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
摘要: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間,一批創意新穎、制作精良、傳播高效的公益主題短視頻內容,如請愿書、紅指印、逆行者等創意精彩的內容,助力戰“疫”。文章從公益主題短視頻創意、表現形式、傳播效果三個角度進行探析,即創意要起到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作用,表現形式要講究碎片化、場景化、新奇化,傳播方式要契合公眾的態度、角度、溫度,以此為公益主題短視頻創意與傳播提供有效借鑒。
關鍵詞:公益短視頻 新冠肺炎 創意 形式 傳播
公益主題短視頻是指符合公共利益的視頻內容,時長幾秒到幾分鐘不等。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間,一批創意新穎、制作精良、傳播高效的公益主題短視頻內容,如請愿書、紅指印、逆行者等創意精彩的內容,助力戰“疫”。這些短視頻融合了社會熱點分享、權威信息發布、防疫科學普及等元素,對于公眾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提供了充沛的精神動力。
公益短視頻具備制作簡化、簡單、簡潔等特點。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公益短視頻創作的核心表達,具體內容涵蓋創建文明城市、義務獻血、保護文化遺產、環保、交通安全、志愿者行動、節約用水、食品安全等,遍及生產生活各個領域。
創意要起到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研究應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工作講話時指出,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部分群眾存在焦慮、恐懼心理,宣傳輿論工作要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內容彰顯正能量,強信心。正能量的內容傳播力度相對較廣。比如催淚沙畫《凡人亦英雄》,短視頻用平凡創意,講述無數平凡人都在發一分光,然后螢火匯成星河。通過放大平凡人的感人瞬間,以樂點節奏渲染情緒,致敬戰疫中每一位凡人英雄,迅速占據了熱搜榜前列。
講述富有故事性,暖人心。短視頻講述要巧妙設置反轉點,起到吸引用戶關注的作用。比如,短視頻可在開始時故意出現與常理不合甚至引發誤會的鏡頭,然后層層剝筍般揭開懸念,使故事情節曲折生動,更富表現力和感染力,簡單說即欲抑先揚或欲揚先抑。人類天生愛聽故事,心理學家喬納森·海德說:“人類的大腦是故事處理器,而非邏輯處理器”。例如,抗疫作品《我是新冠病毒 我只輸給頑強不屈的中國人》將新冠病毒“擬人化”,以漫畫形式手繪新冠病毒的前世今生,并制作短視頻和插畫在電視和微信刊發。短短數小時,微信閱讀量達到10W+。
弘揚真善美,聚民心。真,即反映社會真實;善,即恪守善意原則;美,即傳遞美的內涵。比如對于交通安全的宣傳,可通過一個鏡框破碎來形象傳遞家庭破碎。再如“吸煙有害健康”公益短視頻,應重在讓吸煙者懂得危害,一個浸透善意的表達更能傳遞正能量。朱光潛先生在《談美書簡》中談到,美是一種心靈感受。只有真善美的作品,才有持久生命力,公益短視頻《公勺公筷 綠色用餐》被山東省委宣傳部采納全網推薦,山東衛視及各大媒體刊發,新華社客戶端上線一小時,閱讀量105萬。
表現形式要講究碎片化、場景化、新奇化
剪輯要碎片化。快手在2017年最先給短視頻的工業標準是長度不超過57秒,豎屏播放。今日頭條則認為短視頻最適合的長度是4分鐘。秒拍認為短視頻不需要被定義,秒拍即短視頻。這些不同的定義都指向一個共同的訴求,即簡潔、簡單、簡化。表達一個場景、擊破一個謠言、普及一個知識點,用1分鐘足夠;講一個故事,要不超過4分鐘表達完美。互聯網時代,短視頻作為一種快餐,只有碎片化表達才能更好地傳播。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很多武漢市民把居家隔離抗擊病毒的生活錄成了短視頻,上傳互聯網與人們分享,也有人錄制短視頻為武漢人民打氣加油。人們隨手拍攝的逆行者沖在抗疫一線的情景、社區網格員送菜送藥的故事、鄰居戴口罩進出社區掃碼、量體溫的場景……這些鮮活的鏡頭經過碎片化剪輯,在抗疫過程中記錄真實、凝聚人心、傳遞正能量。
拍攝內容場景化。短視頻要有代入感,一般采用短紀錄片、情景短劇、街采等形式。國內較早出現的部分短視頻制作團隊,拍攝內容大多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讓觀看者如臨現場,增強體驗度。國內知名網紅Papi醬、辦公室小野、回憶專用小馬甲等,在互聯網采用場景化表達拍攝,貼近生活,很快具有了較高的認知度。
情景短劇也是適宜公益短視頻傳播的表現形式。如“套路磚家”“萬萬沒想到”“找茶里邊請”等,內容大多在詼諧幽默的情景短劇中表達主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很多電視媒體推出了主持人情景劇,受眾熟悉的“名嘴”、日常生活的場景,身邊就會碰到的防疫誤區或網絡謠言,讓觀眾快速進入科普情境中,《吹風機、微波爐能清潔口罩?》《酒精消毒濃度越高越有效?》《84消毒劑味道越濃越有安全感?》等以夸張的錯誤示范和風趣的對話幫民眾去偽存真,以積極心態和正確方法做好自身防護。
街采同樣是短視頻的熱門表現形式之一,其采制流程簡單,在年輕群體中易形成話題。《拜托啦學妹》即在街頭采訪大學生的短視頻,大學生敢想敢說,神回復頻出,令人捧腹。而疫情期間,B站上很多一線UP主扛起攝像機、操控無人飛行器,呈現武漢街頭景象。平民屬性的直觀視角讓觀眾身臨其境,產生情感共鳴。
創意剪輯新奇化。剪輯技巧是彰顯創作者專業水準的一個重要標尺。根據內容創意,剪輯中采用動漫、插畫、沙畫、MV、虛實結合,添加有趣的小元素、新穎的花字、符合場景的音效,這些都是短視頻不可或缺的元素。
剪輯技巧中常用的是轉場、調色、光效和音效等手法。其中,調色直接影響畫面質感,業內一般使用PR、達芬奇等專業軟件,有的短視頻平臺如抖音的濾鏡也可使用。同時,光效主要用于變裝秀等表現形式,聲效和添加配樂則能讓用戶增加沉浸感,但要注意音樂的版權使用問題。
短視頻剪輯新奇感會增添內容的生動性、直觀性及豐富程度。以選取環保主題為例,生活中的美好環境或環保點滴附以新奇手法并傳達給用戶,能更好地實現情感、態度或價值的交互。
傳播方式要契合公眾的態度、角度、溫度
短視頻的短、便、快特點,使其能在許多緊急、不便的場合下,第一時間及時發布重大報道,快速記錄難得瞬間。李良榮教授認為,短視頻能成為未來新聞發布的主要方式。如今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短視頻一方面具有生產高效、傳播高速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要對傳播方式提出嚴格要求。
要有明確的態度。由于用戶受教育水平、素質各不相同帶來的風險和挑戰,短視頻為用戶帶來個性化體驗的同時也帶來內容傳播風險,如侮辱烈士、拿肺炎疫情抖機靈、編段子等,與公益主題完全背道而馳。平臺運營者應加強監管,加強規范的視頻引導機制,對不良用戶及時加以懲戒。風清氣正的傳播環境可助力公益主題短視頻健康有序地發展。
要選好角度。公益主題短視頻包括生活類、情感類、藝術類、營銷類等多種選材內容。其中,生活類題材運用最為廣泛。據統計,抖音點贊排行榜前一百名的視頻中,生活類短視頻占40%,休閑類占32%,新奇特類占23%,技巧展示類占5%。短視頻在不同群體中關注率不同,形成了圈子傳播,進而根據不同用戶標簽、不同圈子進行不同內容傳播。歸根到底,短視頻是個性化傳播,每一個用戶界面內容都與眾不同,喜歡某一類內容的用戶會得到類似的內容鏈接。由此,公益短視頻在策劃環節要選好角度,明確觀眾定位,才能精準傳播。
要體現溫度。公益主題短視頻在傳播中不僅要有人文主義關懷,不能片面追求“眼球效果”去消費貧、病、丑等負面情緒,同時更要有同理心,多挖掘生活之美,視傳播的內容、價值觀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部分短視頻引發風波的主要原因是內容負面、情緒消極,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未來短視頻內容應以陽光向上為主,公益主題內容恰逢其時。公益短視頻以優質、有正面引導的內容作為審核標準,在正能量的傳播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其運營前景極為廣闊。
總之,公益主題短視頻是營造社會和諧、引導輿論方向、個性化表達的粘合劑,這也是決定其能走多遠的關鍵因素。公益主題短視頻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觀層面講,不是“短的”,其創新、發展、壯大后可填補傳統媒體的“短板”,在全媒體時代可有效提升核心價值觀的主流聲音。因公益主題短視頻的內容是整個社會關注的命題,通過互聯網向世界可展現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不斷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推進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作者單位:山東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2020年2月3日),《當代廣西》,2020(4)。
2.[美]保羅·史密斯著,任海英澤:《銷售就是賣故事》,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
3.朱光潛:《談美書簡》,北京,文化發展出版社,2012年版。
4.趙娜,譚天:《我國短視頻創意初探》,《新聞愛好者》,2019(4)。
5.王云松,劉巧云,周璐怡:《中國與泰國視頻類公益廣告的比較研究》,《科技傳播》,2020(4)。
6.呂瑜:《“公益報時”傳播主流價值觀》,《視聽縱橫》,2019(3)。
7.馮依民:《守正創新,央視開創主題主線公益廣告傳播新局面》,《中國廣告》,2019(5)。
8.王凱悅:《中國公益微電影敘事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