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也是教師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材和了解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出目的明確、方法適當的教學方案(寫出教案)的過程。那么,如何才能備好課,以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呢?筆者通過本文談談自己初中數學的備課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備課環節;策略
對于現代教學改革而言,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將新的教學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變得十分緊迫。那么,如何才能備好課,以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呢?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談談自己初中數學的備課方法。
一、 通覽課標備教法
首先要通覽課標教材,然后結合具體教法基本特點和使用條件,逐知識點分析并確定適合該知識點的教學方法。如“梯形的中位線性質”一節,可組織學生用探究法和驗證法了解中位線的性質,可用邏輯推理法來完成性質定理的推證過程,可用比較法來掌握梯形中位線與三角形中位線的聯系和區別。
二、 了解學生備起點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情況不明,必然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備好學生、摸清情況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搞清學生對數學的愛好程度、接收水平和知識缺陷,分析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及產生的問題。必要時,教師要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代表座談,這樣才能做到:①備好起點。起點低,學生不愿學;起點高,學生不能學;起點適中,則有利于知識的遷移、思維的活躍,這樣學生才肯學。②備好問題設計。所提問題要語言嚴密、通俗易懂,能切中要害、突出重點、化解難點,達到激活學生思維的目的。
三、 精研教材備重點
備課時,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從深度和廣度上對重點全方位的分析,然后確定教學手段,以便使學生全面、深刻而靈活地理解重點內容。如“矩形”一節,矩形的判定是個重點,對這個重點,在學案中可這樣設計:①什么樣的四邊形是矩形?②什么樣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通過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強化了學生對重點知識的認識、理解和掌握。一堂課的重點除知識內容外,還有能力的培養,而后者往往被忽視。智力開發和能力培養比知識的傳授更為重要,在備課時必須精心研究在各知識點上如何開展能力培養和智力開發,使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開發智力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 研究學生備難點
難點是指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教學內容。為定準難點和突破難點,要認真研究學生和教材,從學生的知識水平、智力水平、心理特征等因素以及教材的知識結構特點出發,尋找難點的突破口來分散難點或做適當的梯度安排、巧妙地利用形象的比喻,或通過直觀教學等,化難為易,使學生順利地通過難點。
五、 結合經驗備疑點
疑點是指學生認識不清、易混淆和易出錯的知識點,我們深知學生的疑慮會直接影響新知識的接受和課后習題的完成。在課堂上,我們常常會看到學生表情呆板,臉色凝重,學生的思維不能與教師同步。此時,學生思維中出現的疑慮不及時排除,必然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和諧,成為學生繼續思維和學習的障礙,使思維中斷。高明的教師會預先意識到這一點,備課時善于轉換到學生的角度來思考這些疑慮,采取積極、樂觀、向上的措施來加以引導,努力在課堂上消除這種尷尬的疑慮。
六、 融合己長備特點
備特點要發現編者的心理軌跡,一般說來教科書上的每節課都有各自的特點,只要教師反復地閱讀、精心研究、仔細體會,不難發現其間編者的心理軌跡,備課時要把編者的心理軌跡準確地找出來,以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備。特點要結合己長,由于教師的閱歷不同、愛好不同、修養不同、講授能力等也不相同,因而各有各的特點。備課時教師應結合自己的特長,把自己的優勢備出來,長此以往便能形成自己鮮明的特點和風格。
七、 精心設計備板書
板書亦稱微型教案,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學生的視覺器官來傳遞信息,比語言更豐富有直觀性,能彌補課堂講述的不足,并能高度概括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板書并不是一揮而就的,需要教師遵循一定的原則精心設計。教師要想在課堂上寫出完美的板書,必須在充分備課、寫好課時計劃的基礎上,全盤運籌,訂出行之有效的板書提綱。講課時,教師必須將每堂課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明顯地突出出來,這也要相應地體現在板書上,才有利于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教師可利用簡筆畫、圖解式板書等形式,讓學生感受事物的直接形象,減少他們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八、 掌握特點備美育
數學具有簡單性、對稱性、和諧性,這美育的三大特征。備課時,教師應根據數學美的基本特點對教材中的美點進行挖掘,精心設計學案,以便指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表達美乃至創造美。
九、 靈活機動備作業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通過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回答問題的情況等,了解他們對所授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結合教學要求,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這樣,作業不僅要在授課前“備”,在授課過程中也要“備”。這就要求教師在各知識點上要有充足的題目準備,以供布置作業時選擇。
十、 總結經驗備反思
提高備課的水平有很多途徑,其中,教后反思就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對教案的教后反思,是教師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必要環節,既是上一個教學過程的結束,又是下一個教學過程的開始。它能夠補充完善教案,積累教學經驗,提高備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教學不斷改進和發展。同時,它為教師進行教育科研提供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有利于克服教學的單向性,加強師生的交流互動,密切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李佳潼,羅維治.談談備課和寫教案[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1).
[2]方亞東.提倡新課標下的新備課觀[J].吉林教育,2009(2).
作者簡介:
陳菊民,青海省西寧市,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和平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