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音
摘 要: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是一項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關教育公平、事關脫貧攻堅、事關教育現代化。近年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日趨完善,但是,就目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還需要高校輔導員對資助育人工作進行反思,及時發現該項工作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尋找相應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資助;育人;高校
2018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指出:“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重視培養受助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勵志教育、誠信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著力構建包括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等方面的長效機制?!苯陙?,隨著高校資助工作力度不斷加大,資助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也形成了“獎貸助勤補免”結合“綠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資助體系,高校資助工作隨之也進入了新的階段。新時代下,高校資助工作展現出新的特點,同時面臨一些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
一、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對資助政策的解讀存在偏差
高校資助政策的宣傳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新生錄取階段,在給全體學生發放錄取通知書時,同時給學生發放高校學生資助政策介紹宣傳頁;二是通過各類新媒體平臺對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進行宣傳。這兩種方式都是學生自己閱讀,自行理解。而這難免會因學生理解不同,造成政策解讀上的偏差。三是新生入學后,由高校輔導員和班主任召開資助宣講會,給學生進行政策解讀和宣講,但這種方式會因輔導員和班主任對政策解讀能力的不同而出現偏差。
(二)困難生認定工作還不夠精準
準確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實現精準資助的前提,是做好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基礎。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一般是學生自愿提出申請,所交申請表為隨高校錄取通知書一起收到的一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前些年,申請表需要部門蓋章確認,如果該生家庭經濟不困難,當地則不予蓋章,這也方便了高校輔導員了解學生家庭經濟的真實情況。近兩年,為了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其家長少跑路,申請表已經不需要蓋章了,學生只需要做好個人承諾即可。這的確方便了廣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但這種方式也存在一些問題,個別家庭經濟并不困難的學生為了獲得資助金而在認定申請表中填寫虛假內容,致使有限的資助名額給不到那些真正需要資助的學生,進而嚴重影響了資助工作中的公平性。此外,還有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比較自卑、內向,不愿意受到過多的關注,也因此會放棄資助金申請資格,而輔導員、班主任和同學們又不太了解他的真實家庭情況,故而會發生“漏助”的情況。
(三)資助形式還不夠豐富
資助工作以經濟型資助為主要形式,在資助內容和形式上都較為單一。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經濟資助當然是必要的,但是這種單一化的資助形式會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注重補助的金額而不是自身能力的提升。同時,有時資助的方式過于簡單直白,也有可能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導致資助的作用大打折扣。例如,學校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生活用品時一般會發放統一款式的物品,這種統一款式恰恰會成為“貧困生”的標簽,不利于保護學生隱私和維護學生自尊心。
(四)資助育人方式缺乏創新
傳統的資助工作人員一般是灌輸型和說教型育人理念,這已經很難讓當代大學生完全信服。而且在開展資助工作的過程中,多數高校輔導員忽略了資助工作中的育人功能,缺少指導教育,這會使資助工作失去意義。高校資助育人體系的構建應從滿足學生經濟需求擴展到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扶困與扶志、扶智相結合。
二、針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常見問題的基本對策
(一)重視資助管理人才培養,精準解讀并落實好資助政策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具體實施者一般是高校輔導員和班主任,由于資助工作人員精力有限而且流動性大,缺乏專業的資助知識和技能,有時還存在應付上級布置的任務,以致達不到預期的育人效果。因此,這就需要各高校對資助工作人員實施管理,要求其明確工作職責、養成學習習慣、提高專業技能。例如,對輔導員和班主任進行資助政策解讀培訓,讓他們在給學生進行資助政策宣講時做到語言簡練、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把握準確,讓他們明白宣講資助政策的要領和原則是既要對號入座、量身定制,又要吃透政策、精準解讀,還需要通俗易懂、追蹤落實。最終讓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看資助政策宣傳冊、聽老師們解讀資助政策后,能明白誰是資助對象,有何資助形式,如何申請資助等具體資助政策。同時高校應開通資助熱線電話,為廣大學生和家長提供資助政策咨詢服務,隨時解決學生和家長的疑問。
(二)改進困難生認定工作方法,提高認定工作的精準性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開始前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為了杜絕個別家庭經濟并不困難的學生提供虛假信息,在實施資助準備工作前,高校輔導員要積極發揮教育作用,注重誠信教育,培養學生優秀品質,使學生不爭當貧困生,將資助留給真正需要的學生。其次,大部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僅經濟上有困難,在與人交流、學習上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會導致他們產生自卑等心理,會導致一些心理問題。針對這種情況,高校輔導員要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應采取家訪、個別訪談、大數據分析、信函索證、電話求證、民主評議、量化評估等形式,對學生提交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以及相應證明材料進行審核,要做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在對被資助學生實施資助時,應當充分發揮教育工作的本質,讓學生體會到被資助時的情感體驗,但這也并不意味著教育工作是死板的,高校輔導員要將自身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同時需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針對性指導教育。
(三)豐富資助形式,注重育人工作成效
如果只是經濟資助這種只重視給予不求回報的資助形式,容易讓學生產生坐享其成的錯覺,難以培養他們自立自強和回饋社會的優秀品質。國家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為了讓他們完成學業,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但個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獲得經濟資助后,沒有應用到提升個人能力上來。目前高校現行的資助項目大多是以無償資助為主,屬于一種“輸血”式資助,學生容易形成等、靠、要心理,我們要多嘗試有償的“造血”式資助,促進學生“受助-自助-助人”意識的養成。勤工助學算是一種讓學生通過自己勞動獲取收入的方式,但目前高校勤工助學崗位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數量不能滿足全體困難學生的需求,二是一般學生的勤工助學崗位都是一些單一程序性的勞動,部分學生也比較排斥。高校設立的勤工助學崗位應從“助工”多向“助研”等方面發展,應該培養學生自立自強、創新創業精神、增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四)創新資助育人方式,提高資助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愿意在微信、抖音等網絡平臺上分享和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這些新媒體平臺,搜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需求和喜好,在金錢和物質資助的同時幫助他們成長成才。同時可在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上宣傳自立自強的學生典范,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從而達到資助與育人的完美結合。此外,輔導員還要引導激勵他們多多關注自身能力發展,在就業創業、科技創新、各類資格證培訓、考研等方面給他們提供幫助和關懷,從本質上轉變困難學生在高校的弱勢地位,增強他們改變命運的動力,讓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獲取,從而有效提升資助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結語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是非常有意義的,高校輔導員要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貫徹于人才培養全過程。針對新生,要全面介紹國家和學校的資助政策,根據困難認定確定貧困生,為貧困生提供入學愛心資助;針對老生,通過實時關注個別學生家庭突發情況和學生個人生活狀況、學習狀況、能力素質現狀等,鼓勵學生克服內心自卑、樹立自立自強的優秀品質;針對畢業生,持續關注其在基層就業、服兵役的后續資助。高校輔導員一定要意識到自己承載的責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要做到有耐心、有愛心、有責任心,要通過工作反思和總結完善資助育人工作,使得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受到資助的同時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2018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N].中國教育報,2019-03-11(006).
[2]張代利.大數據“思維”視閾下高校資助育人有效路徑探析[J].智庫時代,2019(50):258-259.
[3]張一馳.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精益化管理探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9(1):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