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要】 目的 探討產前接受免疫檢驗項目檢查的臨床意義。方法 500例行產前檢查的孕婦, 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250例。對照組行常規檢驗項目檢查,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免疫檢驗項目檢查。對比兩組孕婦的高危妊娠發生率、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娩方式、檢查滿意度。
結果 觀察組高危妊娠發生率為3.20%, 低于對照組的19.6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 低于對照組的6.4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自然分娩率為81.60%, 高于對照組的52.8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檢查滿意度為97.60%, 高于對照組的7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產前接受免疫檢驗項目檢查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能有效降低高危妊娠發生率和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 提高自然分娩率, 提升產前檢查質量, 有助于及時采取措施, 提高新生人口質量。
【關鍵詞】 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臨床意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8.031
產前檢查是保障孕婦及胎兒健康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升我國新生人口質量的主要方法。產前檢查通過觀察和了解孕婦和胎兒的身體情況, 及時發現問題, 進行針對性的干預和預防, 避免新生兒受到某些傳染病的危害, 提升孕婦和胎兒健康狀況。以往臨床產前檢查僅進行孕婦生命體征、有無高危妊娠等, 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發現問題及早干預, 降低了分娩風險, 但仍不夠全面, 特別是對各種傳染性疾病的防范效果不佳[1]。近年來, 免疫檢驗項目已成為產前檢查的必檢項目, 其應用體液檢驗與細胞免疫學檢驗, 對機體的免疫情況作出評估, 能及時發現有無免疫性疾病以及判斷免疫疾病預后, 有助于提升孕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2]。本研究進一步分析產前接受免疫檢驗項目檢查的臨床意義, 現具體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行產前檢查的500例孕婦, 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250例。觀察組年齡22~40歲, 平均年齡(30.1±
5.6)歲;孕周14~28周, 平均孕周(20.2±3.1)周;初產婦167例, 經產婦83例。對照組年齡22~38歲, 平均年齡(29.7±5.3)歲;孕周15~28周, 平均孕周(20.4±
3.2)周;初產婦170例, 經產婦80例。兩組孕婦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孕婦均在本院產科建卡并進行規范化孕期檢查, 均自愿接受檢查并可配合完成檢查;排除合并嚴重妊娠疾病、合并嚴重軀體疾病、精神異常、無法配合檢查者。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行常規檢驗項目檢查, 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血糖、B超排畸等。血常規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2 ml, 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查;尿常規采取清晨第1次中段尿液進行檢查;血糖先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2 ml, 用血糖儀檢測, 若高于正常值則行口服糖耐量實驗, 判斷有無妊娠性糖尿病;B超則根據不同孕檢時間進行胎兒排畸檢查[3]。
1. 2. 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免疫項目檢查, 采集空腹靜脈血10 ml, 分離血清, 實施梅毒抗原、微生物抗原、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等檢驗;采取酶聯免疫吸附法對HBsAg、HCV、HIV抗原進行檢查, 若結果提示為陽性, 則需再次檢驗;采取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試驗檢測梅毒抗原, 若結果提示為陽性, 則需再次檢驗;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驗微生物抗原, 若弓形蟲免疫球蛋白提示為陽性、或風疹病毒免疫球蛋白M(IgM)抗原結果為陽性, 則表明孕婦已被微生物感染[4]。
1. 3 觀察指標 ①統計兩組高危妊娠發生率, 包括乙肝、丙肝、梅毒、微生物感染、艾滋病感染;②隨訪至分娩結束, 統計新生兒乙肝感染、新生兒微生物感染、新生兒梅毒感染不良事件發生率;③統計自然分娩率及剖宮產率;④統計檢查滿意度。
1. 4 判定標準 ①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陽性為OD值≥2.1, 陰性為OD值<2.1[5]。②梅毒, 陽性為卡片圓圈呈現出黑色凝聚顆粒和絮片, 陰性為卡片凝聚快, 僅有均勻的亮灰色[6]。③高危妊娠范疇, 合并妊娠并發癥、異常妊娠分娩史、有內科合并癥, 或伴有多胎異常妊娠、胎位異常、骨盆異常, 或妊娠期接觸大量放射性或化學性物質[7]。④檢查滿意度評價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評定量表進行評定, 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高危妊娠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高危妊娠發生率為3.20%, 低于對照組的19.6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 低于對照組的6.4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 觀察組自然分娩率為81.60%, 高于對照組的52.8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4 兩組檢查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檢查滿意度為97.60%, 高于對照組的7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產前檢查是孕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手段, 不僅能夠明確孕婦有無疾病存在, 也能檢查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 觀察胎兒有無異常, 盡早明確診斷并進行干預, 避免新生兒受到某些傳染疾病的影響, 以提升優生優育率, 提高新生兒質量。孕產期檢查是確保母嬰健康的安全保障, 能預防妊娠期相關并發癥, 盡早發現孕婦及胎兒存在的疾病, 確保母嬰生命安全[8]。
免疫檢驗是產前檢查的一個重要項目, 其利用現代醫學檢驗技術, 采取體液檢驗與細胞免疫學檢驗, 實現對傳染性及免疫性疾病的診斷。其主要的檢測項目包括乙肝、梅毒、艾滋病毒、微生物等感染情況, 這些項目在常規檢查中難以查出, 但卻是導致高危妊娠的重要因素, 對母嬰的健康有直接影響[9]。因此, 孕產期增加免疫項目檢驗至關重要。
免疫檢驗中, 體液檢驗的原理為抗原和抗體結合, 檢測有無抗體存在, 細胞免疫學檢驗能夠評估機體的免疫狀況, 判斷免疫病癥預后。肝炎病毒檢驗以乙肝和丙肝為主, 能夠直接由母體傳染給胎兒。HIV可導致孕婦細胞免疫功能障礙, 經母嬰途徑傳播, 嚴重威脅胎兒生命, 最終孕婦早產與胎兒死亡。弓形蟲、風疹病毒、巨細胞等微生物檢驗也十分重要, 可導致胎兒畸形, 需及時干預治療。而梅毒能給機體各器官造成損害, 直接威脅胎兒健康[10]。因此, 這些免疫項目的檢查能顯著提升傳染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的檢出率, 早期進行針對性干預及治療, 能最大限度的保障母嬰健康, 提高妊娠質量。
本研究結果證明孕產期實施免疫項目檢查能早期明確孕婦有無感染傳染性或免疫性疾病, 針對性改善孕婦生活的習慣, 加強孕期自我保健意識, 能夠降低妊娠風險, 減少早產及流產, 幫助孕婦順利分娩, 提高新生兒質量[11]。同時, 臨床應盡量在孕早期開展免疫項目檢查, 有助于早期明確診斷、早干預早治療, 以免孕晚期發現時錯過最佳干預時期, 導致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再者, 早期開展免疫項目檢查符合我國優生優育理念, 能提升孕婦的自我保健意識, 提高對孕婦及胎兒健康的評估效果[12]。
綜上所述, 產前接受免疫檢驗項目檢查效果確切, 能有效提升高危妊娠的檢出率, 降低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 提高自然分娩率, 提升整體孕檢質量, 為母嬰的健康提供了安全保障, 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丁友輝. 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應用的價值評估. 中國現代醫生, 2018, 56(27):132-134.
[2] Iles RK, Shahpari ME, Cuckle H, et al. Direct and Rapid Mass Spectral Fingerprinting of Maternal Urine for the Detection of Down Syndrome Pregnancy. Clin Proteomics, 2015, 12(1):9.
[3] 李艷, 黃云平, 聶曉輝, 等. 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的臨床價值.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6, 37(19):2795-2796.
[4] 萬長春. 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19, 7(3):504.
[5] Gossai A, Lesseur C, Farzan S,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maternal urinary arsenic species and infant cord blood leptin levels in a New Hampshire Pregnancy Cohort.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5, (136):180-186.
[6] 王建紅. 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對孕婦和胎兒的臨床價值分析.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6, 22(1):114-115.
[7] 金剛. 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的臨床意義.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9, 29(16):72-73.
[8] 邱澤群, 劉干輝, 符宏悟. 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的臨床應用價值.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5, 36(25):3767-3768.
[9] 王文, 劉建雷, 馬衛平. 孕產婦產前檢測免疫學檢驗項目的價值研究. 中國醫藥科學, 2019, 9(19):106-108.
[10] Okeoma M, Chow JM, Lisette D, et al. Discordant Syphilis Immunoassays in Pregnancy: Perinatal Outcomes and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5, 61(7):1049-1053.
[11] 吳杰儒, 廖燦. 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的價值與檢驗結果分析. 實用醫技雜志, 2017, 24(6):643-645.
[12] 王小明, 鐘麗, 黃永建, 等. 孕產婦產前檢測免疫學檢驗項目的價值分析. 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7, 35(5):719-721.
[收稿日期:20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