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路路
【摘要】 如今,互聯網在高速發展中,教育領域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是教學模式出現了變革,課堂也從單純的以教師上課為主變成了以學生為重的課堂形式,教育領域的這一發展變化,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教育的信息化以及教育的互聯網特性成為教育專家學者的研究熱點。本文基于互聯網的模式探究教學新的方式方法。首先介紹“互聯網 +”的現實特征;其次區分現代互聯網下的教育與傳統教學的不同之處;最后利用線上平臺實現教學模式的現代化。本文的就是為教育領域探索新的閃光點,為新教學模式的搭建鋪平道路。
【關鍵詞】“互聯網 +”? 教學? 學習? 模式
一、“互聯網 + ”教學的現實特征
線上教學模式不是一下子就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的,一開始出現的線上教學模式就是單純的將線下的課程內容直接搬到線上,就是實現單純的轉移,并且質量遠低于線下。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首先,線上教育缺乏互動和交流,當然現在的線上模式為了彌補這一不足采取直播課和錄播課相結合的模式;其次,學生本身就是具有差異性的個體,學習能力和進度大不相同,無法進行因材施教;最后,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無法預先判斷學生的知識水平,講解的方法、模式和講解的知識的深度和與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匹配,導致學生無法完全消化知識。
二、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如何建設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個性化的教學體驗。大學生所熟知的慕課平臺就是打破優質的教育資源只能提供給一部分人所使用的現象,集合各名校各名師的優質課堂,打破地區學校之間的限制,呈現全民終身學習的一種趨勢。在平臺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由地選擇在不同的課上進行學習,老師需要創建更加新穎的課程內容吸引學生學習,學生一旦選擇加入某項課程就可以通過與老師交流問題,與同學進行群內討論,建立人脈圈,更重要的可以對老師的課堂內容評價并提出相關建議,老師都能看得到。教師可以通過教師端檢查學生的學習進度、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以及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課程是以錄制課的形式呈現的,方便學生多次重復學習,也避免學生因為時間不統一導致沒有學到某一課的知識。平臺會隨機挑選某位同學參與回答,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教學視頻并支持彈幕功能。
(二)有效的學習監督。與直播課的學習形式有所不同,學習平臺往往采用錄制課的形式,方便學生按時完成學習課程,學習視頻在播放的過程中為防止學生的偷懶行為,往往將課堂問題穿插其中,鼓勵學生完成作業。除了學習之外,平臺還具有社交的功能,學習同一門課程的學生可能是在職教師、在校學生或者其他行業從業者,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學習知識的內容以及閱歷也不同,大家可以在交流群內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形成良性競爭的局面。
(三)豐富的教學評價。在教學評價方面,傳統的線下教育模式中經常使用匿名的形式對教師的教學進行打分,主觀色彩非常濃厚。但是互聯網教學平臺在這方面的好處是教師的評價結果是可以通過數據整理分析得出的,結果相對客觀公正。不僅學生可以在平臺上進行評價,學生家長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做評價,評價內容也從傳統的單純打分制變為多個類別,比如該教師的教學對你的啟發性,是否具有良好的情感態度,是否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的能力等。
三、利用線上平臺實現教學模式的現代化
(一)教學準備環節。首先,在制定學習目標的時候,由于學生本就存在個體的差異,在學習效果和學習接受能力上自然要進行區分:其次,在具體的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需要根據課程,結合線上線下的兩種教學方式,實現優勢資源的互補,比如線上教育就可以以理論知識為主,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而線下就可以進行實踐性的課程;最后,課程結束之后,通過平臺上的評價功能,教師可以得到學生的反饋,從而進一步改進工作,提高課程設置的質量,真正實現教學模式的現代化。
(二)課堂學習環節。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最注重的就是教師的專業基礎與計算機技術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與課程內容相符合的規定下的場景,解決如何吸引學生的關注度的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討論區留言,努力表達自己的想法,實現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意見互換以及教師幫助學生解答疑難問題,實現教學中已設定的目標。最終,通過小檢測等考核方式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三)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需要通過因材施教的形式實現,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進度實現真正的定制化學習,當然,這顯然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但是平臺的大數據形式已經為此解決了一大半的問題,通過對學生的學習特點的分析,可以對老師提出合理化的建議,這樣老師在準備下次課時,就有了方向和目標,學習效果就會事半功倍。最終依據具體情境進行整理歸納并得出結論。
三、結語
教育領域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正在逐步實現變革,新一代的學生本來就出生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年代,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強,也樂于通過空閑時間接受碎片化知識的學習,滿足了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也滿足了互聯網下的教育經濟體系的建立。從相關基礎知識的趣味故事和情景化的模擬手段,再到課堂中基于信息化知識讓學生自主通論分析最終得出結論,比如疫情之下的翻轉課堂的實現就是一種個性化課堂教學的典型示范。
參考文獻:
[1]曲大為,趙福政.“互聯網 +”對高等院校教育改革芻議?[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5(3):12-15.
[2]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3]楊琳.淺析“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20):122-123.
[4]沈卉卉“.互聯網+”時代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和個性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基于微課程視角[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11):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