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勇
摘要:近年來,全國各地加快推進市政公用事業的經營管理體制改革,行業競爭日益加劇,供水企業為加快改革與發展,對企業文化、經營服務理念進行了整合與創新,這對于發揮行業優勢,根除積弊,推進智能化、信息化、現代化進程,激勵員工,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提高供水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具有戰略意義。
關鍵詞:企業文化;缺陷;策略;領導作用;繼承;創新
企業文化是企業愿景、員工意識觀念與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疊加反映,是客觀存在的,企業通過行動獲得的結果,結果反過來又會對企業未來的行為作出導向。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受內、外部環境影響形成,因此,在企業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企業文化內涵將隨之不斷豐富和深化。為適應社會和企業的變化發展需要,在思考對企業文化內涵不斷豐富和深化的過程中,管理者須具備創新思維和與時俱進魄力,對存在阻礙企業發展舊有的東西進行革新,使企業文化理念的推廣符合企業發展需要。
但由于過去我們研究企業文化理論的企業管理人士很少,特別是既要懂文化又要懂經濟和管理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研究探討供水企業文化建設的理論基礎先天不足,再加上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員工文化素質整體水平不高,這樣,企業文化的實踐者、執行者就容易理解偏差、動作變形。如當前不少企業開展的所謂“企業文化建設”,其內容主要是總結過去的成績,而不是面向未來的指南,文化建設的定位不準確,而企業文化的準確定位,是企業文化建設能否卓有成效開展的一個重要前提。
一、供水企業在對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由于客觀原因導致供水企業市場定位以及價值取向很難固化,致使企業文化很難形成特色。供水企業大多屬于國有企業,其具有自然壟斷性與社會公益性等特點,因為區域性限制的原因,市場范圍受到限制,同時,干擾因素較多,競爭意識也較為薄弱,企業文化也無法形成持續鮮明的特色;國家從計劃經濟逐漸向市場經濟方向轉變過程當中,供水企業可以結合自身實際自主建立管理機制,同時,不同區域供水企業還呈現出市場化企業經營管理的模式,其經營模式及企業愿景價值取向發生了明顯改變。可是一直以來,受計劃經濟時期管理思想約束和影響,供水企業所建立的管理機制和相關管理制度經仍存在眾多不足,企業改革的步伐邁得不開,戰略發展定位受行業政策約束總是不夠長遠。顯然,在此背景下企業文化的建立、承傳和發展也很容易會出現斷鏈現象。
(二)企業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間混為一談。通常情況下,很多管理者模糊地認為:企業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它們就是同一件事;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內部某個職能部門的職責。因此,無法正確認識和理解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作用,無法區分上述兩者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作用和要求,也就無法建立與本企業特征相符的企業文化。
(三)將建立企業文化當作“形象工程”,導致其應有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發揮。很多企業將建立企業文化當作面子工程去策劃,將著力點放在硬件設施上,過多強調上墻的口號和宣貫,認為企業文化就該讓人“看得見”,忽略了潛移默化和思想內涵,未能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和需求去策劃建立,導致投入了收效卻不明顯。
(四)企業在整合中未能適時進行文化植入。企業在并購擴張過程中,應對不同區域和業務板塊的企業文化不斷融合互補、克服消除不良因素,促進整體企業文化新的提升。但是,由于區域之間經濟發展水平、企業文化傳統以及地方人文歷史等存在差異,企業員工在行為、觀念上是有差異的,由于歷史原因,這種差異同樣也體現在某些制度流程上,在文化植入和融合過程中與之匹配的機制和資源配置未能充分體現合理差異,導致了不同區域板塊員工對企業文化理念的不同解讀。上述現象會影響企業文化發展規劃制定的客觀性和全面性。
(五)企業文化理念設計不鮮明,主題不突出,政治色彩過于濃厚。一是理念設計不夠突出。二是語言不夠凝練。
二、供水企業文化建設的策略
企業文化不僅博大精深,而且豐富多彩,其屬于企業的主體以及內涵,能夠體現企業的外部形象。與此同時,企業文化還屬于職工開展經營活動行為規范、信念與價值觀念,其包括以下兩個層面:第一,理想層面。此層面的核心是愿景與價值觀;第二,企業行為與制度層面。通過對企業內涵與以上兩個層面進行分析,筆者認為供水企業應該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將以下幾個方案有效落實。
(一)思想認識方面要有新突破
對于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而言,應該引進先進的企業經營理念,支持企業文化的建設工作。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找尋對企業發展有利的內容與企業文化相融合,從而使企業文化得以快速發展。企業應該堅持將最好的產品以及服務提供給客戶的發展原則,現在“承諾服務”制度備受人們關注,我國一些服務窗口行業對其進行了延伸處理。供水企業想要持續健康發展,應要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在市場競爭當中運用文化力量促進生產力的提升,進而使供水企業在市場競爭當中穩定發展。
(二)要清晰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作用
目前,供水企業競爭呈現出多元化、綜合性以及持續性等特征,供水企業想要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作用,那么必須明確目標愿景、培育正確價值取向,換句話講,站得高、看得遠,這樣就能夠為自己找出新出路,從而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以國家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企業文化基礎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屬于人類被源文化,在歷史長河當中,用多種觀點以及思想被不斷沖擊,通過借鑒以及變革,流傳下來的文化體系與思想意識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從儒家文化角度講,起對東亞各國產生的影響極其巨大,儒家文化在此背景下誕生,儒家文化比較重視勤儉和誠信,這些已經在我國人們內心深處生根發芽,國有企業應該重新定義這些理念,賦予傳統瑰寶靈魂,將儒家文化弘揚下去,這樣企業文化根基才能夠建立成功。除此之外,企業文化建設還應該吸收傳統文化的一些分支文化,突破傳統認識模式的約束,穿成一些有價值的傳統文化,并對這些文化進行合理運用,從而使企業文化具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四)力求企業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成功的企業文化必須同時受員工以及廣大用戶的認可,因為客戶對供水服務的認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選我們企業文化的認可,實際上就是用戶對文化的追溯以及認同。因此,企業應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塑造并承傳獨有的優良的企業文化形象,建立企業員工和廣大用戶都認可的企業文化。
(五)堅持“以人為本”,激發員工的創造性以及主觀能動性
我們應重視員工個人價值以及能力的激發和挖掘,企業員工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他們是集體的一員,想要使個人潛能得到充分發揮,那么能讓企業與員工同成長得到有效體現就至關重要。引導培育員工統一的價值觀,構建良好的企業文化,協調好組織內部群體之間的關系,使組織協同效應得到充分發揮,進而使企業更具凝聚力。管理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員工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
三、企業文化建立以及重塑過程中領導者的作用極其重要
建立與重塑企業文化,管理者與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應擔負起責任,其對于組織系統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管理問題實際上就是人的問題,主要是管理者的責任,因此,管理者的行為以及觀念非常重要。管理者在企業文化當中代表著企業利益,與此同時,他們還應該擔負起開拓新觀念、監督規則執行情況以及培養下屬綜合素質的職責。總而言之,供水企業在對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只有管理者明確自己的管理角色,做好自我約束、自我定位和自我超越等內容,企業文化才能夠建設成功。
供水企業既要繼承原企業文化建設成就,又要創新重塑企業文化。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而繼承供水企業文化成就是為了更好地把握將來。重塑供水企業文化是以企業傳統文明的繼承為基礎,站在歷史的高度,以對新世紀供水行業發展趨勢的高瞻遠矚為前提,結合企業文化的基本原理和行業自身的特點,才能建立起具有行業特色的現代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