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既要教授學生相關的法治知識,還要著重提高學生的品德素養。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以基本的學情為出發點,根據時代的發展需求明確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優化、調整課堂教學結構,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課堂上,教師還應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當然,教師還要進一步總結和反思課堂教學,不斷引入新的教學觀念,活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氛圍,使得每位學生都能融入課堂中。
一、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現狀
雖然小學《道德與法治》不是一門必考的學科,但是這門學科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傳統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沿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這無法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久而久之還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影響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一)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道德與法治》是小學道德法治教學中所用到的教材,此教材主要圍繞著新課程標準來設計教學內容,這些教學內容大部分都是當地社會的實際案例。盡管《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涵蓋了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案例,但是,在這本教材中,理論知識所占的篇幅比例較高。當老師講授理論知識時,學生會覺得理論知識難以理解,再加上講授理論知識時,由于教師脫離了實際生活,這始終無法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使得學生快速理解、掌握道德與法治的理論知識,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教師要增添、擴充教學內容。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圍繞著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選擇與理論知識相符合的生活案例,以此來豐富教學內容,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教學方法比較落后,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
盡管我國已經開始推行素質教育,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這導致現代化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等推廣起來比較困難。特別年齡較大的老教師,他們習慣了花費較多的時間講解理論知識。雖然有少部分老師在課堂上會列舉幾個例子,但是由于教授方式單一、落后,學生無法借助老師所列舉的例子來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由于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這二者相脫離,這無法提高學生的道德法治素養,還會浪費掉課堂上的教學時間。
(三)教學氛圍死氣沉沉,學生缺乏有效的指導
要想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的高與低,要看課堂氛圍是否活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活躍的課堂氛圍體現出課堂的教學效果比較理想。相反,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體現出課堂的教學效果較差。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既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力,又拉近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但是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分析,部分教師沒有認識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的重要性,盡管部分教師也嘗試著與學生互動,但是由于方法比較單一,這導致最終的互動效果并不理想,同時,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沒有被發揮出來。為此,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轉變自身的角色,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氛圍,并將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 加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教學情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再加上他們的社會經驗并不豐富,因此,面對教材中一些道德問題和法治問題,學生不能發表他們的看法。同時,學生在理解起來這部分知識時,會覺得比較困難。鑒于此,為了便于學生快速理解道德與法治相關的理論知識,教師要創設教學情境,并且在教學情境中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并從生活中挖掘相關的素材資源,從中尋找與情境教學相符合的素材。此外,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征,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本身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的統一體。課堂上,教師既要發揮教師的“教”的作用,還要發揮學生的“學”的作用,并且教師要積極引導每位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全身心的投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同時,教師始終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自主動手、自主動腦、自主動口,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除了教材資源外,教師還要搜集一些社會熱點事件。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圍繞著社會熱點事件展開討論,每位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教師應提出問題:如果同學們自己面對這樣的情況,你們會如何處理呢?這樣做將學生放置在生活情境中,學生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思考這一問題,此時,學生愿意參與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并且課堂的教學效率也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二)創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相關的規矩必不可少。盡管在規矩的約束下,學生仍然能感受到自由。只有這樣做學生才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同時,還會活躍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道德現象、法治現象的理解與認識。近幾年來,隨著現代化教學理念的不斷完善,部分教師開始清楚地認識到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的重要性。為此,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主動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
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照本宣科,課堂上過分重視理論知識的教授,忽視了實際生活,這樣的教學活動并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來越差。為此,教學中,教師要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起來,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同時,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教學,學生有了真正的情緒情感方面的體驗。
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預習。預習過程中,學生要將本節課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起來。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從班里面的學生中選出一名學生來分享他們的預習結果,并闡述此次預習中所遇到的困難。隨后,教師做出點評。接著,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結果,著重講解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重點和難點,一節課下來,學生會覺得比較輕松,并且對相關的教學案例,學生也會產生情感的共鳴。在教學活動快要結束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這樣一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同時還提高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當前,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師,應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知識提供有利的條件,以此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此外,教師還要借助多媒體技術,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聲音、動畫、視頻等功能,并且播放與教材內容相符合的視頻,這樣做給學生的視覺帶來沖擊,還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本質上來講,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課堂上,教師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直觀化,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感受到這些知識的實用性。學生愿意參與到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這樣一來,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果會得到明顯提升。
以《我們不亂扔》這一教學內容的講解為例,本節課旨在增強學生保護身邊環境的意識,并且要求學生在生活中身體力行。課堂上,教師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出示一幅干凈整潔的教室圖,一幅垃圾遍地的教室圖。通過對比,教師詢問學生更喜歡哪幅圖片。通過
圖片,學生認為不能亂扔垃圾,從而起到了本次的教學效果。
(四)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
學生的一言一行會受到老師的言行舉止的影響。只有創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時,還會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一名道德與法治的教師要深入了解每位學生,掌握他們的實際想法,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放低自身的姿態,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當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時,學生才會愿意與教師交心,將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都吐露出來,此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贏得來自學生的信任。
教師要轉變自己看待學生的態度,放低姿態,尊重每位學生,尊重學生間的差異性,深入挖掘每位學生的潛能,與學生共同進步。不管是學習中,還是生活中,學生難免會犯錯誤,此時,教師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改正他們的壞習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與此同時,教師要嚴格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凸顯學生的主人翁地位,確保每位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活動中。當前,小組合作學習法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課堂上,教師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通過實例案例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當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變得日益頻繁起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會被調動起來,并且學生也有持久的學習動力,這有助于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效率,還有助于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 總結
要想加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自身要增強教學素養,提高教學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創新教學觀念,還要創新教學方法,并且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同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借助一系列實踐活動,將其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起來,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這樣一來,《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也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華琳智.德潤心靈?法護成長:“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學習心得[J].基礎教育參考,2017(8).
[2]陳惠如.以核心素養為視角,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
作者簡介:姜岸,山東省青島市,青島臺湛路小學。