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艷


【摘要】目的 對生化檢驗項目診斷肝硬化疾病的臨床價值進行系統研究與探討,以不斷提高臨床診斷率。方法 選擇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5例肝硬化疾病患者作為實驗組,同期選擇45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接受生化檢驗。對比兩組參與者各項生化指標、血脂指標。結果 實驗組TP為(62.04±8.85)?mol/L、ALP為(64.46±12.72)g/L、TBIL為(12.24±5.46)?mol/L、γ-GT為(169.44±13.27)U/L,較之于對照組指標,差異具備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實驗組LDL-C為(2.08±0.01)、HDL-C為(1.22±0.13)、TG為(4.21±0.05)、TC為(1.14±0.02),均比對照組低,組間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結論 將生化檢驗項目應用于肝硬化疾病臨床診斷工作中,能夠為后續治療工作提供必要幫助。
【關鍵詞】肝硬化;診斷;生化檢驗項目;臨床效果
肝硬化為慢性肝臟疾病,發病速度快且致死率高,以肝細胞再生、纖維組織增生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甚至還會長期損傷肝臟,直接影響肝臟供血的功能,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危害。此疾病早期表現并不明顯,僅在晚期會出現肝硬化,所以要盡早診斷并治療。在早期診斷中,臨床以肝功能以及免疫學檢測為主,為生化檢驗是最常使用的檢測指標,使醫生能夠對肝細胞的損傷情況形成深入了解。基于此,文章將肝硬化疾病患者與健康體檢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闡述生化檢驗項目在診斷工作中的臨床價值,以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肝硬化疾病患者45例(實驗組)、健康體檢者45例(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齡(48.93±5.54)歲;實驗組患者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齡(48.75±5.62)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統計無差異性。
1.2 方法
兩組參與者均接受生化項目的檢查,并于檢查之前禁食,以確保空腹。對參與者靜脈血進行抽取,劑量為10毫升,遵循無菌原則保存。選擇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對血液樣本進行分析,并系統檢查各項指標。儀器每分鐘轉動3500轉,經7分鐘的離心處理,保證血清的有效分離。隨后,利用循環酶法、兩點終點法以及速度法等檢測肝功能指標與血脂指標。
1.3 評價指標
系統分析實驗組、對照組各項生化指標、血脂指標數據信息。
1.4 統計學分析
對于計量內容而言,主要通過x±s、t檢驗的形式進行表達,在數據比較呈現差異性時,通過P<0.05的形式表示。
2 結 果
2.1 兩組參與者各項生化指標分析
實驗組指標數值與對照組相比,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比較實驗組、對照組血脂指標
前者各項指標較之于后者,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表2)。
3 討 論
肝硬化疾病以中老年患者為主,雖然其特異性不明顯,但發病率以及致死率較高,會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其中,肝硬化的類型諸多,一般涵括酒精性、病毒性和膽汁瘀積性等等,會對患者日常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病毒性肝炎的發展與轉化,所以要盡早診斷并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通過臨床治療有效規避肝硬化的發生[1]。但病毒性肝炎也應當定期接受生化項目的檢驗,按照醫囑口服抗病毒的藥物,并在日常生活中培養飲食習慣,積極參與鍛煉,以確保患者免疫力以及抵抗力的提升。在臨床中,肝硬化屬于慢性肝病,是一種或者是多種病因共同作用下引起,很容易反復性發作,進而損害肝臟。在臨床實踐中發現,肝硬化發病以男性為主,且在診斷中一般需要接受血常規、CT影像學、肝功能和內鏡等檢查。其中,內鏡檢測可在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疾病診斷中應用,對出血的風險以及相關因素做出準確地評估,針對性較強,所以應在臨床中綜合考慮患者狀況加以選擇。
在臨床診斷肝硬化的過程中,生化檢驗項目相對全面,可為診斷工作提供準確度較高的數據信息。在合成ALB以及CHE中,肝細胞會參與其中,特別是肝細胞病變會對蛋白合成帶來影響,使得蛋白合成量下降,為肝功能損傷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若肝細胞受損,患者酶活性會下降,而病情嚴重的患者,CHE與AIT等還會滲透至血液當中,使得血液內酶含量增加。所以說,通過生化檢驗項目可對患者的肝細胞損害程度進行必要檢測。肝臟所具備的代謝功能能夠有效分泌膽汁,若肝臟受損必然會使紅細胞被降解,進而形成TBIL以及DBIL,在肝病變檢測中的作用不容小覷[2]。在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的情況下,其肝功能受損程度也會增加,尤其是在失代償期,患者的肝臟合成功能會顯著下降,致使TP以及ALB水平隨之下降,并通過ALP以及γ-GT的水平表現出來,可對患者機體內部膽汁淤積的情況進行真實地反應。而當肝臟組織病變以后,血液內部所含γ-GT量就會隨之增加,所以通過接受生化項目檢驗可更為準確地判斷患者的肝功能。
根據以上項目研究指標分析研究可以了解到,實驗組患者接受生化檢驗項目后,各項指標較之于對照組,特別是生化指標、血脂指標,臨床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所以說,肝硬化患者進行生化項目的各項指標檢測,可使檢測工作人員參考檢測的數據結果了解患者異常狀況,為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推廣可行性顯著。但在此次研究中,研究樣本規模有限且研究時間不長,研究指標相對單一,對臨床研究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一定影響,很難證實生化檢驗項目的臨床價值。為此,在后期研究中,應適當拓展樣本的規模并延長研究的時間,豐富臨床研究指標,以不斷增強臨床研究工作的質量與效果。
總體來講,肝硬化會嚴重影響人體的代謝功能,所以肝硬化患者有必要盡早接受生化檢驗,根據具體指標的檢驗結果為肝硬化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進一步優化疾病診斷準確率,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的進展,提高臨床治療療效。
參考文獻
[1] 孟紅芬.生化檢驗項目用于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健康必讀,2019(31):267-268.
[2] 張洪英,劉海芳.生化檢驗項目在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評估及效果評價[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6(25):19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