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云
【摘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加強作文教學,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推動小學生更好地成長。而作文是來源于生活的,學生只有將寫作與生活聯系起來,從生活中入手進行構思和分析,才能夠使所寫內容更為真實,增強文章的真實感。同時,小學生是處于快速成長過程中的,每天都會收獲新的生活感悟和體會,從生活中入手進行寫作,能夠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推動寫作形式更為靈活。“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本文就從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方面內容入手,對其進行全面探究,并提出作文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作文教學? 生活化? 小學語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6-0074-02
一、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的概述
1.生活化教學的含義
生活化教學屬于一種良好的教學方式,不管是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對這種方法進行運用,還是在其它學科或者其它內容的教學中運用這種方式都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生活化教學就是指教師從生活中出發來開展教學,尋找生活中的元素或者內容等,將其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入手深化對教學知識進行認識和學習的系列活動。具體來看,生活化教學指的是教師將教學活動置于生活場景中,借助于這些生活場景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使他們將學習與生活融為一體,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生活,從而取得有活力的知識,并推動自身情操得以陶冶的活動。
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指的是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入手進行思考,將自身的生活體驗和生活場景作為依據來寫作,不斷提升寫作的靈活性和真實性。作文教學與其它內容教學是不同的,要求學生要在掌握寫作技巧、寫作方法的同時有充足的寫作素材,但是當前很多小學生往往缺乏寫作素材,在寫作的時候不知道從何下手,而要想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就應當引導學生從生活入手,將生活作為素材積累的重要途徑,為作文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
2.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對教學結果較為注重,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很多教師會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將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教”上,而僅為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留很少的時間,這對于學生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在這種狀況下,學生很容易對學習產生反感情緒,而對于作文教學而言,長期如此,學生會感覺到枯燥乏味,從而會喪失學習興趣,懼怕寫作。將生活化教學模式引入進來,教師能夠從生活中入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與思考,讓學生將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作為寫作的入手點,如此就能夠促進學生對生活過程進行回憶和思考,探究生活中的趣事,并將其寫入文章中,從而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提升寫作興趣。
第二,能夠為學生寫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增強寫作活力。
當前很多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往往會面臨不知如何下手、不知寫什么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寫作素材。而推動作文教學生活化,則能夠讓學生將每天的生活趣事作為素材來寫作,這樣學生會主動對生活進行思考和觀察,對每一件有趣的事情進行記錄,長此以往,學生會迫不及待地將這些趣事寫入到作文中,從而能夠讓學生對寫作產生極大的熱情。
第三,能夠提升寫作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進行記錄,將其視為自身寫作的素材,也就是要引導學生以自身親生經歷為基礎進行寫作。而小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往往較為深刻,記憶也比成人要強,在寫作的時候如果能夠將生活事件作為基礎,往往更能夠提升寫作的真實性,避免學生憑空捏造。與此同時,因為生活事件往往是完整的、系統性的,所以學生寫作也會更為系統完整,避免寫作斷斷續續或者“有頭無尾”等情況的產生。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面臨的問題
當前雖然更多的小學語文教師開始對生活化教學提升重視度,對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也更為普遍,但是在具體運用中依然面臨很多問題,如果這些問題無法得到系統解決,勢必會影響作文教學的效果。具體來看,可以將這些問題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無法激發學生生活化意識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前提是學生能夠將生活中的事情與作文學習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化意識,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僅僅是為學生講述了一系列寫作的技巧、方法等,卻并沒有從思想層面對學生進行講述,如何將生活內容與寫作結合起來,這導致很多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思想較為飄渺,圍繞主題做出了大量的思想和分析,但卻沒有將生活中自身經歷的事情融入進來,這使得寫出來的文章空洞無力,無法帶給人們真實感。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師多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對生活中的事情進行暢談,或者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細致觀察,思考如何將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運用到寫作中。
2.缺乏實踐體驗活動
生活化作文教學的開展離不開實踐體驗活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還不是十分完善,對于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的事情,往往不會有較為深刻的印象,也難以將其運用到作文寫作中,而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開展一系列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妙,這樣就能夠深化學生對生活的認識,豐富學生的感知和體驗,且為學生提供大量素材,從而更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不過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并不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這一問題的存在影響了作文教學生活化的進行,迫切需要解決。
3.不注重溝通與探討
不同學生對同一個實踐活動的感知不同,想法也不相同,因此在引導學生開展過實踐活動之后,教師應當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說出自身的感受,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深化對活動的認識,為寫作積累更多的素材。然而當前很多教師在這方面做得并不完善,往往會忽略溝通與探討環節。另外,教師以教材為基礎,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案例進行探討和分析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意識,為學生積累大量素材,所以教師應當注重這一個環節,從各個層面出發對學生進行引導。
三、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是系統工作,需要教師做好系統分析,并從多角度引導學生對這種教學方法進行了解,真切感受生活化教學的內涵,更好地積累生活素材,為寫作提供便利。同時,也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幫助學生深化對生活事件的認識,引導學生將這些生活中的事件與自身的實際寫作聯系起來。
1.引導學生暢談生活中的趣事
為了推動學生更好地以生活入手開展寫作學習,教師要多引導學生暢談生活中的趣事,讓學生在暢談的過程中對這些事情有更為深入的認識,不斷提升寫作的有效性。教師可以每天為學生留一些課外作業,即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記錄生活中的趣事,并在第二天的課堂上與同學們一起分享自身所觀察到或者經歷到的趣事。如此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積累素材,長此以往學生會自然寫出好文章。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寫日記或者周記,將生活中的事情記錄下來,并定期讓學生圍繞自己認為較為有趣的事情寫一篇文章,主題由學生自己擬定,最終對學生的寫作內容進行評價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明白寫作也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難,從而對寫作產生興趣。還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記筆記習慣、摘抄習慣,在閱讀到好詞好句的時候要將其記錄在筆記本中,長期積累,學生會記錄很多良詞妙句,這樣學生在以后寫作的時候會自然想起來自身記錄的句子,并對其進行改編或者引用等,從而提升寫作的水平,使寫作更上一層樓。
2.帶領學生體驗生活,吸取素材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開展生活化寫作學習,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應當利用合理的時間帶領學生多走進生活,體驗生活,將生活中的事情轉變為自身內心的東西,不斷豐富自身的素材庫。比如,為了讓學生寫好以人物為主題的文章,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敬老院為老人提供一些幫扶活動,讓學生在提供幫助的過程中觀察老人的舉動,從而在課堂上以自身所觀察的內容為主寫一篇有關老人的文章。還可以帶領學生到公園中參觀,讓學生學會對身邊的人進行觀察,分析不同人的特征,從而更好地開展寫作。如此學生能夠通過這些活動對生活有更為深刻的體驗,掌握更為全面的素材,從而提升寫作的水平。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思維還沒有定性,對生活的認識也不是十分深刻,所以很多時候難以將生活中的事件運用到寫作中,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引導,帶領學生一起去體驗生活,并在體驗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解哪些素材可以作為寫作素材、具有什么樣的意義、起到什么樣的作用等,長此以往學生會在實踐中深化對知識的認識,自主對實踐活動進行積累,增加自身的寫作素材。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教師引導學生體驗生活,還能夠讓學生從多方面出發對生活事件、案例等進行細化分析,促進學生對生活的認知,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3.組織學生討論,深化認識
組織學生討論,能夠讓學生對內容進行更為深刻地分析,從而為寫作帶來更為有利的作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多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深化認識。比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一文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五壯士的愛國情懷、堅毅品質和勇敢精神,教師可以在講述完這一文章之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文章內容進行討論,并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自己被敵人圍住而又彈盡糧絕,那么會怎么做?然后在學生思考過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對五壯士進行扮演,對書本中的知識進行運用,內化為自身的生活內容。這樣學生能夠對書本中的內容進行更為全面的理解,且能夠加深學習的印象,在以后寫作的時候會對其進行運用,從而為寫作帶來好處。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自身生活中的事情進行探討,這也能夠幫助學生深化認識,提升寫作水平。比如,在過馬路的時候一位老奶奶摔倒了,這時路邊的一位年輕小伙子快速走到老奶奶身旁將其扶起來,而其他的人卻并沒有做出行動,只是對小伙子的行為進行觀看。讓大家就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分析這位小伙子的行為是否正確,如果自身遇到了這樣的事情,會不會主動提供幫助呢?可以給予學生十五分鐘的討論時間,讓大家對這一事件體現出來的道理進行講解,最后可以為學生布置以“好人好事”為話題的作文作業,讓大家自主進行題目的擬定,并根據自身的生活體驗進行寫作,教師最終進行閱讀并作出評價。
四、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引入生活化內容,是提升作文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通過生活化教學能夠為學生寫作提供更為豐富的素材,降低寫作難度,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對這種教學方法進行運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是較多的,教師要對其進行系統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情況等進行策略的選擇。本文從三個方面出發提出對應的策略,即引導學生暢談生活趣事、帶領學生體驗生活、組織學生深化討論和認識,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參考文獻:
[1]吳雪玉.淺議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
[2]許海燕.淺談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