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蘭蘭

【摘要】目的 分析圍手術期親情護理服務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作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圍術期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同時增加親情護理服務,對比兩組護理管理效果。結果 對比兩組術后SAS、SDS心理狀態評分,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術后軀體疼痛、精神狀態、情感活動等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圍手術期親情護理服務用于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可以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圍手術期;親情護理服務;手術室護理管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5..01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護理服務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常規護理服務已不能滿足患者需求,需要不斷更新護理服務模式,才能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務[1]。尤其是手術會對患者造成創傷,患者會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手術的順利完成。本文以常規護理與親情護理服務對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26~69歲,平均(42.9±5.8)歲;手術科室:普通外科10例,神經外科5例,骨科5例,泌尿科6例,頜面外科12例,其他科室7例;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25~69歲,平均(43.4±6.0)歲;手術科室:普通外科11例,神經外科6例,骨科4例,泌尿科7例,頜面外科11例,其他科室6例;兩組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入選對象均知情下同意并簽署研究同意書,具備良好溝通能力,保持清醒的意識。排除了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存在精神障礙或認知障礙的患者[2]。
1.2 方法
對照組術中接受常規護理服務,術前記錄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根據醫囑為患者完成心電圖、肝腎功能及凝血功能的檢查,做好術前準備工作。術中,護理人員配合手術醫師完成各項操作。術后,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根據醫囑為患者用藥,指導患者科學的飲食、生活、用藥,發現異常及時上報醫師處理。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親情護理服務,所有護理人員接受親情護理培訓,手術前,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交流,保持良好的護患關系,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和心理需求,為患者講解成功案例,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講解疾病和手術相關注意事項,對可能發生并發癥做好預防護理措施。手術中,當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主動和患者交流,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關愛和尊重,調節手術室合適的溫濕度,麻醉時,安慰和鼓勵患者,幫助患者穩定情緒。術中,保護好患者的隱私,做好保暖,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手術后,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當患者清醒后,告知患者手術情況,消除患者恐懼和憂慮的情緒,指導患者術后注意事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親人般的關愛,以此提高患者配合護理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根據抑制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兩組術后心理狀態進行評分,以得分高表示不良情緒嚴重,得分低表示心理狀態理想。統計兩組術后軀體疼痛、精神狀態、情感活動等,以得分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高。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表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術后心理狀態評分
對比兩組術后SAS、SDS心理狀態評分,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術后生活質量
對比兩組術后軀體疼痛、精神狀態、情感活動等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親情護理服務屬于新興護理模式,是以患者為中心,護理全程都要使患者感受到親人般的護理服務,使患者生理上、心理上都能得到全面的護理,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不良情緒。可見,圍手術期親情護理服務用于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可以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 高 飛.圍手術期親情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6,3(1):95-96.
[2] 田雪梅,曹 勍,張 健.手術過程中實施親情護理服務模式的效果分析[J].實用醫藥臨床雜志,2016,13(5):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