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
隨著我國高校規模的擴大以及社會的發展,高校吸收社會資金的方式逐漸多樣化,之前的高校財務制度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社會發展需要也不能滿足各方的需求。因此財政部規定高校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統一的《政府會計制度》。截止至今,已實施一年多的時間,本文總結了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幾點問題:例如資產清查時的相關問題、會計從業人員素質低下的問題、高校財務管理優化不足的問題、學校信息化建設水平落后的問題。緊接著提出從完善資產相關核算、提高財務人員素質能力、優化高校財務管理體系、全面推動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一一給出了解決方案。
一、高校實施政府會計制度中出現的問題
(一)資產清查時的相關問題
首先,資產清查時出現賬實不符現象的原因很多,例如已經購買的資產,沒有及時將其入賬;或者早已經報廢的資產仍然按資產進行入賬;還有有些高校做實驗的低值易耗品,學校一般不做統一購買,而是誰使用誰購買的原則,不進行統一的管理,因此沒有入賬。另外對無形資產的劃分,沒有明確的文件說明,許多高校自主研發的無形資產如開發的各種簡單便捷的操作軟件等等,因其價值不好判定,也沒有依據判定,學校也沒有相關制度要求怎么處理,因此許多高校為了簡便,一般不做會計處理,只是通過相關部門進行登記。以上這些情況的很可能導致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賬實不符。其次,2019年之前的會計核算中,主要是把累計折舊、攤銷進行虛提處理,并不是實提。實行“虛提”折舊的處理方法,即在計提折舊時沖減非流動資產基金(事業單位),而非實際計入支出或費用。其次,高校資產管理信息化水平較低,資產管理的相關部門如資產處,財務處及各個二級院系之間基信息沒有一個全信息共享的資產管理系統,全靠傳統的紙質流程表溝通,操作流程繁雜,簽字手續麻煩,而且極容易滯后或有差錯,無法實現資產管理信息同步共享。
(二)高校會計從業人員素質低下的問題
在業務素質方面,高校會計人員整體素質水平相對落后,有待進一步提高,會計人員中有高級職稱及以上資格人數的人數鳳毛麟角,絕大部分為初級和中級職稱,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高校實際發展的需要。其次,高校的會計人員自身意識不強,大多滿足現狀,一味的延續之前的做法進行會計處理。但之前主要從事的是基礎的核算會計,即簡單重復的核算,報銷。現在改革后,政府會計制度將權責發生制納入其中,將原先財務會計以及預算會計這兩種存在著差異的核算功能合二為一,進而變成了一種全新的會計核算手段其記賬基礎,核算方式均發生了變化。因此在新的形勢下,以前的會計信息和會計核算已經不能全適應新的政策要求,政府會計改革對高校會計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標準。
(三)財務管理體系優化不足
首先會計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反應性,這也就是說,高校會計代表著高校一系列會計事項活動,反映了高校工作確認、計算、記錄以及匯報的一個完整的過程。而高校的財務管理體系具有明顯的滯后性,高校的財務管理制度落后于當今社會發展步伐,如高校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財務管理人員觀念老舊跟不上時代,管理方式死板,導致很多時候會計信息不全、職責不清。其次,缺乏科學的預算管理制度。預算管理在高校財務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具有指導性的意義的工作,然而大多數高校在實施預算的過程中,基本都是今年的預算是在去年的預算上進行加減,并沒有文件依據或者經過實際調研,經不起推敲,因此預算的編制不科學不合理。最后,高校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非常低下,項目運轉緩慢。一個項目從前期到實施往往需要幾年的時間,浪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個方面,外因是財政部門出臺的專項資金制度手續復雜且周期長,導致專項資金到賬慢,嚴重拖后了項目的預期的進展速度。內因是許多高校內部沒有完善和科學的績效考評制度,且審計部門沒有在專項資金的監管上發揮監督促進的作用,造成如今高校專項資金使用效率低的局面。
(四)高校信息化建設落實存在困難
新政府會計制度對各項信息都有極高的要求,但從目前高校的信息化建設現狀來看,還尚需時間來落實完善。首先某些高校缺少學校領導層面統一的部署,學校內各部門的信息不同,側重點不一樣,且不同部門由于歷史原因,使用的是不同的軟件,由于各部門軟件的入口不統一,軟件公司不一樣,使得數據合并很繁雜,基礎數據的整合錄入各部門均不愿干,因此目前大多仍舊停留在傳統的各自為營的階段,并沒有進行統一的推進。其次,部分高校缺少信息化人才,由于現在高校招聘對學歷的門檻要求越來越高,有些偏遠地區的高校人才招聘相對不那么容易,緊缺一大批在學校擔任系統的更新,維護和管理的人才。
二、高校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對策
(一)完善資產管理和相關核算
首先高校應該成立一個核算小組,并指定一個組長,制定一個詳細的、任務點清晰的工作進程表,嚴格要求組內成員遵照進程表進行核算工作,而對于那些歷史遺留問題以及部門之間的推諉問題,核算小組的組長應該積極主動的想辦法,平衡部門間的矛盾,盡快解決問題。其次細化資產管理系統,盡可能將資產的各類信息填的詳盡清楚,從而滿足政府會計制度對資產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二)提升財務人員業務素質
高校會計人員要進行積極的思想更新,不能一勞永逸,要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優化工作流程,切實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準確性;其次,要及時與內部及外部其他會計人員進行交流和學習,參考其他人員的工作經驗,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水平,更深刻的理解政府會計制度。因此,高校會計人員自身主動求變,無論在知識結構上還是工作態度上都要進行轉變和升級,盡快完成從核算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轉型升級。
(三)優化高校財務管理體系
首先應提高高校財務管理人員的認知,清楚的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改變這種局限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次財務管理人員要更新管理理念,提升對預算重要性的認知,完善高校的預算制度,并進一步簡化工作流程,使各部門在自己預算范圍內靈活、簡便的支配自己的經費。最后,在專項資金撥付到學校后,財務部門應聯合科技部門實行從項目實施到結題的全過程綜合績效評價體系,同時將績效評價的結果作為下次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指標,切實提高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全面推動高校信息化建設
高校應盡快完善學校財務處與各個二級學院學生管理系統的對接工作;與人事處人事管理系統對接;與教材考試中心的教材管理系統對接,以點帶面探索智慧校園的工作。推進校園信息化建設能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快速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動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更要加強高校網絡信息的安全性,保證重要數據以及重要部門的信息安全如財務數據,人事數據等。因此為了落實學校的網絡安全責任,建議對全校師生加快用戶統一認證和統一門戶,探索學校服務新機制。建立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完善各類數據標準體系,促進不同階段師生數據貫通共享和人員數據的統籌管理。
高校是本次改革的重點單位,這需要高校完善當前財務體系,加強預算管理的科學性,提高會計人員能力,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等。對于高校自身來說,實行改革中的難點工作在于怎么樣能使政府會計制度實施的更徹底,對于國家來說,要盡快制定更加細化的細則,為高校財務管理提供及決策提供良好的基礎。(作者單位: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