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輝
數學是一門復雜性學科,邏輯思維較強,且內容抽象,是眾多學生難以克服的難關。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引進了現代化信息技術,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簡化教學內容,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形象具體理解有關的學科知識。此次論文主要探討的是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多媒體是結合圖片,視頻,音頻,搭配文字形成的一種視覺性教學畫面,以此刺激學生的感官器官,使學生大腦的中樞神經受到刺激,進而促使大腦思維開始轉動,分析有關的知識內容。為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這一項技術,能夠有效節約教學時間,降低課程教學難度,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為學生展示有關的數學知識點,從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有關的數學知識點。
數學是古希臘的一種語言形式,其含義主要是研究數字結構,數量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有關知識。通過抽象理論,嚴謹分析,結合具體的推算,對某些事物的形狀和軌跡進行研究,以此得到的一種理論化數據信息。它作為當前初中時期學科教學中重要的科目,對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意義。我國初中時期的數學學科內容多以代數和幾何為主,在傳統教學思想中,部分教師會選擇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知識的灌輸,并沒有結合數學學科本身的思維特點,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養,所以,使得最終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對于學生而言,代數多以計算為主,能夠通過反復練習,克服學習難關,而幾何方面的學習卻存在一定難度,由于學生缺乏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在三維空間模型的構建上,存在一定的問題。而多媒體技術的引進,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項問題。它能夠將數學教材中有關的幾何知識,以形象生動地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并且,呈現出360°旋轉狀態,幫助學生結合有關數學問題,加以分析和理解。同時,也能夠節約前期代數內容的教學,以課件PPT的方式,或者多媒體技術軟件操作,加快某些函數體系,坐標體系等內容的構建,以此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2.1 收集,整理多媒體教學素材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課程教育教學的應用中,多以教材本身的知識結構為主,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特點,將內容信息化,形象化,具體化,以此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但是,在正式使用之前,教師應當注重收集和整理有關的教學素材,篩選有用的信息進行整理,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并且,根據收集的多媒體信息資料,理清課堂教學思緒,逐步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有關的數學知識點,以此促使學生根據教學步驟,構建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比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學中,關于判定條件的分析,教師能夠針對這一項教學難點,設置不同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如⑴若有兩個三角形,只含有對應一組邊或者一組角相等時,那么,這一組三角形為全等三角形嗎?⑵若三角形中,只有一組角相等時,則這一組三角形為全等三角形嗎?⑶如果兩個三角形中,有一組對邊相等,且只有這一組對邊相等時,是否可以證明這一組三角形為全等三角形?⑷如果兩個三角形中,只有一邊或者一角相等時,能否證明這兩個三角形為全等三角形?通過這些問題分析,讓學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應當具備哪些條件?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判定證明的過程,也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思考全等三角形的證明還有哪些思路。與此同時,教師再根據上述問題,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上述問題中無法證明兩個三角形為全等三角形的圖片,然后,以動態的方式呈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過程,幫助學生清楚了解全等三角形的證明,需要具備的條件,以此理解和掌握有關的數學知識點。此外,教師還可以將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錄制下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這些錄制視頻進行后期處理,作為學習素材,可以讓學生進行拷貝,利用假期時間或者其他時間反復觀看,突破自己的學習難關。
2.2 通過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傳統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占據課堂主導位置,采用“一言堂”的方式,進行有關數學知識的傳授,使得學生學習非常被動,且思維局限,整個課堂十分沉悶,所獲得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那么,面對這樣的教學現狀,根據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師結合了現代化信息技術,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以生動畫面,視頻,音頻等方式動態呈現有關的數學知識,以此調動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代數部分中關于函數的計算題目,教師能夠利用Authorware制作題目組,讓學生進行搶答。首先,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保持每一組的人數在4-6人之間,然后,投影儀上會隨機彈出一道函數題,如這樣一道題:

如圖所示,已知拋物線
與
軸有兩個交點為A、B,點A在
軸的正半軸上,點B在
軸的負半軸上,且OA=OB,求:⑴m=?⑵請寫出拋物線的解析式,并分析出拋物線的對稱軸和頂點C的坐標分別為多少?⑶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M,且△MAC≌△OAC?如果存在,請分析出點M的坐標?如果不存在點M,請闡述理由?這時,所有的學習小組需要搶答,并上臺操作填答案,當學生答對時,屏幕會自動播放恭喜你,回答正確。當學生答錯時,屏幕則會顯示,no,你還需要想一想。每一次題目回答的機會只有三次,哪一組先搶答正確,則能夠獲得一定的獎勵,如筆記本,筆等。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從小組榮譽感中,找到學習的動力,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2.3 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突破教學難關
以往教學形式中,由于部分院校缺乏資金,教學設備落后,資源匱乏,所以,無法應用信息技術,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需要花費較多的課堂時間構圖,繪制數學圖表,以及引領學生分析這些圖表的相關數據信息,所耗費的時間過長,且教學進度緩慢,最終獲得的教學效果并不佳。而當前時代進步,各個院校基本滿足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的條件,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數學課程教學,為課堂教學節約時間,并引導學生逐層突破各項學習難關。比如,關于二次函數的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迅速完成函數圖像的構建,節約課堂教學時間。如二次函數
的圖像,性質等,以及分析
等函數的圖像是否相同等等。教師可以節約傳統教學中的時間,不需要花費過多的時間描述各個函數圖像,讓學生分析這些圖像。而是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將這些圖像迅速呈現出來,讓學生根據屏幕上的圖像,進行思考和分析,了解這些函數圖像的性質和特點,并分析這些圖像對比之下,具有什么樣的關系?等等,如
都是圍繞
這個函數圖像進行變化的。通過這樣的方式,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既可以豐富課堂,將數學知識進行整合學習,也能夠有效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2.4 通過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數學是一門特殊性學科,除了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之外,教師還應當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敢于想象和創新。而多媒體信息技術,資源豐富,能夠為數學課堂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資料,模擬出各種不同的教學情景,以此幫助學生打開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比如,鑲嵌探究性活動教學。首先,教師能夠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不同的鑲嵌事物,讓學生通過觀看不同事物的鑲嵌形狀,探究相關問題。然后,開始進行實踐操作教學,讓學生利用網絡技術資料,收集一些鑲嵌圖案,從簡單到復雜,逐層分析其中的數學問題,并探究這些鑲嵌圖案的發展規律。最后,開展數學課堂交流會,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別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比如,教師提供一個主題,讓學生進行設計,如:有3-24邊的正多邊形,且邊長相等,需要搭配不同的顏色,請學生設計出平面鑲嵌圖。這時,有學生組進行思維構圖,有學生組則直接進行操作,有學生組排列不同的形狀等等,各個學生組的成員都不斷發揮自己的想象,擺放出多樣化的圖形。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也能夠有效促使學生創新,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語:綜上所述,為了有效貫徹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要求,教師應當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化,具體化,先進化,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學習樂趣。這樣,既可以有效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程中的教學作用,也能夠豐富數學課堂,為學生打造多樣化的教學課堂局面,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充市儀隴復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