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是音樂教育的黃金階段,學習時間為六年,但是農村學校孩子在音樂素養及技能卻比城市孩子低很多。而造成這種學校音樂教育能力短缺的主要原因是舊的教育理念作怪,音樂教師配備的不合理及音樂教育的無序化。三至六歲是聽音練耳最佳階段,十歲以前是聽音、視唱、識譜的黃金期,加強小學低年級聽音、視唱、識譜對音樂教育至關重要。
關鍵詞:音樂教育;聽音;視唱識譜
在音樂教育學習的階段,小學是最重要的黃金期。但縱觀三線市縣級城市及農村音樂教育,學生音樂素養非常低,有些地區甚至為零。試想一下,小學教育階段為六年,義務教育階段為九年,加上幼兒園學習,十二年的學習時光,音樂素養及技能差得可憐。而音樂技能稍好點的孩子,大多與家庭教育及校外音樂培訓有關,或私人授課,或音樂培訓班學習。學校音樂教育的困境究竟出現在哪里呢?
一、 音樂是副科、非重要學科的遺留思想長期作怪
雖然教育發展到今天21世紀初葉,但很多領導同志及教師永遠認為音樂美術是可有可無的學科,上課是浪費時間,不上毫無影響。
真的是那樣嗎?通過走訪、詢問老師、學生得知:越是不開設音樂、美術、體育課的學校,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低,而完全按照國家規定開足開齊所有課程的學校,文化課學習時間少,成績反而很優秀!
走訪幾位優秀教師和名師,他們都有同感,認為音樂、美術是開啟學生思維的金鑰匙,隨著藝術學習的不斷深入,孩子的思維越來越敏銳,境界越來越開闊,想象力越來越豐富,拓展性越來越強。而越是放棄藝術教育,只重視語數外文化課的學習,文化課學習反而很差,教師非常勞累,學生上課目光發呆,思維凝滯,想提升效率都很難。
二、 學校音樂教育教學的無序化
農村中小學由于師資配備不合理,師生比的限制,沒有專業的藝術老師,即使有,由于師生比的限制,使很多音樂老師去上文化課。在城鎮中小學,由于學生較多,配備了一兩位音樂老師,但經常是今年教一年級,明年調教五年級,這種無序化的上課,干擾了音樂學習的有序性,致使學生音樂知識理論和技能不連續,出現斷層。
音樂技能訓練的缺失、斷裂,造成學生音樂技能達不到,因此高年級不能進行音樂教學,無法完成課標教學要求。低年級不注重視唱識譜的學習,節奏的連續性學習,只進行斷裂式的識譜,唱歌,到了四五六年級,無法完成合唱、創編等技能學習與表演,致使對音樂學習喪失了信心,既非常喜歡音樂,又害怕上音樂課,既非??释?,又不敢張嘴發聲,因而無法完成高年級音樂教學要求及目標。
因此,我們認為,不管學生人數和辦學規模怎樣,只要是學校,就應該有至少一位專職或兼職音樂教師,而且不在學校師生比之列,此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作為學校,應該優先配備音樂美體教師,再根據學生人數比配備文化課教師,就不會出現師資短缺,音美體教師都去上文化課、藝術教育缺失的現象,而且用專職老師上課,就不會出現教學斷鏈、無序化現象。層層深入,循序漸進,步步為營,逐漸提高是每門學科學習的共性。
三、 對現行音樂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解讀
(一)現行《音樂課程標準》知識與技能要求
1. 音樂基礎知識
學習并掌握音樂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節拍、旋律、調式、和聲等)、常見結構、體裁形式、風格流派和演唱、捕賽、識譜、編創等基礎知識。
2. 音樂基本技能
學習演唱、演奏、創作的初步技能,能夠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課堂樂器,了解音樂創作的基本方法。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運用樂譜。
3. 在音樂表現能力上要求
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以及在發展音樂聽覺基礎上的讀譜能力。
(二)現行《音樂課程標準》演唱能力上要求
1~2年級學唱兒歌、童謠及短小的歌曲,學生要參與演唱活動,用正確的姿勢、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對指揮動作能做出相應的反應。同時要通過對音樂的學習,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來表現歌曲的音樂情緒。
3~6年級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參與合唱、齊唱、輪唱,并且能對指揮的動作做出相應的反應。有基本正確的演唱姿勢、呼吸方法,培養良好的唱歌習慣。了解變聲期嗓音的保護知識,初步懂得嗓音保護方法。同時,能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出簡單的、基本正確的評價。學唱京劇或地方戲曲唱腔的小片段。
綜上課表解讀,音樂學習最終的目的是音樂表演和音樂欣賞、音樂審美。而這些音樂表演和音樂審美的提高,離不開音樂技能的提升,而音樂技能的提升的最基礎的能力是識譜能力。
(三)對現行音樂教材的解讀
1. 聽音視唱學習
一年級教材歌曲以五聲音階為主,是學習視唱、練耳的最佳教材。而且,樂曲短小,旋律朗朗上口,是識譜的優選歌曲。但課程標準不要求唱譜,只以聆聽模唱的教學模式學習歌曲,聆聽旋律,聆聽節奏,拍打練習節奏。一年級下冊中提到了柯爾文手勢音階,但這時候已經有多一半的五聲音階歌曲已過,孩子們豐富的視唱、識譜教材流失。
二年級教材歌曲教學中,上冊第二課出現了“1、3、5(dao mi sol)”音階的學習(歌曲《乃約乃》),第四課中出現了“2、4、6(re fa la)”音階的學習(歌曲《母雞叫咯咯》)。這首歌曲很典型,但我覺得相隔太近,而且出現了“4”這個音。如果在一年級加大力度模唱、視唱旋律,聽音五聲音階的話,這時候加入“4”無疑是最好的視唱、聽音的最佳階段。而第六課中《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紅帽》也無疑是視唱“4(fa)”音階的尤佳歌曲,但教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不唱歌譜,《小紅帽》是聽琴模唱旋律。
如果在一年級視唱五聲音階的基礎上,視唱六聲音階,會有很高的識譜效率。但課標仍然以學唱歌曲為主,兼帶有節奏學習,聽音、視唱識譜仍然不是重點。
三年級上冊歌曲教學出現了音名的認識,在第二課出現了“3、5、6(mi sol la)”音節的學習(歌曲《草原上》),開始學習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及名稱,第三課出現了二聲部合唱練習,第四課學習音階“1、2(daore)”和二分音符。在下冊中出現了低音“5、6、7(sol la si)”的學習,開始深層次接觸合唱。這時候出現了“7”這個音,補全了七聲音階。在一年級下冊歌曲中出現過“7”,但不要求唱,這是正確的。如果一二年級不識譜,不視唱、不練耳,這合唱很難進行。三年級開始認識民族樂器,介紹節奏、音符名稱,節奏創編活動增多,視唱識譜出現難樂句分析,出現視唱旋律練習。
四年級歌曲情感表達比較豐富,注重歌唱方法的訓練。在第二單元家鄉《大雁湖》中,有七小節是切分節奏;下冊歌曲《土風舞》中有五小節切分音節奏,《采菱》中有四小節切分音節奏,教材中卻不提切分節奏教學內容,反而在五年級的《春雨濛濛的下》中只有三小節切分音節奏,卻要求講得很清楚,在此我們認為不妥。四年級音樂課出現了很多合唱歌曲,如果一二三年級不識譜,不視唱、不練耳,這合唱很難進行。欣賞曲目由單一樂器向交響樂過度,認識西洋管弦樂器,樂曲《那不勒斯舞曲》《牧羊姑娘》《彼得與狼》《小夜曲》等。開始出現視唱旋律練習。
四年級出現了樂句、樂段的分析,視唱旋律等內容,我們認為學習有點遲。
五年級教材融進了大量合唱歌曲,如果沒有低年級的聽音、視唱識譜,是無法完成教學的。有了二聲部合唱發聲練習,但感覺條目有點少。增加了指揮圖示,接觸各種拍子類型,欣賞曲目增多。
六年級加大欣賞教學和合唱歌唱,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多聽、多唱、多見識、多評論是她的主題。重新學習西洋管弦樂器及分類,認識民族樂器及分類,開始視唱樂句或樂段,視唱歌譜,感受深層次音樂情感。
綜上解讀,我們認為小學低年級應加強聆聽、模唱、視唱旋律環節,對識譜非常重要!
2. 節奏學習
低年級在節奏學習中只認識節奏形態,而不說節奏名稱,這是非常好的。而很多老師直接教學說:這是四分音符節奏,這是八分音符節奏,這是不對的。因為孩子對“幾分音符”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而且理解不了,只能囫圇吞棗式強行記憶,所以很茫然。
我認為,在一年級只告訴他們:什么樣的音符唱一拍,什么樣的音符兩個唱一拍,什么樣的音符四個唱一拍,然后結合節奏進行訓練,掌握節拍、節奏就行了。
在二年級以上可以用“分吃西瓜”的方式來認識音符時值。一個大西瓜是全音符,半個西瓜是二分音符,四分之一塊西瓜就是四分音符,八分之一塊西瓜就是八分音符,十六分之一塊西瓜就是十六分音符……這樣就把抽象的名稱具象化,孩子們就一下子明白音符之間的關系,而且可以進行換算、分割組合,進行節奏型學習。
四、 著名音樂教育家的驗證
2018年11月去清華大學培訓,以北京市金帆藝術專家、國際合唱研究會理事、中小學音樂教育家王騏老師為主的老師們對我們進行為期七天的培訓。培訓涉及音樂教育理念、教育目的、小學音樂教學方法、階段性要求以及指揮、教材與教學的關系、學材的選用等。實踐、參觀得知:北京市一年級孩子可以唱三聲部合唱。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們同我們使用的是同一個教材,他們沒按課標進行嗎?通過詢問了解到,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就已經識譜了,在幼年期利用鋼琴進行聽音模唱,學校音樂課利用柯爾文手勢、身體動態加強視唱識譜,而且已經學完了各種節奏型。一年級的孩子音樂技能很高,音樂情感表現非常豐富。
為教材負責還是為學生負責是他們探討的課題。他們打破了《音樂教育課標》局限,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以音樂教育為本,以培養學生音樂技能為主,進而深入學習音樂文化,深層次的、從內心熏陶,以音樂情感感悟美,感悟世界,理解音樂。
北京老師不拘于教材和課程標準的音樂實踐表明:教材只是學材的選用范圍和目標要求,教材只是學材使用的藍本,怎樣使用,要根據當地的學生實際情況切實的選材。而低年級加強聽音、視唱、識譜是學習音樂的重要時間段,也是最佳階段。尤其重要的是,聽音練耳最佳階段是三至六歲,因此十歲以前是聽音、視唱、識譜的黃金期,絕不要錯過這個黃金期。
北京老師的音樂教學實踐給我們迷茫的教學下了一顆定心丸,更加肯定的指明:加強小學低年級聽音、視唱、識譜環節是音樂教育非常重要的環節,是音樂學習的黃金階段!
作者簡介:
何嘯,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清源鎮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