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淑夏
【摘 要】 “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提出讓教育工作者意識到生活同教學工作有效結合的意義,借助一些多元的素材增強學生的形象感知,然后利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本文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融合生活理念,以期為數學教師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小學數學;生活;融合策略
數學教師應該結合生活案例,對客觀世界進行概括與總結,揭示數學源自生活。在教學中也要按照學生的心理特點,盡量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將問題和情境進行有效結合,激發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本文借助一些實際的案例,闡述了數學與生活的融合策略,為推動教學工作的有效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整合資源,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小學生的情感體驗、生活經歷比較少,所以在學習一些抽象知識的時候難度系數更高,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則是將生活資源融入其中,基于當下的教學現狀去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針對數學教材,按照新課程的發展理念,設計一些具備生活氣息的教學內容,符合小學生的認知體驗,推動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進行。新知識的教學工作完成以后,教師要及時對其進行相應的鞏固、訓練,如若是結合生活素材去進行訓練,既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讓他們在實踐中使自身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青島版一年級下冊《認識鐘表》的教學中,教師首先給學生發送相應的調查表格,讓學生按照上面的要求填寫自己起床、吃早飯、上學、放學和睡覺的時間,讓其對時間有一個更為直觀的體驗。其次,讓學生嘗試著調整鐘表,在表格中列出相應的時間,表述自己對于時間的基本需求。最后,隨機從中選擇一位學生的表格,帶領全體學生借助表格去學習,啟發他們思路的同時,也能獲得最真實的感知。當教師將生活資源導入數學課堂,為教學工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強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也能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
生活情景式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數學之間的潛在聯系,而在情境構造的時候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方面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滿足他們的審美取向,在新穎的教學模式下,小學生能夠對此抱有強烈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秉承著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不要出現理論大于實踐的情況,按照情景式的教學方法,突顯出融合的價值。例如在青島版五年級上冊“體積”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按照課堂教學實驗的相關要求,將小石頭放在杯子中,讓學生主動去觀察水面的變化情況,準確認識到石頭在其中所占據的空間。這個實驗同語文教材中“烏鴉喝水”的現象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為了讓學生對體積有一個具體的認知,構建相應的空間概念,教師借助這個故事,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思考。當他們在討論以后,有的學生表示:烏鴉聰明,懂得將石頭放到瓶子內,水面開始升高……討論的基礎上,還可以設計一些問題:放入多少石頭才能喝到瓶中的水?這些問題情境下,學生的思維被打開,發表出不同的觀點,激烈的討論中也懂得了體積的含義。
三、實踐活動,豐富教學形式
實踐是教學最終的目的,任何人在獲取知識的時候,都會有一些必須要經歷的階段:觀察、期待、思考和實踐。按照新課程的相關標準,教師需要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將所學的知識有效運用到現實中,充分體會數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對知識有一個完整的認知,當外在知識逐漸內化時,也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觀念,將同學們的觀察、表達能力都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家庭與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于是教師圍繞著家庭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如若有的家庭飼養家禽,向父母了解到每日的產量和售價以及家禽所需要的飼料價格,幫助父母計算出每周、每月、每個季度的收入,一周以后查看計算是否同實際情況相符合。還可以開展“財務管家”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去管理家中的金錢,做好相應的計劃,有的孩子在拿到金錢以后立馬做出了相應的計劃,然后將家中所需要的生活物品都準備好,合理安排好三餐。這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活動對于數學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這門學科就存在于身邊,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四、課內+課外,實現理論向現實的有效延伸
理論和現實的有效結合是對數學知識的進一步深化,如若只是依靠課堂上的教學,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比較淺顯,所以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延伸,采用課內+課外的方法,增強小學生的情感體驗,掌握事物發展的潛在規律。學生也是社會大家庭的一部分,借助一些社會活動提高他們獨立式生存的能力,假設學校準備換一批電腦,教師讓學生提前做好相應的調查工作,了解不同品牌、不同價格的電腦,然后借用乘法估算中的知識點,去計算出換置這批電腦需要花費多少錢,最后將計算結果交給教師?;蛘咴谝恍┬@活動中,提前向班主任了解這次活動所需要的經費,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為他們布置預算款,協作的過程中設計購買計劃,討論結束以后大家選擇一份最合適的方案交由班主任,為活動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種極具創新性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充分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并將這種思想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工作,將教學知識同生活進行有效融合,實際上也是現階段教育發展的基本要求,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而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按照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充分感受生活理念在課堂上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然后借助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樣在提高他們個人能力的同時也能促進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張德花.生活中的數學,數學中的生活——探析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J].中華少年,2018(27).
[2]虞美萍.小學數學趣味教學與生活化教學的融合性分析[J].知識窗(教師版),2018(06).
[3]丁學峰.課堂與生活接軌,數學與趣味并存——小學數學生活化趣味教學實踐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