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君

【摘要】隨著以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廣泛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實現新舊動能轉換、轉型升級的關鍵。本文從數字經濟興起的背景出發,對數字經濟的概念、特性進行了深入探討,得出了數字經濟是我國未來經濟新增長點的結論。并結合我國現實,進一步探討了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長點
一、背景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整體態勢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數字經濟無疑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早在2000年,西方國家就已經意識到數字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發展紅利。在十九大報告中,習主席指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建設以數據信息為核心要素的數字經濟,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發展戰略。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數字經濟的高質量增長對實現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二、數字經濟的內涵
美國信息專家Tapster(1999)首次提出數字經濟這一概念。瓦倫杜克(2016)指出,數字經濟就是數據的信息化。迄今為止,對于數字經濟的概念,學術界尚未形成統一的認定。在我國應用比較廣泛的是2016年在G20峰會上提出的:數字經濟是一種以數據為產出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承載方式、以網絡通訊技術的高效利用作為提高效率和優化經濟結構的主要動力的一系列經濟行為。
三、數字經濟的優勢
具體來說,在以前的農業時代、工業時代中,主要的生產要素基本不外乎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首先,土地的數量是不會變化的。其次,勞動力、資本都存在著邊際報酬遞減。這也與中國的現狀相吻合,一方面隨著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時代,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走到了盡頭,另一方面,自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我國資本效率對經濟成長的貢獻比例已由0.3降至0.08。最后,技術進步又是一個漫長且不可估量的因素。
由此可見,以往的經濟增長動能已逐漸失去作用,探尋經濟發展新動能是我國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數字經濟正是解決該問題的一個突破口。
(一)數字經濟的投入要素為數據,而數據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具有共享性與重復利用性,這種生產要素在應用中與傳統生產要素不同,不會出現損耗。
(二)在大數據背景下,隨著信息的積累,其效益是一直增長的,但其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即每增加一個新用戶,都會增加一個新的信息來源,但其產生的成本卻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三)數字經濟是綠色、可持續的經濟。一方面,數字經濟的發展本身很少存在能源消耗、自然環境破環等問題。另一方面,綠色經濟中的智能工廠等技術,可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能源損耗。
四、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及其主要問題
我國數字經濟自2014年以來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數字經濟總規模不斷上漲,在2018年,數字經濟的總量達31.1萬億元,總規模在GDP中的比例已經達到了34.8%,如表1所示。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但我國現階段數字經濟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數字鴻溝問題。由于各區域間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不同,數字經濟的發展主要發生在東部的發達城市,這進一步擴大了我國東西部差距、城鄉差距。
二是隨著數據經濟的發展,信息安全問題有待改善。近年來,個人信息泄漏問題頻發,隨之產生了一大批利用個人信息的網絡詐騙,而我國在這些領域的立法并不完善,網絡信息的安全性難以保障。
三是自主創新能力有所欠缺。信息網絡技術作為數字經濟的承載方式,顯得尤為重要。但我國在某些核心技術方面,還無法擺脫對西方國家的技術依賴。
五、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舉措
(一)優化區域布局,發揮數字經濟聯動性
數字經濟的區位布局應采取“大聚集、小分散”的原則,綜合考慮人口密度、需求強度、輻射半徑、區域平衡等因素,既要避免建設不足,也要避免重復投資、過度競爭。同時應當重視偏遠地區、鄉村地區的通訊網絡建設,利用數字經濟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優化供應環節,提高效率,帶動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
(二)加強信息安全建設,完善立法
應當進一步完善數據庫信息的保障體系,建立功能強大防火墻,減少信息泄露、惡意程序篡改等情況的發生。同時,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具體、詳細、可量化的信息安全法律體系,明確知識信息的產權歸屬、責任歸屬,加強網警隊伍建設。
(三)加強核心技術研發
要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把控主動權,就要加強創新能力,掌握一批關鍵、核心、前沿技術,在關鍵技術領域有所突破。一方面技術創新不能只依賴政府,要通過各種方式鼓勵企業加大對基礎研究、實驗發展研究的投資力度,另一方面注重對高精尖人才的培養與引進。
參考文獻:
[1]張鴻,劉中,王舒萱.數字經濟背景下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9(23):183-186.
[2]李廣乾,輕裝信息化是理解數字經濟發展的技術基礎[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9(7):56-59.
[3]劉剛,張昕蔚.欠發達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機制研究——以貴州省數字經濟發展為例[J].經濟縱橫,2019(6):88-100.
[4]張智越.數字經濟對廣西制糖業的影響及廣西經濟轉型的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1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