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特色課程蘊含著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淀。小區幼兒園開展傳統文化特色課程正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理念和鄉村教育理念。為此,文章對幼兒園傳統文化特色課程的實施進行論述。
關鍵詞:幼兒園;傳統文化;特色課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影響和重要意義,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啟蒙教育開始貫穿各領域,從幼兒園開始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耙粓@一品,特色興園”,在幼兒園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教育,對于提升幼兒綜合素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那么,作為幼兒教師要怎樣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呢?
一、 課程內容的選擇
現代家庭中,有的家庭忽略對孩子的品行教育,讓孩子養成了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在幼兒教學中滲透傳統德育可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從幼兒時期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從蒙學讀本中幼兒可以積累知識,為小學、中學、高中乃至大學的傳統文化學習做好鋪墊。學習《三字經》能極大拓寬孩子的知識視野,增強文化底蘊。學習《弟子規》能讓孩子知禮儀,有德行,養成好的性格和習慣。學習美德故事,可以體驗和學習十大美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勇,能讓孩子領悟為人處事的道理。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小培養起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傳統文化經典中匯集了中國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有很多值得繼承和發揚的東西。只有從小對幼兒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才能得以弘揚,民族精神才能得以振奮。
二、 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親切情感
目前,幼兒園的國學教學中注重幼兒的誦讀,但往往忽略幼兒對內容的理解。“兒童性”要求重視情感在幼兒學習中的強大動力作用。文化的內化需要認知、情感、行為的協調一致,但在幼兒階段,傳統文化的知識與技能學習絕不是主流,如何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親切情感才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一是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積極的情感常由興趣引發,幼兒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正是在于培養幼兒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對幼兒進行文化啟蒙。選擇那些與幼兒興趣相切合、與幼兒心靈相契合、與幼兒生活相聯系的文化內容,通過生活、游戲、藝術、夢想的形式進入幼兒的生命,才符合幼兒學習規律,符合現代幼兒教育精神。二是寓教于樂。課前幼兒教師可把選文內容編排好簡單而內涵豐富的韻律動作,準備手指玩偶、古典音樂、相關圖片、小故事等。嘗試將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幼兒教育理念相結合,基于幼兒特點,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以“快樂誦讀,浸潤教育”為指導思想,堅持經典性特征,將傳統文化經典內容故事化、情景化、游戲化,實現幼兒在玩耍中學國學,快樂中誦經典。幼兒的學習方式是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教學中可以通過音樂、舞蹈、繪畫、游戲等方式讓幼兒主動參與,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這也是幼兒獲得人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并獲得知識,而不是簡單機械地死記硬背。
三、 在游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游戲活動是幼兒最為喜愛的一種形式,也是引導孩子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許多游戲活動都是模擬社會環境、社會角色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也在解決問題或糾紛的過程中,揭示正確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通過游戲孩子不僅能獲得知識和經驗,還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意志品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提高道德認知水平。
四、 依托多媒體教學,提高幼兒學習興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因而培養學生具有積極的學習興趣、滿足其強烈的求知欲,應該是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要任務之一。教師利用多媒體上課,可以給學生提供更豐富的資源,把《弟子規》《傳統美德故事》做成課件,給孩子帶來直觀、生動的圖片、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大量的素材,在教課過程中,多媒體通過音響、色彩、動態畫等刺激幼兒的多種器官,不斷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穩定、持久,思維更為積極活躍,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五、 營造傳統文化氛圍
《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杯h境可謂幼兒的第三任教師,在傳統文化的環境熏染下,幼兒通過與環境互動,能夠直觀感受傳統文化的不同表現形式。
幼兒園在園所建設上可采取中國傳統建筑風格。如,把戶外休閑區建成中式園林,讓幼兒置身其中,領略中國傳統園林的特色。室內裝修也可借鑒中式風格,如,在幼兒活動區域的天花板用中式窗欞格吊頂,既美觀,又能懸掛師幼美工作品。在幼兒園公共區域如樓梯、過道、走廊,將印有國畫、書法、古代人文景觀、民間器物、民俗活動等反映傳統文化的掛歷、畫報、照片、扇面等張貼或懸掛在墻面。在幼兒活動區域可配備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設施設備,如,彩色瓷盆養金魚、小藤椅、風箏、茶具、竹木屏風、中式儲物柜、小盆景、竹馬搖椅、筆墨紙硯、折扇等,這些物品既能傳遞民族文化信息,又能供幼兒在生活或游戲中使用。幼兒通過對這些畫面、實物的觀賞,能了解大量傳統文化常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形成初步的感性認知。
總之,作為幼兒教師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時要懂得取舍與揚棄,在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上,要尊重孩子的學習特點,尊重孩子的個性,讓孩子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地探索、自主地學習,在互動中感知中國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傳承傳統文化的精華。為了我們的后代,為了我們偉大而文明的國家,也為了我們自己!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新一代的國人將以“君當如蘭、溫潤如玉”的高貴品質和面向世界的廣闊胸懷,昂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參考文獻:
[1]王少艷.幼兒園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實施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8(18).
[2]陳奡.幼兒園中華文化啟蒙教育環境創設[J].時代教育,2017(14).
作者簡介:
劉體蓮,貴州省仁懷市,貴州省仁懷市中樞街道第四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