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燦
摘? 要:本文基于信息時代背景,在闡述建立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重要意義的基礎之上,分析當前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以期為這類檔案的有效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時代;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
目前,專門針對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的研究很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對這類檔案保護的實踐操作,本文對此從強化意識、建檔保護和建立數據庫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1 加強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管理的意義
1.1 有利于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精神需求。許多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在特定的時期和特定的生產活動中產生的。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保存了民間美術的原始狀態,將這種原始檔案永久保存,加以規范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1.2 有利于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活態形式存在的,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相當一部分是分散在民間,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管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減少,這些珍貴的遺產面臨損毀和消失。正因為如此,記錄這些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顯得尤其重要。
2 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管理存在問題
2.1 意識層面的問題。意識層面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多“重視申報,輕視保護”,而且關注的重點往往是能夠在短時間內產生經濟效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
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形式多樣、分布廣泛,但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產生經濟效益,所以也遭受了和其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一樣的“冷遇”,導致這類檔案的保護工作受到影響。不僅如此,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許多都是散存于民間,這本身就增加了檔案保護和傳承的難度。如果再不引起重視,這類檔案則很容易被損壞或者遺失。
在搶救這類檔案的過程中,各地方基層文化機構理應承擔起主要職責,這些機構中的工作人員不僅要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工作,同時還要重視整理和保管與之相關的檔案。但是,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差異,而且文化機構的工作人員專業能力、政府投入等都不相同,間接導致這類檔案的整理、收集不齊全和不規范。
2.2 人員層面的問題。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很多都是流傳于民間,要申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還需要專家收集相關材料和論證。但是,許多美術類檔案是實物的,是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的美術作品。對這類作品的收集更多是由業務部門來承擔,而且隨機性很強。業務人員的工作也更多是基于個人工作實際出發,并不一定會及時將相關作品交給文化機構整理和歸檔,所以導致歸檔困難。與此同時,民間美術類檔案專業性較強,比如說木雕、蘇繡、瓷器等檔案在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很容易遭受損壞。全國還有許多基層文化機構缺少專業的技術,擔任歸檔工作的工作人員又不具備專業知識,所以也會導致歸檔的困難。
2.3 信息化問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非遺檔案數據庫已經成為管理和利用非遺檔案資源的主要形式,其建設質量和后期的維護效果將直接關系到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從全國范圍來看,許多地方的非遺檔案數據庫建設已經起步,但建設進程相對較慢,更新也很慢。即使有的地方建成了非遺檔案數據庫,在實踐的過程中還存在運行不暢、缺少專業人員維護、利用率太低等問題。一些地方的文化機構對網站建設的重視不夠,網站宣傳更多是羅列的日常工作動態、舉辦的相關活動等內容,而對館藏檔案的建設情況公布較少或者內容不全。
3 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管理策略
3.1 強化檔案保護意識,健全管理制度。對于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的保護,必須增強保護意識。首先,要強化相關部門和機構的保護意識,加強在全社會范圍內宣傳檔案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加強檔案工作人員的培訓,通過舉辦知識講座、知識競賽等活動,充分利用新媒體和各種渠道讓廣大人民對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有更多的了解,由此提升廣大民眾的檔案保護意識;最后,應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確保民間美術類非遺檔案管理有法可依。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是國家的寶貴遺產,應實行集中統一管理,以改變檔案分散管理的現狀。各地文化部門應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和出臺獎懲措施,并組織相關人員學習法律法規。對于一些絲織品、布等容易取拿的美術作品應該建立嚴格的登記制度,確保不會因為散存而丟失。
3.2 加強對項目傳承人立檔保護,重視基層檔案工作人員技能培訓。傳承人是整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過程中重要的一環,也是最活躍的因素。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不僅是保護好他們手中所掌握的這項技藝,更是將這些民間文化傳承下去。有的地方的雕刻、剪紙、年畫、面人等都是非常優秀的民間美術技藝,但這項美術技藝在當地都是掌握在老一輩的傳承人手中。應盡快將這些項目傳承人立檔保護,避免技藝失傳和檔案材料的失傳。
3.3 建立檔案數據庫,提高檔案利用率。各地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盡快建立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并要重視完善其功能,提升檔案的利用率。
一是由當地非遺部門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民間美術類檔案數字化的原則與標準。要建立檔案數據庫,則必須有統一的標準,要以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資源為基礎,充分利用所建立的網絡平臺,對當地的美術檔案資源進行數字加工,常見的加工程序主要有分類、編碼、著錄等。
二是要將數據整合后的信息上傳數據庫,方便廣大用戶查詢和利用。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要確保支持按遺產名稱、所在地、傳承人等關鍵詞的檢索,確保廣大用戶可以利用多種檢索方式,從而滿足廣大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三是利用數據庫加強同用戶之間的交流。通過建立網絡數字化平臺,讓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的建設主體同廣大用戶之間實現順利交流、互動。數據庫在提供檔案信息時,應該及時留意用戶們的咨詢和反饋的內容,以便及時改進提升。為了便于廣大用戶對檔案數據庫的利用,檔案數據庫還應該提供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下載功能,為文化傳承、宣傳教育、傳統文化研究等活動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肖文建,黎杜.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長久保存策略[J].檔案學研究,2017(03):54-55.
[2]魯席臨.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美術實物檔案管理難點及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08(07):146-147.
[3]戴旸,周耀林.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原則與方法[J].圖書情報知識,2011(05):73.
[4]方凌超.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建設研究[D].安徽大學,2019.
(作者單位:廣州航海學院 來稿日期: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