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妍穎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普及,信息經濟已經成為了當代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企業引入信息技術,促使傳統人力資源管理進行了深刻的變革,這種變革也進一步促進了企業經營管理的發展和進步。但從目前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來看,由于信息技術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還處于探索的初期階段,仍存在很多制約人力資源管理和作用發揮的問題。本文以信息化技術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現狀及存在問題為研究切入點,結合技術特征及企業實際情況,對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改進措施,期待能夠為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部門;企業管理
信息技術在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企業必須要適應時代的進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優勢來彌補自身在經營管理上的不足之處,而人力資源的良好有效管理,對企業的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及素質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部門,承擔著崗位所需人才的聘任工作,對企業人才的培養、優化配置、素質提升具有關鍵作用。基于人力資源部門的重要職能和作用,企業要想更好地發揮人才資源的創新、變革和創造價值,就需要依靠并充分發揮人才的價值和競爭優勢,要注重人才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等的培養,尤其是針對新入職的員工,更是要對其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為后期的培養和晉升等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也要對崗位的需求進行全面了解,將人才放在最合適的工作崗位上,要充分發揮其潛力和綜合實力,為企業的發展貢獻最大化的能量。
一、信息化背景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深化
1.概念闡述
在我國學術界中,學者以信息化管理為研究問題所開展的研究成果較多,但目前尚未形成具有普遍性和統一性的認識和界定。具有代表性的概念界定包括,從狹義角度認為信息化管理模式指的是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中加入了計算機、云端等技術的使用;從廣義角度,指的是企業以現代的先進管理理念為基礎,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情況,借助信息化管理技術手段,實現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精細化、優質化的過程。
在對已有研究成果進行成分匯總分析的基礎上,對信息化管理的流程和機制進行闡述:(1)賴以發展的理論基礎。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所持有的核心發展觀念及目標等進行界定,充分體現信息化、數字化的特征。(2)實地考察。要加強對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及人力資源管理現狀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明確優勢和問題,為管理方式的采用提供現實參考和依據。(3)信息技術應用的具體環境。企業應充分結合自身在人、財、物等方面的實際承受能力,對實施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在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困難和限制進行明確,做到心中有數。(4)搭建平臺。在做好上述基礎性工作的基礎上,可以結合企業目標和實際情況,建立個性化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并對職能、流程等進行劃分,且要對平臺的使用和作用的發揮提供堅實保障。
2.信息化時代下的人力資源管理的注意事項
隨著時代的進步及管理理念的更新迭代,傳統的管理理念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發展及企業管理的需求,且隨著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產生和推廣,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張,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管理模式。信息技術的手段,為企業提供了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設置及使用的平臺及技術支持,從而提高了工作和事件處理的效率,一整套流程及其相關管理制度的建立,使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更加公平化、流程化、系統化,對企業的發展具有良好的戰略意義。
但在人力資源管理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問題:(1)充分體現全局規劃、細化流程等工作原則,避免思想上的錯誤認識,不能盲目追求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而忽略了實施過程中的有效管理,還要注意風險識別、防范等能力的提升。(2)在軟件供應商的選取上,要考慮軟件的性能、類型等客觀方面的需求及企業實際需要等主觀方面的需求,在確定平臺后,要做好定期的系統管理、維護等工作。(3)結合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實際需求,并對其進行細化和標準化的處理。要在對企業的崗位需求、人力資源現狀等進行全面、充分的調研后,制定符合企業發展實際的需求清單,為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的功能、流程等的確認提供指導。(4)對企業目前所使用的各種類型的信息系統進行全面的匯總和整合,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有效連接,建立有效連接和信息共享機制,實現資源在企業內部范圍內的合理優化配置。(5)確保信息的全面性、標準性。這需要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和系統供應商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系和溝通、合作才能完成。
二、信息化背景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優勢與不足
1.優勢之處
第一,能夠降低企業的成本投入,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效率。信息技術的引入,能夠實現無紙化辦公的目標,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在辦公用品和消耗品上的成本投入;其次,將人員從傳統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來,借助網絡、系統等平臺的優勢,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準確率,也有利于降低人員的配置及管理費用的支出;最后,針對一些跨地區的企業,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夠減少企業人員在通訊溝通上的時間及費用,降低成本投入。
第二,信息技術及互聯網系統的使用,能夠實現信息在企業內部范圍內的實時共享,尤其是對于決策制定者而言,更是具有時間競爭優勢的表現。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的引入,實現了員工之間的有效溝通和連接,不同部門的負責人均可以借助網絡的特點和優勢,對員工的考勤、績效等進行及時掌握,從而對員工實施更加有效的管理;而對于部門普通的員工而言,網絡系統的建立,也能夠幫助他們及時了解相關的工作內容、薪資待遇、考勤情況等信息。系統的設置,為企業內部的員工搭建起了有效的溝通橋梁,從而能夠實現信息的實時有效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三,是對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重要變革。在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中,行政工作完全可以由信息化形式完成,所以對人員的時間和精力消耗很少,所以,對于人力資源部門的負責人來說,也要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將更多的重心放在對員工、領導決策信息參考等方面上,不斷提升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效率,進一步提升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職能和作用。
第四,既然要跟上信息化社會發展的步伐,就必須要有專業的技術團隊,應用于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的其他地方。當今的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不僅有專業的知識能力,也需要有相應的現代技術使用基礎。所以高素質的人才對于一個企業來說至關重要。高新技術人才是形勢所需,不管是對內的管理還是對外的發展,都需要技術的支撐。依托技術人才搭建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可以做到高效管理、科學管理,可以做到數字化的呈現以為決策提供參考,并且能高效地做到信息的公開和分享,讓每一個員工都有企業管理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對于企業也就有了主人翁的意識。雖然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是絕對是物有所值的,事半功倍的。
最后,企業需要建立一個好的工作氛圍,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在企業積極適應現代市場環境做出改進的過程中,需要全體員工的支持,而一個有著學習意愿和學習能力的員工隊伍,一個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更加能夠接受企業信息化的推進,更加能夠適應新技術的應用和新理念、新制度的構建。而對于在改革中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一些不滿的意見,可以形成全員討論、積極建言獻策的氛圍,降低了接受難度。可以說,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是企業進行技術改進的基礎,不僅僅是因為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也是因為這是一個需要磨合適應的過程,需要不斷改進。企業的特點不同,改進的方式也就不同,適合的技術、方案等等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據發展階段、企業特點進行改變,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員工之間的磨合以及理解,管理者與一線工作人員的溝通與協調,直到最后形成新的工作秩序。
四、總結
信息化不僅是一種技術手段,也日益成為了一種管理模式。所以,人力資源管理的信息化推進,需要成為一個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利用信息化的理念和技術進行高效的人員管理,是有效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途徑之一。信息化的推進,是一個系統工程,從企業的管理制度,到企業文化,到專業技術領域,需要通力合作。
參考文獻:
[1]樊友平,張才明.信息技術對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影響[J].企業經濟,2011(08):69-71.
[2]馮利偉.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分析與設計[J].經濟論壇,2014(11):123-126.
[3]李麗,李旗.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0(0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