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

【摘要】目的 探究優質護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病人中的應用效果及其臨床價值。方法 選擇我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比較治療效果、心功能分級及疾病復發率。結果 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心功能分級Ⅰ級患者占比較對照組高(P<0.05),其心功能分級Ⅳ級患者占比、心律失常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優質護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病人中的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可推廣。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優質護理模式;疾病復發率;功能分級;治療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細胞突發性缺血缺氧,血流量下降或血液供應中斷,引發的心肌細胞死亡疾病[1]。心律失常為急性心肌梗死常見的伴隨癥,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快、致死率、致殘率高等特點。有效的護理措施可優化治療效果,改善預后[2]。因此,本文研究質護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病人中的應用效果及其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2例。男35例,女29例,年齡45~75(52.37±4.13)歲。病程0.8~8(4.03±2.3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關于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診斷標準,伴有心律失常,予以入組。排除其他臟器功能衰竭不能耐受治療者,排除精神病患者。對比所有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如叮囑患者臥床靜養,常規飲食指導、面罩或鼻導管給癢、預防并發癥等。在此基礎上,研究組應用優質護理模式,具體如下:(1)體位護理及疼痛護理:入院后給予給予患者高流量吸氧,體位以頭低腳高位,改善腦部血液巡航狀態。對存在室顫者立即實施直流電復律及電擊除顫處理。評估患者疼痛程度,了解疼痛發生部位、持續時間、疼痛類型等,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必要時可皮下注射嗎啡鎮痛。
(2)用藥指導:用藥前,使用通俗易懂語言詳細告知患者用藥原因、藥物作用機理、藥物杜毒副作用等。給藥后,關注患者心率、呼吸頻率、面色、神志等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停藥并匯報醫生,實施針對性處理。
(3)心理疏導:站在患者角度,通過甲亢宣教、集體講座、告知以往成功治療案例等方式,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疾病觀,改善患者情緒狀態,提升治療信心。
(4)生活指導:叮囑患者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同時,臥床期間做好生活護理,包括定期更換衣物、在床上開展被動訓練,更換體位、按摩四肢等,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壓瘡、下肢深靜血栓形成。
(5)飲食指導:飲食以高維生素、高蛋白質、低鈉、低鹽、易消化、清淡食物為主,忌辛辣,忌生冷、油膩食物。入院前3 d以流質食物為主,后期可根據患者病情穩定程度,逐漸向半流質食物過渡,至正常飲食。少食多餐,以7分飽為宜。
(6)排便護理:指導患者正確的床上排便方式,教授患者通過深慢呼吸、按摩腹部方式排便。排便困難者可遵醫囑給予緩瀉劑或開塞露治療。
1.3 評價指標
(1)比較治療效果。顯效:癥狀消失,心電圖指標恢復正常;有效: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改善,心電圖指標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前后癥狀及心電圖指標無變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比較護理后的心功能分級及心律失常復發率。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運用SPSS 18.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行x2檢驗,計量資料(x±s)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治療效果對比
對照組治療顯效數16例,占比50%,有效數10例,占比31.3%,無效數6例,占比18.7%,治療總有效率為81.3%。研究組治療顯效數23例,占比71.9%,有效數8例,占比25%,無效數1,例,占比3.1%,治療總有效率96.9%。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x2=13.649,P<0.05)。
2.2 護理后的心功能分級及心律失常復發率對比
研究組護理后心功能分級Ⅰ級患者占比高于對照組(P<0.05),心功能分級Ⅳ級患者占比低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的心律失常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 論
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優質護理模式將護理問題具體化,根據患者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實施針對性護理,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鞏固治療效果。與常規護理相比,優質護理模式基于“以人為本”理念,針對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病人可能出現的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疼痛加劇、排便困難等問題,實施體位護理、疼痛護理、用藥指導、排便護理、生活護理等系列護理行為,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心功能,降低不良預后發生率[4]。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研究組護理后心功能分級Ⅰ級患者占比高于對照組,心功能分級Ⅳ級患者占比低于對照組,且研究組的心律失常復發率低于對照組。提示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優質護理模式可鞏固治療效果,改善心功能狀態,降低疾病復發率,改善預后[5]。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病人中的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金華,范星華.全程優質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07):100-101.
[2] 劉翠梅.優質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質量與住院時間的影響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科學,2019,9(13):75-77.
[3] 陳 巍.優質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12):71+74.
[4] 種 華.優質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保守治療患者的影響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8,37(20):133-135.
[5] 邱彥勤,羅 婷,魏 革.優質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價值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5):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