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區域化黨建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座談調研等手段總結出區域化黨建主要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以高校為中心發揮高校黨支部的優勢,依托互聯網主導專題學習,發揮政治引領功能,凝聚社會的能力和以社區為中心,形成共建主體群,依托互聯網為青年黨員搭建平臺,實現優質資源共享的理論,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區域化共建。
[關鍵詞]黨建;區域化黨建;高校黨建;互聯網
[作者簡介]沈軍彩(1974-),女,漢族,浙江人,現任上海商學院信息與計算機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書記,基礎部教師,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
[中圖分類號] D267.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0)07-0042-02
域化黨建是以社區(街道)黨組織為核心,以居民區黨組織為基礎,以服務群眾為重點,駐區單位黨組織和社區內全體黨員共同參與的區域化大黨建體制與格局①。從中可以得出:區域化黨建的重點是服務群眾,始終保持黨和人民血肉聯系的根本目標相一致;社區作為黨建工作的最基層單位,直接面向群眾服務群眾,是保持黨的核心領導力和戰斗力的基礎;區域化黨建是以社區黨組織為基礎,通過駐區單位黨組織(統稱為區域共建主體)共建提高社區服務群眾、推動區域共同發展的大黨建格局。高校黨支部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聚集點,具有學術水平高、學習能力和領會國家政策強等特點,如果激發高校黨支部在區域管理和建設中的積極性,可以有效提高社區的文化氛圍、區域共建主體對中央文件核心內容的學習力度和區域治理水平,從而實現更好的服務群眾的同時傳達黨的聲音。
高校黨支部和駐區社區黨總支在積極推進區域化共建的過程中,建立了良好的互信關系,同時也碰到了一些問題。經過區域內相關黨建主體之間的交流、校內外黨支部之間的學習交流,組織各支部書記座談,高校黨員教師問卷調研等工作發現一些問題是共同存在。
一、區域化黨建共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共建意識單薄,共建活動形式比較單一或形式主義。區域化黨建旨在突破單位內部黨建,立足單位所在區域,與區域內其他單位形成共建主體,通過溝通合作達到優勢互補,從而更好的為社區提供服務,解決居民問題,達到政治引導和社會資源整合利用。但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大部分黨員僅僅局限在知道有區域化共建這回事,但對區域化共建的重要性、目的和意義不是太了解,高校教工黨員僅被動地參與社區組織的活動。此外,在真正操作的過程中,很多支部間的共建僅局限于表面,常常采用聯誼這種低層次的形式,沒有深入思考如何操控區域化大黨建。高校黨員被動參與共建以及合作的形式比較單一,大大制約了區域化黨建的內生力量。
(二)沒有真正形成區域化共建格局,制約了高校黨員的積極性。在共建過程中,大部分駐區單位黨支部僅與社區黨支部單方面合作,沒有真正將區域內相關黨建主體組織起來形成合力。這樣造成高校教工黨員參與諸如社區安保之類的活動與專業知識不對稱,這些問題都導致了高校教工黨員在區域化共建過程中積極性不高。
二、依托互聯網的區域化共建研究
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可以促進共建主體之間的互動,從而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與信任,有助于區域內相關共建主體形成共同體。
(一)以高校為中心探索發揮高校黨支部的優勢,依托互聯網主導專題學習,發揮政治引領功能,凝聚社會的能力。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尤其是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平臺的廣泛使用,為各行各業面向社會團體和群眾公開信息的同時也非常便捷高效的獲得各類信息,增進社會主體之間的信任。互聯網最大的優點是活動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區域化黨建涉及社區黨支部和區域內相關共建主體,存在區域內相關共建主體工作性質和作息時間不相同的問題,而依托互聯網平臺可以使互動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提升信息傳遞的效率。
高校黨支部利用自身對問題的辨析能力和對黨的方針、政策的領會能力,主導區域內相關共建主體的專題學習內容。將學習專題分為重要時政和黨章及重要文件兩部分。為了保證專題學習質量,專題由專題委員會與高校周、月輪值黨員組成,專題委員會由各共建支部的支部書記組成。周輪值黨員負責篩選一周重要時政,由專題委員會審核后通過學習強國或者微信群交由區域內各支部學習;主題黨日學習內容由本月四名周輪值黨員組成月輪值小組,按照上級黨委安排的學習任務,整理學習材料中的知識點,并制作學習PPT,小型題庫交由專題委員會審核后供各共建主體參考學習。
共建主體及黨員可以在學習強國或者微信群平臺上交換觀點、交流學習心得。
(二)以社區為中心,形成共建主體群,依托互聯網為青年黨員搭建平臺,實現優質資源共享。高校黨支部與社區黨支部黨員之間的年齡差距以及一對一共建產生的弊端是高校教工黨員對共建的積極性不高,高校黨員積極性不高大大制約了黨建區域化共建的內生力量。經過調研,高校教工黨員希望通過區域化共建積極服務社區的同時也能與區域內共建主體進行資源整合和信息交互等,深入企業第一線,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從而實現利用專業優勢推動區域的發展完善區域的管理。
以社區為中心,形成駐區單位共建池,為區域內企事業單位青年黨員搭建資源整合、信息交互的平臺,深化產學研合作、拓展青年黨員社交,有效增強教工黨員及企事業單位黨員對共建的認同感。同時組織鼓勵黨員教師積極參與到區域化共建中,深入企業第一線,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形成輻射效應。那么如何發揮社區資源優勢,拓寬高校黨員的活動陣地共促多支部之間共建發展呢?
首先,定期組織對黨章和十九大報告等文件的網絡探討學習,通過學習增進交流;其次各共建主體可根據自身需求和資源羅列清單;最后通過互聯網平臺實時發布需求和資源信息以供共建黨支部參考,促進信息及時有效傳遞,推動信息精準對接。可以依托“學習強國”建立學習群或者微信群,交流學習心得和優秀的組織生活案例,尤其是在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特殊日子,組織共建主體一起為國祝賀,增強儀式感。
(三)基于互聯網的區域化共建案例設計示范。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各支部以“互聯網+”的形式組織X月主題黨日活動。具體方案如下。
1、組織黨員開展線下學習和調研。(1)就近開展實地考察、國情調研,觀城鄉新貌、看身邊變化。通過攝影作品&視頻作品(2分鐘左右)的方式,展示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成就,發生的根本性變革,激勵和動員黨員群眾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2)組織學習十九大報告。
2、主題黨日線上交流。(1)基于“學習強國”的學習群或微信群分享、交流照片和視頻,共祝祖國繁榮昌盛。(2)十九大知識問答和搶答。為了活躍氣氛增加學習效果,可以設定活動規則。比如社區黨支部指定黨員先出題,搶答正確的黨員加1分并獲得出題權,搶答方答對加1分并獲得出題權,由此循環。所出題目兩次回答錯誤,由出題方公布答案和解析,并加1分。最后統計各支部總分,活動持續時間10分鐘。
3、社區黨總支總結學習情況。
三、樹立區域化黨建服務理念,加強考核制度為高校與社區區域化黨建保駕護航
(一)增強社區服務意識,深入研討,樹立志愿服務理念。在座談中大部分黨員能認識到順利開展區域化黨建服務社區、提升社區黨建能力和社區群眾的文化生活是黨建工作者以及每一位黨員光榮職責。但是區域化黨建更深層次的含義是共產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渠道,渠道暢通就能夠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很好地傳達給人民群眾,人民群眾的呼聲也能得到及時呼應,從而維護社會穩定,增加群眾對黨的認識并擁護黨的領導。目前政治、經濟和國內國際環境錯綜復雜,需要每一位黨員密切聯系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志愿為人民服務。提高每一位黨員對區域化黨建工作的認識。
考慮到黨員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集中教育學習的機會不多,黨支部依托互聯網平臺宣傳教育增強黨員社區服務意識,樹立志愿服務理念,并根據高校黨支部教工黨員的專業特長深入研討設立服務清單,落實人員配備,為社區黨建、社區居民文化生活和兒童暑期文娛活動添磚加瓦,為區域發展奉獻一份力量。
(二)建立區域化黨建考評制度。為了保障區域黨建有效落實和持續發展,提高區域化黨建工作的積極性、自覺性以及工作的有效性,科學的考核制度是共建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考核可以針對黨支部和黨員個人多角度多維度進行。
黨支部考核標準可以從區域化黨建推進力度、提供資源情況、參與社區治理的情況、區域內黨支部間合作情況、整體貢獻率和群眾滿意度等多個角度展開,評價可以量化。考核由社區黨支部組織開展,考核結果納入當年優秀黨支部評價標準中。
黨員個人的考核可以從參與活動的次數、貢獻率、參與共建項目和共建活動的完成情況等進行評價。黨員個人考評由所在黨支部組織開展,所在黨支部、社區黨支部以及合作黨支部協助完成,并將考評納入當年優秀黨員評價標準中。
[注釋]
①趙禎.區域化黨建研究——以上海市M區為個案的案例考察[D].
[參考文獻]
[1]孟小麗.高校基層黨組織創新區域化黨建模式研究[J].報刊薈萃,2017(11).
[2]趙禎.區域化黨建研究——以上海市M區為個案的案例考察[D].
[3]白俊莉.健全區域化黨建運行機制 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水平——以克拉瑪依區社區建設為例[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7(1).
[4]李旭閣.構建區域化黨建新格局[J].人民論壇,2018(14).
[5]張云翔.區域化黨建的治理價值[J].黨政論壇,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