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維
摘?要: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和閱讀產生的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效應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并且是以學生群體閱讀質量的總體效果判定來反饋教學策略的適應性和高效性,因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就需要圍繞閱讀主題和實現促進學生閱讀目的的實現來展開,并以閱讀活動的綜合性和路徑優化,來體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和文本鑒賞水平的提高。在言語思維發展的起點上,我們對高中學生的語文閱讀指導最常見方式是文體相同或主題相似性文章的系列閱讀和連續閱讀,要求學生有最基本的文本閱讀體驗和價值判斷,在與文本對話過程中對其意義理解闡發有一針見血的發現和總結。那么,在文本面前讓學生如何閱讀、如何讀懂文本就成為我們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散文;閱讀
一、文本體裁引導是閱讀教學的航標
文本體裁的初步判定能讓學生在最初的閱讀狀態中自動尋找閱讀的方向,并且積極思考文本中的構成要素和要件,讓閱讀的注意力和主題的判定在一定的框架內。而文本體裁和文本樣式的最初判定是確定和形成閱讀方向的最基本的線索,如果在這個基本的閱讀判斷上出現失誤,那么學生的文本閱讀肯定就會在整體上出現重大失誤。任何進行閱讀的文本都是由許多要素按照一定的結構和順序呈現出來的,其中文本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就是我們需要學生深入研讀和發掘的內容,作為相似性或者是系列性的文本的閱讀,我們在啟迪學生恰當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行有效或者高效閱讀時,就需要對學生的舉一反三的閱讀速度和預見性能力加以點撥和引導,就很容易讓學生找到閱讀的方向和線索。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是整體性的、綜合性的,也是需要有閱讀預見性的,在學生整體把握的過程中,文本體裁和樣式作為燈塔式的指引意義,就成為我們點撥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首要著力點。有了閱讀方向和求實的嚴謹態度,才會有閱讀的準確性和高效性。比如,《咬文嚼字》的閱讀。我們就要依據文本文藝性隨筆這樣的體裁去讀,抓住文本中的論點、論據和論證這3個基本要素,比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閱讀,就要抓住小說閱讀的要領,要在“小說講的故事是什么” “小說是怎么講故事的”這樣的關鍵問題上著力,否則,我們的閱讀教學可能方向跑偏。
二、有序的文本結構與文本特征梳理是閱讀教學的基礎
閱讀學生有目的地參與文本意義構建的活動,有目的才能驅動閱讀任務的有效進行。圍繞文本內容,我們給學生呈現的閱讀要求要明顯、透徹,講究閱讀方式的合理運用,教師對學生個性閱讀的呈現和個人閱讀經驗的總結需要及時點評,并指明有類似閱讀經驗的學生可以借鑒之處和閱讀誤區規避。一般情況下,文本閱讀的主旨或主題不是孤立呈現的,而是與文本的前后內容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是從文本整體進行的宏觀刻畫和從細節上進行的微觀表達的結合,在對文本的整合和閱讀主題的提煉上,讓學生在整體上進行閱讀的主題感知、文本思想與藝術特征的識別與歸納,主次內容的結構性設置研讀,那么學生的任何方式的閱讀經過一定閱讀時間的沉淀,都會在一定的感知框架下形成閱讀直覺和閱讀目的的達成,閱讀教學的經驗積淀和閱讀方式的改進在閱讀文本中就會越來越有價值和意義。從閱讀效應上來看,高中學生對文本閱讀及閱讀方法都善于從內容到形式上的同一性或相近性中得到啟示,而且對自己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目的充滿信心,但是在不同體裁或者樣式的文本中提煉的主題和表現技巧的分析就很有差異性,除了我們通過定量、定時的閱讀材料來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之外,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這也意味著,閱讀教學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對文本進行閱讀,從整體上確定文章的內涵和外延,最后從整體進行閱讀分析和閱讀推斷,提高學生的言語思維。這種閱讀方法的好處就是讓學生的閱讀經驗和閱讀技巧在一定的時間內積累起來,通過對閱讀經驗的自覺構建,引導閱讀不脫離言語思維發展的目的,為學生閱讀能力提高提供契機。
三、重視個性化閱讀,咬文嚼字把握細節
散文個性化閱讀程度不高是高中散文閱讀教學呈現的一大困境,教師要在改革、創新高中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散文的個性化閱讀,聯系語文教材內外的同時延伸、拓展課內散文閱讀內容,讓學生根據自身認知水平、閱讀水平等,在自主選擇的同時進行個性化閱讀,在咬文嚼字、把握細節的過程中提高散文閱讀效果。以《我與地壇》為例,本文屬于長篇哲思抒情散文。在《我與地壇》課文課內教學之后,教師要針對課中各層次學生閱讀情況,以“珍愛生命”為主題,布置課后個性化閱讀任務。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課余碎片化時間,以“珍愛生命”為主題,以散文為切入點,自主選擇閱讀的文章、書籍,進行單篇文章閱讀、對比閱讀、整本書閱讀,在咬文嚼字、把握細節的過程中進行個性化鑒賞、分析課外文章段落。學生可以通過做讀書筆記、摘抄妙語、寫讀后感等,深入理解段落內容、主題思想、寫作特色,在個性化閱讀的過程中放飛自我,增強散文閱讀意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掌握的閱讀方法、技能轉化為所需的技能,深化發展個性化閱讀能力,深刻體會生命的內涵與意義,學會尊重、珍愛、善待生命,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品質以及素養。散文個性化閱讀利于各層次學生在閱讀散文的過程中更好地發散思維、挖掘潛能、張揚個性,咬文嚼字、細節把握利于學生在個性化閱讀、鑒賞、品味的過程中提高散文閱讀水平,在突破困境的過程中展現散文閱讀教學魅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言優美、內容豐富、形散神聚、蘊含深意等是散文呈現的特點,散文閱讀是高中生實現全面發展的助推器,革新散文閱讀教學至關重要。教師要在探究、分析散文閱讀教學困境的過程中落實生本教育理念,在改革、創新過程中突破重重困境,打造高效散文閱讀教學課堂,促使學生在增長語言知識、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過程中高效培養閱讀習慣、語文素養以及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肖正根.聚形悟神?披文入情——淺談高中語文散文鑒賞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5):63-64.
[2]吳越.問道經典?取精用宏——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蘊含的思政課教學資源列舉[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10):46-47.
[3]王亞君.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構建[J].科技資訊,2020,18(10):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