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海娟
[摘要]化學實驗教學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長久以來,初中化學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有效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方式,并卓有成效、而借助實驗教學來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關鍵詞]探究能力;實驗教學;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14-0070-02
新課標明確提出初中化學教學的目標不僅僅在于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情感態度;著重指出教師要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基于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深化實驗教學來開展學生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
一、創設情境,收集有關資料
學生的知識和經驗畢竟有限,所以學生在接受知學習內容應設計相對應的游戲,以便于“三學”課堂的全面推進。
2.游戲化教學應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在“三學”課堂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指導者。因此設計游戲活動時,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在游戲中是“主帥”。如果學生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教師應及時為“主帥”出謀劃策,啟發、鼓勵他們在游戲中獲勝。為此,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及認知水平,從而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調節游戲的難易程度。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相適應的游戲,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進而完成學習任務。
總之,游戲教學的設置不能與教學內容脫離,形式要多樣,還要有趣味性、啟發性,既能激發學生的“參戰”熱情,又能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游戲化教學與“三學”課堂相融合的注意事項
1.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首先,教師需要根據學科的教學內容,設計相匹配的游戲。其次,與學生一起準備游戲所需的用品。最后,教師還要在課前自我演示,以檢查游戲是否能識時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疑惑。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時,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其創設熟悉的情境,再督促其借助互聯網、書籍等工具查詢與收集有關資料,從而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收獲新的知識,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以教學“二氧化碳的有關性質”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了解溫室效應”的主題活動。課前,教師安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和查詢有關溫室效應的相關資料。課上,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檢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并引入新課,如“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有哪些?”“溫室效應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請至少列舉出三個例子。”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道:“二氧化碳。”此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關于二氧化碳對于生活的影響,如做制冷劑(二氧化碳在平時處于氣態,而在變為固態時就成了干冰,干冰揮發時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熱量而引起周圍溫度的降低),做滅火劑(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而且其無法燃燒也不支持燃燒)。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會對溫室效應的危害有充分的了解,并對二氧化碳的某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形成初步的認識,明白二氧化碳對于人類影響的雙重性。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創設了學生較為熟悉的情境,不僅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而且學生通過查閱和收集資料會對相關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團隊協作,設計科學方案
探究教學主要是指在教師適當的指導之下,以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為基礎,培養和提升其探究能力的過程。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團隊協作探究是有效的學習途徑,而團隊探究需要依賴于科學合理的方案。基于此,教師有必要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化學實驗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出有效合理的實驗方案,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
以“氧氣的取”實驗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其分為幾個化學實驗小組(組員人數最好控制在六人以內)。首先,教師播放有關氧氣制取實驗的短視頻;然后展示事先準備好的實驗用品的圖片,如加熱制取氧氣所需的實驗用品有:KMn04、KC-103、酒精燈、導管等;不加熱制取氧氣所需的實驗用品有H202、Mn02、銅片、燒瓶等;最后留出十分鐘時間讓每個小組設計科學的實驗方案,討論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并根據方案選好所需的藥品和儀器,進行實驗操作。在此期間,教師需要對每個小組進行適當的指導。
通過團隊協作來進行自主探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除此之外,在設計方案的過程中,組內成員能夠相互取長補短,從而實現共同進步。
四、規范操作,培育基本技能
初中化學教學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展現其基礎性和啟蒙性,通過實驗培育學生探究的基本技能。為了得到準確的實驗探究結果和鮮明的實驗現象,學生有必要規范和熟練地掌握基本實驗操作。
在化學實驗教學當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幫助學生端正實驗態度,并且在向學生展示實驗的時候應該做到規范每一步實驗操作,以此給學生樹立榜樣。除此之外,教師需要制定嚴格的制度來讓學生遵守實驗室的相關規則,而對于學生怎樣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撰寫實驗報告也應給予具體的指導。例如,在探究中和實驗時,使用配制已久的稀鹽酸和氫氧化鈉進行反應,學生會在實驗的過程中觀察到有氣泡冒出。對此,教師應要求學生將該實驗現象如實地記錄下來,并引導學生分析產生此現象的原因,從而提升學生實事求是的實驗態度。其次,每次實驗完成之后,教師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整理藥品,收拾實驗桌面,清洗實驗儀器,從而逐漸讓學生形成較好的科學實驗習慣,為學生能順利完成實驗探究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探究實驗,學習科學方法
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多進行演示實驗,而學生只能觀看教師操作實驗。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有助于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和化學基本概念,但卻不能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將一些難度系數低、現象明顯且安全系數高的演示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從而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例如,“二氧化碳的制取”實驗,教材中只闡述了“實驗室常使用大理石和稀鹽酸來制取二氧化碳”,顯然這是個驗證性實驗,不需要學生對其進行深究。但是教師可以將其改為分組探究實驗:首先,要提醒學生有關該實驗的注意事項和操作要領,以及需要重點觀察的實驗現象;接著,在教師的引導下,每個小組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究。學生分別使用濃硫酸、稀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塊狀大理石反應。在實驗過程中,每位學生都滿懷熱情,每個小組都取得了良好的實驗效果。通過親自進行探究實驗,學生對于實驗室常用大理石和稀鹽酸來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有了深刻的認識。
總之,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理應在實際教學中多開展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科學精神和團隊意識,進而讓學生的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責任編輯 張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