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宏觀信息化時代,隨著互聯網科技發展,加之移動終端功能模塊創新,越來越多的新媒體應運而生,包括微信、微博、自媒體平臺等,充實了人們的現代化生產生活,并為之提供了更為便捷、豐富的信息服務體驗,對傳統媒體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力。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電視節目策劃的轉型與變革勢在必行。本文塞于對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策劃現狀的解析,著重就其轉型與變革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電視節目策劃;新媒體;變革轉型
時至今日,互聯網應用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無縫滲透,促成了社會信息大融合的新時代,我國媒體行業亦是由此邁入了全新的發展周期,新媒體重構了媒體行業環境,進一步壓縮了電視媒體的生存空間,但其諸多方面的優勢特性,亦為電視節目策劃轉型與變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所帶來的機遇毋庸置疑,相關課題研究備受關注。
一、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策劃現狀
王甫教授的(電視節目策劃》中指出,“策劃如同一座橋,它連接著我們目前之地與未來我們要經過之處,預先決定著做什么、何時做、如何做、誰來做”。電視節目策劃作為電視節目制作的必備環節,以事實為基礎,通過一系列的策略與方法來提高節目內容質量與播放形式,最終取得滿意的播報效果。在以往的信息傳播模式下,由于技術水平限制,電視節目成為了人們重要的娛樂方式和信息獲取通道,積累了龐大的受眾群體。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新媒體開啟了全新的信息交互時代,新穎的形式與內容,迅速搶占了媒體市場,電視節目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從策劃維度上講,進一步創新電視節目內容和形式,是實現其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必然選擇。但就客觀事實而言,新媒體環境電視節目策劃的轉型與變革尚未完全成熟,部分電視節目策劃的內容仍比較陳舊,創新性匱乏,僅僅局限于已積累的受眾群體層面,無法形成更大范圍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導致收視率不斷下滑,甚至威脅著其生存。在此過程中,也有些節目始終秉承著積極創新發展的理念,結合時代發展需要,在原有的電視節目基礎上進行創新策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深圳衛視T20網臺聯動的《超級發布會》系列節目和芒果TV的“云錄制”系列為代表,這些節目在疫情期間積極順勢而為,結合大多數人無法外出的社會現實情況,快速開設線上網絡新聞發布平臺,不僅解決了線下新聞發布困難的窘境,這一創新性的舉措更是成為了當下新聞業發展的熱點話題,受到了業界人士的廣泛認可。
二、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策劃的轉型與變革策略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策劃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轉型與變革勢在必行,其本身作為一項龐雜的系統化工程組織,在實際踐行中,應當強調各個環節的優化。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策劃的轉型與變革策略。
(一)創新節目內容
新媒體環境下,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有效釋放,審美追求亦是趨于多元化。在此過程中,電視節目策劃人應當積極轉變思維觀念,強化用戶為中心的意識導向,不斷厚實自身文化素養基礎,善于從不同的視角切入,審慎現實問題,從而策劃出富有深度的節目,如此才能有效拔高電視媒體的競爭實力。值得著重指出的是,以用戶為中心,并非盲從大眾娛樂精神,而是要求以點見面,引發受眾的廣泛思考,引導社會積極的價值走向,最終打造良好的社會新聞品牌形象。同時,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策劃的轉型與變革,首要基于精準的市場定位,緊緊圍繞大眾審美需求多元化的特性,有效避開同質化競爭,進而培育忠實的受眾群體,以免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中被淘汰。在此基礎上,電視節目策劃人立足全局,進行節目的分類、排序,豐富內容結構體系,以滿足不同年齡層、不同興趣愛好的受眾需求,從而提升收視率,是實現競爭發展的關鍵。例如,深圳衛視于2019年6月舉辦的《起舞吧!齊舞)節目就是一檔真人秀形式的團體齊舞競演節目。團體舞蹈的形式極具視覺震撼力,且舞蹈作品制作精良,極具傳播效應,能夠在年輕一代舞者中實現舞蹈團魂、文化自信等正能量的傳遞,符合當下各年齡段觀眾的口味。
(二)創新報道形式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策劃的轉型與變革,應善于跳脫出固有思維模式,從多角度、多層次切入,進行節目報道形式的創新,通過眾多形態增強受眾感官體驗。例如,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軍情直播間》(天氣預報)等相關報道,其本身屬于枯燥的時政類、資訊類節目,但卻以記者體驗為基礎,加之AR技術視效包裝,為觀眾營造了一種身臨其境般的既視場景,并適時插入了一些紀錄片,全方位呈現細節拍攝,同時每期節目都設有一定的懸疑式預告,提高了觀眾期待,事實上亦是取得了良好的收視率。同時,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節目唯有打破與新媒體之間的隔閡,實現優質資源互補和共享,才能輸出更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形成一種合作共贏的局面。在具體踐行過程中,充分發揮電視節目長久積累起來的受眾規模優勢,以此為載體,將不同媒體的資源進行整合,巧妙地融合廣播、網絡等表現元素,創新節目形態,滿足受眾對不同信息的需求,有助于增強他們的收視粘性。如深圳衛視創新節目《熱點云登錄》就從網絡、雜志、論壇等新媒體平臺上探尋時事熱點,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創新路徑,實現了更多有價值信息的輸出。另外,新媒體環境下,社會大眾的發聲渠道愈加多元,有著極為強烈的互動訴求,為電視節目轉型與變革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導向。為此,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策劃,應注重互動空間的塑造,開通微信、微博等實時交流平臺,積極收集受眾動態反饋,并從中挖掘有用信息,推動電視節目策劃轉型。
(三)創新傳播渠道
相較于傳統媒體,新媒休發展打破了信息傳播的時間、地域限制,只要保證網絡通暢,即可隨時隨地地觀看節目,并可瀏覽歷史信息。尤其是5G時代的到來,網絡帶寬的加速,進一步提升了用戶信息服務體驗。對于電視節目而言,其成功的關鍵不僅僅在于內容形式新穎、優秀,有效的手段推廣亦是十分重要。如湖南衛視打造的大型生活服務紀實節目《向往的生活》將原來的室內演播廳搬到了遙遠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默戎鎮翁草村,主持人嘉賓也一改往日形象,以蘑菇屋主人自居,在做飯、聊天、干農活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完成了嘉賓之間的情感交流,同時更是帶有一定程度的貧困地區幫扶效應,能夠通過節目自然的敘事風格及線索來給予觀眾一種對生活、對人生、對他人的啟發。且在最新的劇情中,節目更是與電子商務淘寶直播進行合作,在節目的制作中完、成了貧困助農活動,不僅對當地經濟發展意義重大,且實現了節目的跨平臺傳播,有效地促進了節目社會影響力的提升。其成功經驗值得廣泛學習和借鑒。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發現,不同年齡群體的信息來源偏好不盡相同,如年紀偏大的人仍舊對電視節目有著極高的依賴性,75后則更關注門戶網、論壇等較早發展起來的互聯網平臺,而85后則對抖音、快手等短視頻表現出了濃厚興趣。為此,電視節目策劃,在堅持自身優勢的同時,亦需注重進軍新媒體領域。例如,電視臺可基于微信、微博等微公眾服務平臺,引導節目播放的相關話題,增強與受眾之間的互動,采用便捷的分享功能,推動電視節目向更大范圍的傳播,并從中獲得豐富的反饋信息,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了解受眾需求動態,針對性地優化電視節目策劃,提高產出質量,勢必能夠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結語
總而言之,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策劃的轉型與變革勢在必行,作為一項相對龐雜的系統化工程,在實際組織踐行中,應注重從策劃全流程切入,創新節目內容、創新報道形式、創新傳播渠道,進一步擴大自身吸引力和影響力,以在激烈的行業市場競爭環境謀求更好的發展,為大眾輸出更為優質的信息服務。希望學術界大家持續關注此類課題研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更多有效建議。
參考文獻:
[1]紀海濤.新媒體時代的電視節目策劃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0(02):52-53.
[2]范穎.新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節目策劃的創新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9(24):45-46.
[3]王季平.新媒體時代的電視節目策劃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3(30):183.
[4]宋亞琴.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節目策劃的原則及措施[J].西部廣播電視,2019(18):49-50.
[5]徐暢.互聯網時代電視節目策劃的新思路[J].西部廣播電視,2019(16):62-63.
[6]張紅,楊梅.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節目策劃的創新研究[J].新聞傳播,2017(19):12-13.
【作者簡介】李娜,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導演;研究方向:電視綜藝節目制作、電視專題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