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征
摘 要:網絡信息化的開展和應用,加速了傳統(tǒng)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的管理意識。本文將對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的讀者服務部門入手,著重闡述其管理模式、服務理念以及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等多方面內容,進行深入的研討和研究,為從事在圖書館讀者服務部門的相關人士,給予一定的幫助和啟發(fā),僅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讀者服務;高校圖書館
一、引言
隨著高校圖書館的升級和改造任務的不斷推進,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的圖書館硬件條件以及軟件搭建,即將迎來新的改造熱潮,如何進一步提升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意識,提高圖書館相應的服務創(chuàng)新內容,改進當前的服務陋習成為當前的熱門問題。
二、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讀者服務的現(xiàn)狀
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內容,受地區(qū)經濟和教育資源的影響,不少院校的圖書館,其服務功能極為欠缺,且圖書館常年缺乏相應的改造資金,進而無法進行相應的升級改造工作。同時,針對其服務的功能性內容,依然保留著大量人力資源,造成圖書館的服務效率和工作效率無法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圖書館的內容藏書和硬件設施,極為匱乏,不少院校,尚未建立智能管理系統(tǒng),對于書籍的管理意識和管理機制,沒有建立有效的應對措施。在網絡化進行的時代背景下,嚴重和社會脫節(jié),無法為廣大師生提供相關支持和幫助。
其次,對于服務理念,缺乏足夠的認識程度,對于改進措施和管理制度沒有形成相應的管理流程,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和監(jiān)管。對于師生提出的問題和意見,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反饋機制,總是任其自然發(fā)展,對于圖書館的規(guī)劃和發(fā)展,缺乏大局意識。個人的利益得失,成為了管理人員最為看重的內容。
最后,缺乏足夠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個人素養(yǎng)是當前圖書館管理的最大困境,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管理人員的作用和意義被極度弱化。沒有良好的綜合素養(yǎng),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未能有效建立。這些問題和現(xiàn)狀,都是阻礙著當前圖書館,其未來智能化目標的推進和圖書館的改革措施的具體實施。
三、網絡環(huán)境下,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舉措
1.提升讀者服務的功能性
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其圖書館等相關設施,由于其常年缺乏相應的維修資金,缺乏相應的服務設施,進而造成廣大師生,對于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內容詬病較多。因此,提升讀者服務的功能性,已經刻不容緩。提升讀者服務的功能性,不僅是一句口號,更多地落實到實實在在的措施和細節(jié)中。例如,在圖書館中,設立相應的查詢設備,增加自動燒水設施,設立自助借書平臺,建立自助還書系統(tǒng)等,這些內容的搭建,都可以豐富讀者服務功能性需求,同時,及時解決讀者對于圖書館的其他需求。大量的讀者回訪證明,作為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的圖書館,其讀者服務部門的服務內容,已經和圖書館的時代需求,產生距離,因此,提高讀者服務的功能性需求成為當前的首要工作。提升讀者服務的功能性,可以實現(xiàn)圖書館智能化發(fā)展的重要目標。隨著電子科技的不斷應用和拓展,缺乏相應的服務功能,會增加讀者的檢索時間,從而增加無關時間的浪費,導致相關工作任務的拖延。效率是當前時代發(fā)展的重要課題,如何提升效率是當前院校圖書館發(fā)展的重要研究課題。而增加大量的圖書館服務功能,必然面臨大量的資源投入成本,因此,作為相關圖書館,要提高明確二者的平衡關系,既可以實現(xiàn)圖書館服務功能的有效改善和提升,同時還能適度增加相應的投資成本,合理提升圖書館相關服務功能。
2.擴大圖書館內部藏書的配置資源
隨著全國高校圖書館網絡化、信息化、技術化、科學化改造目標,不斷推進,作為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的圖書館,其資源的合理化應用和相關設備的智能化升級,成為了當前的主要趨勢。為了進一步豐富圖書館的藏書資源,提高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師生的閱讀意識,增加一些專業(yè)化、技能化等工具藏書是當前的主要任務之一。對于部分資金匱乏的院校,其圖書館的藏書可以和各大高校,建立相關扶持制度,優(yōu)化藏書資源的利用率,提高部分高校圖書館的使用效率,進而優(yōu)化圖書館的藏書資源。同時,在科技化、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應該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帶來的社會紅利,尤其是對于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內容。例如,針對當前一些資源匱乏的高校,可以和實力強大的綜合院校,進行遠程互訪聯(lián)盟,通過校內網絡,集合兩個高校,甚至更多高校的電子書籍資源,同時,優(yōu)化藏書資源配置,對于一些重要的書籍,可以制作成電子版,進行網上閱讀。為了優(yōu)化網絡資源,將設置相關的讀者賬號,開展網上閱讀的專屬通道,降低由于人員眾多,對高校的服務器產生壓力,造成服務器癱瘓的發(fā)生。對于極為珍貴的歷史檔案或者重要文獻,可以采用付費制或者專屬申請制等形式,降低了圖書館的服務壓力,又滿足了讀者的部分需求。總之,優(yōu)化圖書館的資源配置,是提高讀者服務的重要措施之一。
3.增加圖書館硬件設施
隨著電子化、信息化圖書館建設目標的推進,網上閱讀、網上查詢成為了圖書館的智能化道路的重要舉措。尤其是在一些資源匱乏的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的圖書館,其硬件設施的數(shù)量,無法滿足當前高校師生的閱讀需求和功能需求。硬件設施不足,造成學生無法有效查閱相關資料,看書難、查詢難、借閱難成為了當前的重要問題。增加相關的硬件設施,提高師生的使用效率,進而推進圖書館全面智能化的建設目標。硬件設施的設備不同,其功能性也各不相同。例如,智能查詢設備,不僅可以查詢當前的圖書館的藏書情況,同時,還可以了解有多少圖書、什么種類、什么名字、被誰借閱等諸多內容,進一步優(yōu)化圖書館的管理制度。同時,提高圖書館的讀者服務的管理效率。還有其他如智能借書還書設備,可以將師生想要借閱的書籍,通過設備激光掃碼裝置,進行借閱登記,同時,在歸還時,再將書籍借閱記錄進行重置。類似的功能,不僅可以查詢師生的借閱次數(shù),還能將師生沒有歸還的圖書,進一步提醒,做好相關的服務工作。這些硬件設備都極大地豐富了讀者服務的內容,提升了其重要服務價值。另外,增加智能導航機器人,可以幫助一些身體不方便的讀者實現(xiàn)相關書籍的快速解鎖。隨著智能化機器人的廣泛普及,在高校圖書館增設智能機器人,可以實現(xiàn)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升級,同時也彰顯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更加人性化,進而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目標,由于智能機器人功能強大,同時可以聯(lián)系圖書館的數(shù)據(jù)處理中心,在第一時間幫助相關讀者解決具體問題。比如,不少讀者是第一次來圖書館,因此對于圖書館的位置和路徑不夠熟悉,智能機器人可以實現(xiàn)全程的服務和幫助,此外,還能夠指引讀者正確的路徑。另一方面,智能機器人無需投入額外的人力成本,降低圖書館的實際支出,同時,智能機器人可以24小時服務,實現(xiàn)高校圖書館不間斷的服務理念。通過增設相關的硬件設備,實現(xiàn)服務理念和服務價值的提升,不僅增加了讀者的入館體驗,同時還能夠滿足日益復雜的服務需求。這些硬件設備都極大地豐富了讀者服務的內容,彰顯了其重要服務意義。
4.提高讀者服務的服務理念
服務意識,是當前眾多院校圖書館面臨的重要難題。不少圖書館人員,對于其工作內容和工作意義認識程度不足,主觀能動性差,缺乏必要的服務意識和管理意識。對于師生反映的相關問題,缺乏必要的回訪機制,對于圖書館的建設意見,缺乏足夠的重視程度。這些現(xiàn)象和問題,成為了圖書館改革的重要阻礙。優(yōu)化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提高服務質量,不能成為空話、套話。務必建立完善的服務評價制度,進一步落實好相關人員的獎懲機制,逐步升級管理制度,將傳統(tǒng)的守舊觀念摒棄,全面推進優(yōu)質圖書館建設的宏偉目標和重要進程。
同時要求所有圖書館相關工作人員,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服務考核,以當前的服務現(xiàn)狀進行深入思考和剖析,結合服務考核反饋內容,開展行之有效的服務改進措施。對于考核制度的設立,需要以當前具有先進服務理念的高校圖書館進行學習,模仿相關的制度和考核標準,以此來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價值。服務理念的改變和提升,需要立竿見影,確立相應的制定政策,立刻開展相關的執(zhí)行工作。對于無法適應服務管理制度的相關人員,給予必要的培訓和批評,同時要求相關人員盡快融入到新的服務體系中。服務理念的提升應該是從服務人員的內心出發(fā),不斷構建完善的服務內容和服務理念。通過開展服務考核制度,對服務不能夠滿足相應標準的人員,給予通報批評,強化所有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服務標準和服務內容,以現(xiàn)代化企業(yè)的標準規(guī)范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和服務理念。通過積極有效的政策實施,可以肅清圖書館潛在的服務意識不足、服務理念不強的邪風、歪風,從而實現(xiàn)圖書館工作人員質的蛻變。改善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是開展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的重要內容,基于當前服務理念與服務意識的不足,需要不斷改進和提升,進而幫助高校圖書館實現(xiàn)服務水平和服務體系的革新和蛻變。
5.提升管理人員的服務創(chuàng)新意識
提升管理人員的服務創(chuàng)新意識,是當前時代的大勢所趨。作為讀者服務的管理人員,對于師生的服務需求,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創(chuàng)新服務觀念,不斷增設新的服務內容,提高師生對于圖書館的滿意程度。例如,在圖書館增加獨立的休息空間、閱讀空間、餐飲體系等。而服務創(chuàng)新的內容,不僅僅是功能的增加,更多的是人員的服務意識的增加,尤其是,缺乏創(chuàng)新思想的資歷豐富的管理人員。這些人員對于工作問題,總是不主動、不投入、不積極,進而影響了圖書館各項制度的有效推進。創(chuàng)新意識是當前高校圖書館相關工作人員所欠缺的重要品質,具備了創(chuàng)新精神,可以進一步提升圖書館服務理念和服務價值。同時,通過工作人員的創(chuàng)新意識,進一步豐富圖書館相關內容的服務體系,構建更為和諧的服務理念,實現(xiàn)讀者與圖書館的有效銜接。因此,對于圖書館工作人員,創(chuàng)新意識是他們未來工作的重要突破。增加創(chuàng)新意識,不僅僅是提高了服務的質量和內容,更進一步拉近了讀者和管理人員的距離。由于服務創(chuàng)新是需要不斷地磨合和探索,進而為廣大讀者呈現(xiàn)具有一定作用和意義的內容。例如,對于服務體系的創(chuàng)新、服務設備的創(chuàng)新、服務理念的創(chuàng)新。以南京某高校為例,通過開展“家人文化”的圖書館服務活動,讓讀者在圖書館感受了家人的溫暖和快樂,讓圖書館的讀書氣氛活躍起來,讓知識不再只是枯燥的文字。由此可見,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創(chuàng)新內容,實現(xiàn)圖書館服務管理體系的創(chuàng)新和進步,進而營造出具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以及人文情懷的圖書文化。通過不斷提升整個圖書館的綜合實力,優(yōu)化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服務理念,簡化借閱流程,規(guī)范閱讀習慣,不斷衍生出新的服務內容和服務體系。
6.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
隨著網絡化時代的逐步推進,作為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的圖書館管理人員,其綜合素質和職業(yè)技能,雖然與一些知名綜合院校的人員有所差距,但是,對其人員的服務意識和綜合素養(yǎng)的標準不能降低。優(yōu)化管理人員的各項技能,是圖書館良性運行的重要舉措。對于人員的素質要求,要落實好具體的內容和標準,同時,進一步優(yōu)化管理人員的職業(yè)技能。不少管理人員,對于圖書館管理人員,保持著“鐵飯碗、沒事干”的腐朽思維,對于廣大師生的建議和想法,不管不問,進而造成了惡劣影響。因此,相關院校的圖書館,應該立足當下,全面考核當前的業(yè)務人員。對于想提高、能提高、能改進的管理人員,給予一定的機會。對于一意孤行、堅持己見的相關人員,進行相關的誡勉談話,情節(jié)嚴重的,務必要停職處理。改善圖書館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管理意識,是一項長期堅守的重要工作。作為圖書館相關管理人員,應該提升相關內容的重視程度,工作人員的一言一行都是代表圖書館的管理文化和服務理念,因此對于所有工作人員,都應該不斷探索新的改革路線,對于人員的服務問題,應該進行深入且富有成效的討論和研究,從而改變當前的服務現(xiàn)狀。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不僅僅是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更是提升整個圖書館的服務意識,提升圖書館的整體形象,更是各院校服務理念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因此,提升相關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已經是當前時代背景下,刻不容緩的服務需求。
四、結論
綜上所示,隨著網絡化的進程,逐步推進,網絡環(huán)境下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讀者服務人員,勵精圖治,不斷創(chuàng)新,提升圖書館的管理模式和服務內容,進一步增大對于圖書館的相關內容輸出,提高圖書館的整體實力,不斷優(yōu)化資源配置,結合當前的網絡化背景,進一步改善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優(yōu)化管理意識。
參考文獻:
[1]賈一凡.淺析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創(chuàng)新[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
[2]楊曉峰.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分析[J].傳媒論壇,2019
[3]王 勇.網絡環(huán)境下縣級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創(chuàng)新探究[J].智庫時代,2019
[4]楊 艷.網絡環(huán)境下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創(chuàng)新策略探討[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
[5]張國偉,紀 辰.“中央廚房”機制下的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創(chuàng)新[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0
[6]陳 穎.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創(chuàng)新淺談[J].科技信息,2010
[7]白 靜.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思考[J].蘭臺內外,2010
[8]楊樹蘭.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7
[9]劉姿伶.網絡環(huán)境下關于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的研究[J].才智,2020
[10]陳素婷.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圖書館讀者服務創(chuàng)新探議[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
[11]吳海纓.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創(chuàng)新分析[J].內江科技,2017
(作者單位:廣西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