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教學質量息息相關,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們必須通過調整教學方法來促進教學結構的優化,同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在積極參與中收獲知識、發展能力,進而切實提高教學效率,讓有限的課堂煥發出新的生機。對此,本文筆者以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為例,結合個人的教學經驗分享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相關措施,期望能夠為諸位同行提供一定的參考,共同推進語文教育事業的長足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措施
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需要提前制定詳細的計劃,也要結合教學實際做出靈活的反應,還要善于把握時機給予學生正確、有效的引導,以確保教學效益最大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需要以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為切入點,輔以科學的教學手段和模式,將教學轉變為導學,將講授式指導變為探究性引導,由此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他們真正融入課堂,在自主參與中挖掘知識的內涵,進而順利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 打造趣味性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一)組織有趣的活動,觸發學生學習動機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可以結合寓教于樂的理念來組織各種趣味活動,以便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并使之在此過程中收獲豐富的知識,繼而順利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金色的魚鉤》時,可以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還原文章中“我”發現老班長沒有吃魚后的具體情節,充分展現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并據此體會“我”內心的感動、不忍、沉重,了解老班長淳樸善良、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精神品質,從而以表演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使之在表演中進行情感遷移,輔助他們深入把握文本的主題和內涵,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營造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老師在組織趣味性教學活動時,也可以運用生動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以便簡化他們學習的過程,輔助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如,教師可以在講解《月光曲》一文的內容時,可以創設音樂情境引導學生著重閱讀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語段,在特定氛圍中使學生感知“皮鞋匠”看到的畫面、想象“妹妹”此時的內心感受,從而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的音樂天賦,同時據此分析貝多芬平易近人、同情窮苦人民的精神品質,有助于在音樂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簡化他們的理解和分析過程,進一步增強教學的效果。
二、 實施探究性教學,增強授課效果
(一)設計任務導學,鼓勵小組合作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他們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參與學習,進而有效訓練其學習能力和思維水平,輔助提升教學效率。比如,教師可以結合《臘八粥》一課來設計導學任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文意;找出描寫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進行分析和鑒賞;梳理熬煮臘八粥的具體過程,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完成課后練習題。據此,學生們會圍繞明確的任務展開合作探究活動,并通過自由發言、討論分析得出最終結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活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他們的積極參與中推動教學進度,促進教學效率的穩定提升。
(二)重視分層提問,強化探究效果
課堂提問是師生進行互動的有效途徑,也是確保教學活動順利推進、完善學生學習思路的主要策略,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有著積極的作用。鑒于此,小學語文老師可以立足學生整體來設計分層的問題,以便擴大課堂提問的范圍,同時以此種方式促使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開展探究活動,同時獲取知識、不斷進步,繼而增強教學的效果。例如,語文老師可以根據《狼牙山五壯士》來設計分層的問題,利用比較基礎的字、詞問題來提問語文程度一般的學生,引導他們發揮個人能力,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能夠流暢地誦讀文章,然后可展示一些稍具深度的問題,要求思維靈活、語文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開展深入探究活動,在綜合各種信息的同時尋找突破點,進而在針對性提問中不斷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輔助提高教學效率。
三、 利用智能化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一)補充文學知識,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十分深奧的學科,僅依靠教材中的內容是不夠的,所以教師在講課時需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通過補充和拓展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促進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如,教師在講解《石灰吟》時,就可以使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作者于謙的相關信息,同時講述本首詩的創作背景和寫作手法,讓學生學習象征、以物喻人的技巧,由此在拓展中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并在長期的積累中提高其語文素養,同時借助拓展教學的機會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引進課外文本,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活動
利用智能化技術,小學語文老師還可以引進課外閱讀文本,據此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以便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使之在對比、分析中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同時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比如,語文老師可以提前搜集與《橋》有關的微小說文本,然后尋找不同文本的相關性,設計具體的閱讀問題作為引導,并在課上逐一展示,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分析不同小說片段的主題,并歸納人物特點,對不同文本中的環境描寫或是意象進行深入分析,由此不斷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使之在良好的氛圍中把握小說文本的基本特點和寫作要素,同時能夠學會從修辭手法、寫作角度等方面開展鑒賞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對比中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 結束語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語文教師在打造高效率的課堂時,既要積極學習新理念、新方法,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也要立足實際進行探索創新,將各種教法活用于教學活動之中,從而使教與學的互動過程更加具有實效。與此同時,語文老師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其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授課,并在此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開放的思維,使其在探索中打破舊有的觀念、獲得更多靈感與啟發,以便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楊健.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G].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論文集卷三:教改新視野,2018.
[2]廖樹清.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J].新課程:小學,2018(11).
[3]張敏.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小學生,2020(2).
作者簡介:
盧昌敏,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南丹縣八圩瑤族鄉新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