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
【摘要】英語教學一直是中醫院校教學中的重點及熱點,伴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和中醫在國際中的地位不斷攀升,使得中醫專業中的英語教學受到更多關注,在ESP教學理念背景下,中醫英語教學面臨著新一輪的改革。本文我們針對中醫英語教學改革進行深入探究,并結合ESP理論指導,進一步探求改革路線與策略,使得中醫英語教學可以順利且出色的完成轉型和升級。
【關鍵詞】ESP理論指導? 中醫? 英語教學? 教學改革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視域下,英語這門語言擔任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且相繼讓國內的英語教學受到更多重視,與此同時,ESP教學優勢與作用也愈加突出。鑒于此,應當借助ESP理論指導加快中醫英語教學改革,使得中醫院校中的英語教學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進而提高中醫專業學生的英語能力,以求培育出更多出色的中醫專業人才。
一、ESP理論及其理論基礎
(一)ESP理論
ESP的全稱是“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意思為“特殊用途英語”,也可指代“專業用途英語”,如我們所熟知的商業英語、旅游英語、法律英語等,隸屬于科技職業英語。而ESP醫學英語則是針對醫學生學習目標與專業特點而制定的英語,旨在培養醫學生專業領域內的英語應用能力,切實配合專業、職業來處理特殊環境中的特殊問題。
(二)ESP理論基礎
1、構建主義的教學理論。構建主義教學理論認為,“知識不能單純的只依靠教師傳授給學生,需要學生根據自身需求去主動的獲取與建構”。這種教學理念對于中醫英語教學改革有著突出的指導意義,或可成為展開英語教學的中心理論。伴隨教育事業的大力發展和慕課教學的興起,英語教學改革將面臨著更多的可能與機遇。
2、需求分析理論。ESP視域下的中醫英語教學改革需求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國際市場對于復合型中醫人才的需求愈加明顯,使得高等中醫藥院校不由得的必須重視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另一方面,是學生個人的需求,面對日益激烈化的人才競爭市場,需要全面提升個人修養、知識儲備、能力與品質。通過需求分析,需要英語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思路與方式,這是促進英語改革的關鍵。
二、基于ESP理論指導的中醫英語教學改革對策
在ESP視域下,中醫英語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模式都需要調整和改善,這是社會實情決定的必然趨勢,也是擺在高等中醫院校領導及教師面前的艱巨挑戰,需要相關教師與領導付出時間與耐心,切實將中醫英語教學改革擺上日程,切實讓英語教學步入正軌道路。中醫英語教學改革對策如下:
(一)明確ESP課程定位
明確ESP課程定位,需要結合需求來看,建立在教師需求、高校需求、學生需求三個方面基礎上,進一步明確ESP的學習目的,進而在英語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目標、解決實際問題,使得ESP的應用有明確目的、動機和情感,也有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除此之外,要結合當下人才標準和培育人才目標進一步將ESP的課程特色體現出來,實現課程的精準定位和順利轉型,邁出改革中關鍵的一步。
(二)加快教材建設,選用實用內容
新型的英語教材必須結合ESP理論指導,重點是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和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編寫過程中,要進一步與社會實情相結合、中醫藥專業相結合,故而將教材內容做到與時俱進。除此之外,還可選用實用的內容將其與英語知識揉合在一起,從而完善、健全教材內容。
(三)構建ESP醫學英語課程體系框架
ESP醫學英語課程主要包含4個模塊,有語言實踐課、中醫英語基礎課、中醫英語專業課和實踐課。其中,語言實踐課包含英語精讀、泛讀、聽力、寫作等;中醫英語基礎課包括中醫理論基礎、中醫診斷、中藥方等;中醫英語專業課包括中醫英譯理論、中醫英語閱讀等;實踐課主要是中醫英語實踐、中醫臨床實踐等。
具體實施策略:
(1)將語言實踐課開設在大學一年級,主要培養大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能力;
(2)將中醫英語基礎課開設在大學二年級,多摻入一些中醫專業名詞和語句,甚至是中醫藥方等英語詞匯,使得大學生了解與積累專業英語,為日后參與到ESP醫學英語學習中打好基礎;
(3)中醫英語專業課主要開設在大學三、四年級,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專業方向實施全面化的ESP英語教學;
(4)中醫英語實踐課主要開設在大學生畢業前一段時間,讓大學生有展示自身英語水平、認知自身英語狀況的機會,配合醫學論文、摘要寫作等活動,進一步鞏固中醫專業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
(四)加強ESP醫學英語教師隊伍的培養
要積極落實加強ESP醫學英語教師隊伍培養的各項工作,可從幾方面入手:首先,選出教學經驗豐富、英語能力突出、醫藥專業知識扎實的教師擔任培訓的負責人和培訓師;其次,創建外部培訓體系,將內部培訓中進步大的教師引入到國外高等院校,進一步提高其素質、能力;最后,要定期邀請社會知名專家、教授來校座談,讓院校內的中醫教師接受新知識、新指導,從而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提升境界。
(五)改善教學評價手段
在ESP理論指導下,要善用信息技術提供動態、職業情景化的評價,改善評價機制和手段,切實凸顯應用型院校英語教學的職業性、工具性、應用型屬性。 利用計算機或其他設備,展開情境對話策測試,測驗學生的應急能力、英語能力、知識和技能功底,切實將測驗合理化、正規化、全面化;同時,還可實施視聽測驗,使得學生在視覺、聽覺雙重接受信息的狀況下,更快、更精準的了解語意。
結束語:綜上所述,基于ESP理論指導的中醫英語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需要高等中醫院校抓緊中醫英語教學改革各項工作,更要鼓勵和督促英語教師積極落實改革英語教學各項對策,從而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和工作需要,使得越來越多的復合型中醫人才繼改革后被培養出來,最終帶動學生成才、高校發展、國家進步。
參考文獻:
[1]鄒德芳.ESP教學理念視角下的中醫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9(21):106-107.
[2]李琳,黃新春,黃玲.ESP理論指導下的中醫英語教學改革探討[J].東方企業文化,2013(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