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娜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明追求標準的提升,微閱讀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植入掀起了新的讀書熱潮。微閱讀以一種新興的形式轉變了人們的閱讀理念及閱讀方式,同時還將人們的碎片時間有效調動起來,方便了人們的閱讀,使得閱讀活動充滿趣味性,人們閱讀形式多樣化。
關鍵詞微閱讀;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C912.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18-0192-01
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對學生文學素養及文學鑒賞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語文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而微閱讀作為新奇的閱讀方式,以攜帶方便、形式多樣、閱讀高效等優勢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受到師生的歡迎。采用微閱讀教學能夠促使語文教學課堂充滿了活力,充分調動學生對閱讀的興致,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
一、創新教學模式,開展微閱讀活動
語文閱讀對學生的文化素養及寫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工作時盡可能利用微閱讀教學資源,為學生模擬出生動的教學場景,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借助微閱讀擴大自身學習知識面,優化閱讀教學素材,拓展閱讀教學信息范圍,利用平時的碎片時間來培養閱讀計劃及興趣,使得學生在日積月累的閱讀行動影響下,獲取更多有效的信息資源,使得時間充分得以利用,促使學生喜愛閱讀、享受閱讀,在閱讀中成長與進步。
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時,可以要求學生事先對閱讀材料進行預習,使得學生能夠大體了解到閱讀材料中所描繪的主要人物、發生的主要事件、作者的情感表達。學生在預習時,可以采用多種學習途徑來擴展知識面,如借助短小、方便、快捷的微閱讀來輔助閱讀預習,通過利用手機、電腦等電子化設備搜集教學信息資料,結合圖文講述提取有效信息及文章主旨,增強閱讀預習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述《鄧稼先》這一課文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借助互聯網技術、微閱讀app等來擴大資源接觸面,有效整理鄧稼先先生的生平、所做貢獻及作者的情感表達,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將閱讀素材整理后進行分享,刺激學生間相互交流,促進學生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二、巧妙借助微閱讀創新閱讀方法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閱讀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讀書需求,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進程中應重視科技帶來的便利并將其巧妙運用于教學工作,將其為語文閱讀提供最大化服務優勢。其中微閱讀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穎閱讀方式,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閱讀興趣。微閱讀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將閱讀途徑實現多樣化的一種讀書方法,人們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各方面壓力劇增,使得全身心投入讀書的時間縮短,為了有效調動人們的讀書積極性,微閱讀新技術應運而生。微閱讀形式多樣,既可以是咪咕閱讀、QQ閱讀、搜狗閱讀等閱讀APP,也可以是QQ、微信、UC瀏覽器等公眾號,當然喜馬拉雅、懶人聽書等聽書軟件也可以統稱為微閱讀形式的一種,利用這類靈活的讀書形式,篇幅短小的讀書素材,既可讀又可聽使得人們在快節奏的步調中將讀書碎片時間有效整合起來,極大地提高了讀書效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中可以借助微閱讀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例如,學生在平時跑步、吃飯、睡前等時間段可以選擇符合教學目標的題材通過聽書軟件進行播放,有效將碎片時間聯系起來進行閱讀訓練,抓住每寸光陰,將碎片時間變成寶貴的黃金讀書時間,挖掘讀書、聽書的專屬魅力,開啟微閱讀海量資源,享受微閱讀的閱讀時光之美。
三、利用小組合作,共享微閱讀便利
教師在教學語文閱讀工作時,可以組織學生分工合作,利用小組合作教學,實施教學資源共享。為了滿足新課改對學生閱讀題材及數量的要求,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間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定期組織學生進行閱讀經驗或感悟分享,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每周的閱讀課上輪流進行小組間的閱讀書籍分享,將團隊間讀過的圖書,可以是紙質圖書也可以是電子書籍進行課間閱讀傳遞,并鼓勵學生組織語言發表建議,提高學生抓取閱讀主旨的能力,或者當師生遇到優秀的公眾號或者電子短文時可以主動分享到學習微信群中,邀請大家共同學習。
四、結束語
微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于教學方式的完善、教學內容的創新、教學資源的提取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巧妙推動微閱讀在閱讀中的運用,使得學生能夠接受閱讀方式的改變并獲得學生的認可,使得學生的閱讀質量獲得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樊亮.淺議微閱讀視角下農村初中語文悅讀教學策略[J].學語文,2019(5):56-57.
[2]許斌.微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9(28):33.
[3]李瓊林.初中語文閱讀的信息化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9(26):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