于轉換慕課學習成果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學習者的學習成果得到了權威的保障,便能極大地激發他們潛在的學習動機。
(三)各大高校采取多樣化的形式來促進慕課學習成果轉化
高??刹扇《鄻踊哪秸n認證形式來促進慕課學習成果的轉化,從而推動學習者的MOOC學習動機??蓮囊韵氯矫孢M行深入探究:一是開展學分、學位互認。建立高等教育慕課市場,實行區域間乃至國內外各個高等院校的MOOC課程學分、學位互認,促進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的有效銜接。二是將學習成果納入獎學金及其他評優評先活動的評定范圍。給予慕課學習者物質獎勵或精神激勵,認同其學習成果,從而強化其外在學習動機。三是鼓勵網絡選課,轉換第二課堂學分。MOOC學習平臺融合了全國各所著名學校的課程資源,實施網絡選課,既能緩解教學壓力,還能共享優質資源。將學習者的學習成果轉換成第二課堂學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還激勵了學習者的慕課學習動機。
(四)建立社會與慕課平臺的立交橋
提升社會組織對慕課的重視度、建立社會與慕課平臺的聯通是當前重要的發展趨勢。目前國內已有多家MOOC平臺與招聘網站進行合作,但是認證體系尚不成熟,社會對慕課學習者的學習成果的真實可靠性提出了質疑。建立慕課平臺與社會需求的聯通,一方面,可以在招聘網站中進行認證篩選,幫助學習者更快地融入社會,找到適合自身的工作崗位;另一方面,企業公司通過成果認證跟蹤調查,考察大學實習生某一門MOOC課程或某一項技能水平是否符合公司發展前景,在確保學習成果的公平、科學、準確的基礎上,尋找合適的績效貢獻者。
參考文獻
[1]黃海濤.美國高等教育中的“學生學習成果評估”:內涵與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10(7):100.
[2]王海東,韓民.學習成果認證制度相關概念及問題探討[J].開放教育研究, 2016(5): 61-67.
[3]潘菽,劉范,章志光.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KATZ E,BLUMLER J G.The Uses of Mass Communications:Current Perspectives on Gratifications Research[M].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1974.
[5]張涵,秦進.MOOC學習成果認證探究[J].中國高校科技,2018(6):47-49.
[6]鄧碧娟.“學分制”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激勵作用[J].職業教育,2015(4):42-43.
[7]祖丹丹.高校MOOC學習成果認證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17.
[8]何芳麗.大學生就業情況與在校表現之間關系的調查分析: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為例[J].職教通訊,2011(18): 65-67.
[9]廖紅燕,王偉宜. MOOC背景下高等教育對社會流動的影響[J].教育與考試, 2014(6):62-65.
[10]陳權,陸蓉.大學生的學校組織認同感及其對學習的影響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3(9): 84-89.
[11]劉文.學習動機激發策略的實證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12]龔玉霞,賽爾沃,滕秀儀.MOOC在高等教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8,37(5):61-65.
[13]鄧輝平.大學生學習動機程度特點的調查和實驗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1.
[14]王敏,范翠翠.學習動機理論下的成人自主學習意識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 2018(24):11-13.
(責任編輯 孫興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